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将分段幂多项式拟合方法与线性兴波阻力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种针对复杂线型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兴波阻力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常规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兴波阻力计算,表明该方法能在常规的幂多项式拟合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计算精度,同时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复杂线型小水线面双体船剩余阻力的试验结果相比,两者吻合较好,证明了该方法用于复杂线型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兴波阻力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小水线面四体船的阻力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粘性阻力、兴波阻力和旋涡阻力3个方面分析小水线面四体船(以SLICE为代表)的阻力特点,讨论了浮体横向错位、支柱和潜体形状、航速和吃水对兴波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浅水中一定航速范围内,与等排水量的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相比,SLICE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渐入主战舰艇行列的军用多体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双体/多体船,人们肯定会先想到穿浪双体船、小水线面双体船等比较熟悉、广泛应用的双体船型。当前,双体船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民用领域, 作为运输船使用,其中大多数是高速穿浪双体船;也有一些双体船应用于军事领域,主要是作为辅助船只(如声测量船)的小水线面双体船,真正用于作战的双体船还是比较少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军转民》2012,(8):11-11
2012年6月28日,中船重工704研究所研制的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船)稳定鳍设备获实船使用成功,为小水线面双体船提供了安全的保障。704所历时4年研制成功这套稳定鳍,解决了小水线面双体船在中速、  相似文献   

5.
针对安装稳定鳍的小水线面双体船开展了零速静水自由横摇衰减数值与试验研究。通过不确定度分析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进而对比船体的线性横摇阻尼和非线性横摇阻尼,并分析摩擦阻尼和稳定鳍对小水线面双体船横摇恢复力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数值计算求得的自由横摇衰减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线性横摇运动假设下,线性横摇阻尼系数随着初始横倾角的增加而增大;将通过数值计算求得的非线性阻尼系数代入到非线性横摇运动方程中能准确地模拟船体的自由横摇衰减运动;摩擦阻尼和稳定鳍对小水线面双体船零速静水自由横摇时的横摇恢复力矩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6.
回转体气层减阻降噪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拖曳水池及大型循环水槽中,分别开展了中尺度及大尺度回转体模型喷气减阻试验研究,初步探讨了喷气方式、气流量、喷孔尺度变化对减阻率、推进性能及辐射噪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回转体首部喷气能有效抑制辐射噪声、降低总阻力,但会引起推进性能的下降,推进性能下降率接近于减阻率.首部单独喷气的减阻效果优于首部、中部联合喷气的减阻效...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V船型,采用混合两相流模型开展气幕减阻数值分析,研究了气流量、航速、航行姿态、喷气位置、尾板等因素对喷气减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深V型船底部喷气会导致阻力降低,气流量增加,减阻率增大,存在饱和气流量;航速对减阻率的影响不是单调的;航行姿态对减阻率有较大影响,使得纵倾角增大,减阻率降低;采用多级喷气可以提高喷气减...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深 V 型船艉扰流板减阻机理,首先进行了深 V 型船艉扰流板系列减阻模型试验研究,获得了模型阻力减少4%左右的艉扰流板设计方案,该方案扰流板深度与艉板宽度之比为0.0094;其次,采用RANS 方程以及计及航态影响的数值计算方法,逐段分析了船体微段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扰流板减阻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改善了船体航态,从而减少了压差阻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消息透露美国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军用舰艇。与现有的舰艇不同,这种名为远征作战艇的舰艇能够通过自身的变化,在单依船、双体船和小水线面双体船这三种船型之间来回变换,乍听之下,很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似乎让我们联想起了动画片中的变形金刚。那么,这种远征作战艇到底如何实现在单、双体和小水线面双体船之间的变化?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舰艇?有什么样的用途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远征作战艇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0.
多体高性能船型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水下船体固连在一起而形成的各种高速船型,其经典之作是分别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问世的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和穿浪双体船(WPCat)。在上世纪,人们为了追求以高航速为主要特征的高性能,利用水动力原理、气动力原理、气垫原理,避开传统的基于静浮力原理的排水型船的水阻力,成功地制造出了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分段履带式水陆两栖车的水动力性能,实现减阻增速,将尾翼板安装到水陆两栖车的方艉部,并开展了水池试验和仿真研究,两者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仿真研究了车体的纵向重心位置、尾翼板的长度和角度对水陆两栖车阻力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阻力成分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车体纵向重心位置在540~560 mm 时,车体所受水阻力最小;在速度为3~5 m/s时,长度为156 mm,与水平面夹角为10°的尾翼板减阻效果最明显,相比于原裸车体的阻力,减阻率达到34.3%;加装尾翼板可以增加车体的尾部中空区长度,相当于增加了水线长,增大了长宽比。该研究表明:适当调节重心位置和优化尾翼板参数,可以有效实现水陆两栖车的减阻增速。  相似文献   

