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市奉节县人武部副部长谭德智,1984年10月入伍,2002年11月,受重庆警备区党委委派,到挂钩扶贫点双潭乡驻点专抓扶贫工作。两年多来,他把满腔心血倾洒在大巴贫困山区,竭心尽力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为奉节县双潭乡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2003年,他被重庆市表彰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7月,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等国家五部委评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2002年11月15日,谭德智到双潭乡走马上任的当天,在中良村村支书的陪同  相似文献   

2.
一个缺口碗,端近百姓心2002年8月的一天.时任奉节县人武部军事科参谋谭德智.打起背包到该县双潭乡挂职党委副书记。"新官"上任第二天,谭德智就遇上了一道特殊的"考题"——中午在村民丁关兴家吃"碰饭",接过主人递过的饭碗.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贵州一省册亨县弼佑乡弼佑村民兵罗军义办起了家庭缝纫店、小商店,家里很快富了起来。罗军义致富后不忘乡亲。他自1986年担任民兵排长以来,自觉把帮助民兵群众摆脱贫困为己任,积极带领民兵群众走致富路。10年来,他率领民兵共办了5件实事。一是向土地要粮。弼佑村有82户人家,460多人,98%是布依族,位于离册亨县城70多公里的南盘江边,耕地面积少,耕作技术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重庆奉节县人武部成建制组织发动全县12万民兵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和西部大开发中去,在发展奉节县经济和维护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奉节县地处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是一个移民大县、贫困大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影响奉节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改变交通落后状况、开发当地丰富的矿产和旅游资源,1997年底,县委、县政府提出“交通兴县、旅游富县”的口号,并决定立即动工修建改造108公里的奉恩公路。人武部向县里提出请战,成建制组织民兵参与交通建设。同年11月25  相似文献   

5.
5年前,四川凉山州17个县(市)中有12个县被列为贫困县,2611个村中就有1369个村被列为特困村,14万多户群众还延续着原始的生活方式。5年来,凉山军分区遵照江主席的指示,积极投身扶贫攻坚主战场,率领全区8万部队奋战在大小凉山,想尽各种办法,克服重重困难,帮助23万彝族群众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道路。  相似文献   

6.
7月上旬,特大山洪暴发,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许家朋烈士故乡、省历史文化保护区——皖南绩溪县家朋乡坎头村,被无情的洪水几乎冲得面貌全非,护村堤、古河道两岸198间古民居,6座占石桥和历史文物被吞没,致使60多户村民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一个月后,我重访了坎头村。嚯!这个英雄的故乡竟出现了奇迹:近一公里长的古河道两岸的百多户村民们的门前堤大部分已修复;近百户倒毁的古民居正在修建;护村堤已规划设计完毕,正在筹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大箐村近年来在区人武部的帮扶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村民生活得到了提高。大河镇大箐村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贫困山村,全村652户2510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0%。2003年以来,区人武部围绕地方经济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挂钩扶贫大河镇大箐村。首先,抓"希望工程"。积极协调资金30余万元,修建了八一希望小学(现有教师6人,学生190人),今年"六一"儿童节,又为该校购买了100套13000多元的桌椅,现在该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其次,抓"富民工程",积极开展"投身大开发,建设新农村"活动,协调资金100余万元,修建乡  相似文献   

8.
云南维西县巴迪乡座落在澜沧江两岸,由于受自然环境制约,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不少群众还处在贫困中。作为乡武装部部长的杨段春,对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入傈家山寨寻找脱贫致富门路,经过多方调研,确定了种植业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他首先在倮义村、倮义社五户群众中搞试点。面对群众的困难,杨部长毫不犹豫拿出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的3000元钱,帮助群众盖起了塑料大棚,与群众一起种植了十几个品种的蔬菜,并获得可喜收成。如今在试点群众的带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山西省晋城军分区党委从军分区、人武部的实际出发,不断强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意识,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7月初以来,他们对全市所有军烈属进行了调查摸底,对368个贫困户的情况,按照缺劳力、缺技术和因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疾病而未脱贫的情况进行了分类建档,实行了定时间、定人员、定帮扶对象和包脱贫致富的责任制。军分区领导和机关干部与35户贫困军烈属结成帮扶对子。各人武部组织基层民兵营、连采取“一班帮一户”、“一连带一村”的办法,对贫困群众进行资金、技术、项目扶持,努力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群仙过海     
旱地养鳖河南太康县逊母口镇退伍军人耿永昌,摸索出了一套庭院早地饲养元鱼(俗称鳖)的技术。他利用庭院100多平方米的空地修建了两个元鱼池,养元鱼种苗900多尾,冬季采用塑料大棚覆盖池面的办法,使元鱼冬眠期缩短了一个月,加快了元鱼的生长速度。3年来纯收入3.4万元。在他的带动和扶持下,他所在的村有42户也开始饲养元鱼。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春风,伴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内蒙古通辽军分区在全市复转军人中广泛开展"将复转军人培养成致富能手,带出一条致富门路:将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企业老板),带富一方群众"为主题的"双培双带"活动,走出了一条以帮扶为突破口,团结带领全体复转军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立新功的新路子。活动开展以来,先后帮助2100多名复转军人摆脱了贫困,培养了140个致富能手、385名村干(企业老板)部,带富了8000多户村民,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12.
安龙有个龙头山, 城里来了个“扶贫官”, 他扶了一村又一寨, 迎来水笑山也欢。 这首流传在贵州省安龙县普坪镇、长乐乡一带的顺口溜,生动地道出了县人武部原政委金智和当地群众的鱼水关系。 1995年,时任安龙县人武部政委的金智受省军区党委的委派,带领省军区扶贫工作队进驻安龙,构建宏大的扶贫工程。初到安龙,他就被山村群众“荞疙瘩加山药蛋,素菜叶沾辣椒水”的贫困生活深深刺痛了。他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尽全力帮助群众赶走贫困,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13.
在北票市大三家乡,有一个被称为“智多星”的小伙子,他就是羊肠沟村民兵连长刘学生。为了发展农村商品生产,让乡亲们尽快摆脱贫困,他献计谋,传技术,深受群众欢迎。羊肠沟村原先十分贫困。1982年,刘学生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当了民兵连长。他自费到外地考察,搞起家庭种植、养殖,连续三年收入超万元。他富了后,购买了上千册科技书籍,订阅20多份报  相似文献   

14.
10年前,她靠党的富民政策,从贫困中崛起,陆续创办了一个个企业; 10年来,她心系贫困群众,向贫困地区投入了上亿元资金,以及个人的60多万元积蓄,扶持11000多户贫困户、4万多人告别贫困走向富裕,谱写了章章新篇。 她,就是先后受到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鎔基、刘华清、陈慕华、杨汝岱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亲  相似文献   

15.
去年以来,通化军分区在上级军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富民兴边”活动,组织官兵参加和支援以集安市麻线乡上活龙村为试点的新农村建设。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帮助村里修建了9公里水泥路,建成了500亩葡萄、五味子种植基地,购买了62头西门达尔母牛,新建了文化活动广场、帮助完成了村部改造、改水改厕建设项目。共计扶持贫困户41户,新增民兵示范点13个,成建制用兵3000多人次。  相似文献   

16.
申明柱去年6月调任南充军分区司令员。仅7个多月时间,他带领工作组行程4700多公里,跑遍所属14个县(市、区)人武部,深入到110多个乡(镇)、村和企事业单位、街道、城区的基层民兵组织调查研究,与基层干部群众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促膝谈心、广交朋友,实行面对面的帮助教导。去  相似文献   

17.
地处桑干河畔的河北省阳原县辛堡湾村,是个只有110户、340多口人的小村。2000年,该村人均收入从230元上升为4000多元,说起这个村发生的变化,村民无不伸出大拇指直夸:“吴焕祥是俺们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1998年,民兵连长吴焕祥被群众推选为村主任后,首先召集基干民兵谋划脱贫方案。他和其他村干部一起,结合夺村紧靠桑干河的有利条件,确定了兴修水利,发展种植业的路子。在他的带领下,先后打井100多眼,栽种美国西芹400  相似文献   

18.
在贵州省瓮安县雍阳镇,人们都称镇武装部部长彭德远是个勤奋耕耘,默默奉献的人。 1997年,彭德远下到桐木村挂职任村党支部书记,他把扶贫攻坚视为第一仗,广泛组织民兵开展连帮村、排帮寨、班帮组、一兵帮一户的“四个一”帮扶活动,向群众传授茶叶种植技术,使群众的茶叶获得了好收成。有了经济收入后,他又组织村民筹资投劳新修人畜饮水工程和通电、修路工程,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和照明电。在他和民兵个人结对帮扶的91户贫困户中,已有77户脱贫。“四个一”帮扶活动使该村群众家家有茶  相似文献   

19.
克然木·依明,男,维吾尔族,1956年生,新疆和田县罕艾日克乡优喀空村民兵连连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克然木·依明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搞承包,跑运输,办工厂,艰苦创业,勤劳致富,已拥有固定资产300多万元,他把实践雷锋精神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富了不忘国家,不忘乡亲,带头扶贫帮困,坚持12年义务赡养3位孤寡老人,帮助26户贫困户摆脱了贫困,先后捐款100万元,为村里建起1所小学、1所中学、1所卫生院和1个青年民兵之家。他象雷锋那样立场坚定,听党的  相似文献   

20.
彭昭强  马玉芳 《国防》2001,(3):58-58
短短3年间,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东旺乡泽涌村藏族群众就摆脱贫困,以新的姿态步入了21世纪。泽涌村的历史性变迁,浸透了一位解放军大校对雪山的情、对藏胞的爱。他,就是被国家教委评为“关心下一代成长进步先进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