12.
针对穿浪双体船航行纵倾随航速变化较为明显的特点,结合薄船理论和帐篷函数法,提出了一种计及艇体航行纵倾变化的穿浪双体船阻力预报方法.通过对某型穿浪双体船阻力的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考核了该预报方法的有效性,并得出穿浪双体船片体间距变化对阻力的影响规律,即片体间距越大,其兴波阻力、总阻力越小.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提高穿浪双体船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3.
穿浪双体船尾板减阻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ANS方程,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VOF两相流模型,研究了尾板长度与安装角度对穿浪双体船总阻力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尾板可以调整穿浪双体船的航态,达到有效降低阻力的目的;减阻在一定速度范围内有效,减阻的效果取决于尾板安装角度和长度,但阻力的减少并不与安装角度和长度成比例,最佳的安装角度约为3°~6°,长度约为1%~2% LWL.  相似文献   

14.
通过平板凹槽喷气减阻模型试验,研究了航速和气流量等因素对平板气层减阻规律的影响,并利用水下摄像系统对不同凹槽构型内的气层形态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不喷气时凹槽的存在会使平板的阻力增加;喷气可以有效减小平板阻力,存在饱和气流量;饱和气流量随着槽深的增加而减小,饱和气流量下平板的绝对减阻率随航速的增加而降低;设置凹槽构型是保持平板下表面气层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合适的凹槽构型可以明显改善平板底部喷气流场,提高平板喷气减阻效果;在Fr为0.119时,饱和气流量下平板的绝对减阻率可以达到4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在拖曳水池里开展了小水线面双体船顶浪规则波中纵向运动模型试验,研究了航速和拖点垂向位置对船体纵向运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航速下,船体的垂荡响应算子和纵摇响应算子均随着波长变化呈现出双极值;航速对垂荡响应算子极值的影响较小,对纵向响应算子极值的影响较大;除了短波中的共振区附近,拖点在重心时的运动响应算子与拖点在推力轴线时的运动响应算子相比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6.
回转体表面不同尺寸脊状结构的减阻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脊状表面减阻技术应用于水下回转体,对回转体表面不同尺寸的V型脊状结构在多个速度下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发现了脊状结构的尺寸对回转体脊状表面减阻效果的影响规律.针对回转体脊状表面的流场特性,在进行数值仿真时合理选择了计算模型、计算流域、计算网格及边界条件.仿真结果表明:在同一速度下,相对光滑表面而言,回转体脊状表面所受的压差阻力略有增大,但占总阻力份额80%以上的粘性阻力显著降低,从而形成减阻效果;当V型脊状结构的宽高比等于1时,减阻效果最佳;对于同一个回转体脊状表面,低速下的减阻效果明显优于高速.  相似文献   

17.
用线性兴波阻力理论计算穿浪双体船的兴波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线性兴波阻力理论 (薄船理论 )Michell型兴波阻力计算公式为基础 ,结合穿浪双体船的船型特点 ,建立了一次和二次简化的Michell型兴波阻力计算公式 ,并以此简化公式计算了某穿浪双体船WPC×××的兴波阻力 .将计算结果与马丁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探讨了兴波阻力规律及片体间距对WPC兴波阻力的影响规律 .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军转民》2008,(10):79-79
9月12日,国内新一代综合科学考察船“试验1”号在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顺利下水.该船是渤船重工依托中船重工集团整体研发制造优势,为中国科学院建造的国内最先进的新一代综合科学考察船,也是我国第一艘大型小水线面双体船.  相似文献   

19.
雷诺数对沟槽减阻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计算V型沟槽面的湍流边界层流动和黏性阻力,通过改变来流速度大小和沟槽面布置位置,研究了雷诺数对沟槽减阻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来流速度对沟槽减阻率的影响很大,对于一种尺度的V型沟槽,存在着一个具有较好减阻效果的来流速度范围,最大减阻率可达8.6%;沟槽面在沿来流方向上的布置位置对其减阻效果的影响则非常小。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对某 SWATH 典型实船单点硬搁浅过程进行研究,得出小水线面船搁浅过程中的搁浅戢荷、能量吸收、结构损伤特性和运动情况.结果表明,小水线面搁浅过程中 X 方向的搁浅载荷是主要载荷,结构的损伤变形只波及触底区域附近结构,搁浅部位支柱的应力不高,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搁浅损伤路径略向船体内侧倾斜,SWATH 的潜体壳板和潜体纵骨发挥了重要的吸能作用,经历搁浅第一阶段后小水线面船的刺余动能大部分转换为 X 向平动动能,少部分转化为 Z 向平动动能及绕 X 轴和 Z轴的旋转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