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东曹县魏湾镇王泽铺村的养蛇专业户刘惠敏,15岁时因贫穷辍学,靠养特种动物走上了致富路。饲养了20多种经济动物,创办了“农民家庭动物园”和“蛇类研究所”,最近山东省多家报刊、电台刊播了她养殖致富的消息。收到很多来信来电,寻求致富之路。为满足他们的要求,她把这几年动物特种养殖的经验总结为如下“六字诀”介绍给大家,愿更多的民兵朋友早日跨入“万元户”的行列。 一是“灵”,即信息灵。一开始刘惠敏也曾因信息闭塞养鹌鹑、哈白兔等赔了四千多元,后来订报刊60多份,通过报刊了解各地信息,把握市场行情。1992年10月份,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海狸鼠价格暴跌,每对仅150元左右,她通过多家报刊了解分析,其跌价原因是受当地倒爷欺骗养殖户所致,是暂时的。就以180元/对的价格购进81对,转过年来价格飞涨,于是全部出手,最高时每对高达4700多元。  相似文献   

2.
1996年,上级有关部门举办农村致富技术学校开设的养鸡专业技术培训班,镇里实行经济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青年民兵吴华和爱人商量后参加了学习,从事养肉鸡这个家庭副业,他们一边和畜牧公司联系,一边筹建鸡舍,在此期间,他们俩参加了镇辅导站举办的致富技术培训班,使吴华加深了解了养鸡这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养鸡的实用技术,从而使他加强了靠实用技术致富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地处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民兵冯显宗靠养鹿、养羊、种亚麻打“特色经济”品牌致富,说起来还是《中国民兵》帮他打开了通向小康之路的大门。  相似文献   

4.
《国防》1999,(8)
阳春三月,我们慕名到文登汪疃镇“民兵致富培训基地”采访。 在汪疃镇“民兵致富培训基地”,如果不是随行人员介绍,我们很难相信站在面前的竟是全镇民兵的带头人——镇武装部长王华明。一件朴素的夹克衫,黝黑的脸庞上刻着几分憔悴,稀疏的头发里夹着几根银丝。让人一看便觉得他工作似乎太辛苦了。 望着眼前集种、养等为一体的“民兵致富培训基地”,王华明如数  相似文献   

5.
以劳养武,支部有责;党员带头,干部当先;爱武为武,振兴武业;精武卫国,牢固观念;率兵致富,富兵兴武;重武促富,武装民心.这是安徽省石台县珂田乡考坑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营教导员杨帮仁的“念武经”。“武”字贴在杨帮仁家里,写在党支部会议的决议里,装在他的心里。他这个村党支部制订有养武计划,支委成员明确了养武职责,并注重落实在行动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第二民兵营九连民兵任胜华在短短的几年里,从开始养殖30头肉牛增长到150头牛,每年出栏20头以上,利润在8万元左右。2005年,他又搞起了立体养殖,在牛圈旁边扩建了一个5亩地的养鱼池,投放了鱼苗150余公斤,河蟹50公斤;鱼池里养鸭、养鹅各500余只,大雁100只;种植水稻300亩,年纯收入达15万余元,成功地走上了立体养殖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7.
吕有生是预备役某团一营灯兵连炊事班长,在他的家乡达县堡子镇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吕有生根据家乡的实际状况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家庭养植业。采取稻田养鱼,室内养鸡、鸭、鹅、猪的办  相似文献   

8.
走上邪路深圳特区辖属的保安县,有一个民兵营长叫洪柏根。他上过农校,当过大队文书、团支部书记、生产队长,心灵手巧,点子又多,乡邻送给他一个“智多星”的美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洪柏根心里盘算了一个致富的蓝图:承包十亩责任田,十多亩渔塘,养几头猪和几十只鸡、鸭、鹅,争取两年成为专业户。  相似文献   

9.
创业经     
十个野鸡蛋孵出千万财富20年前,蓝招衍用2000元换了10个野鸡蛋。如今,这10个野鸡蛋为他带来了千万元的财富。他经历了大起大落,却越挫越勇,最终成就了一段精彩的人生。蓝招衍从1990年开始涉足养殖业,有一次他和弟弟蓝招宝看到养野鸡能致富的信息,就想发展这个项目,他们凑了2000元钱,由蓝招宝去学习养殖技术,学成后带回了10个野鸡蛋。虽精心孵化,但仅剩了一公两母3只野  相似文献   

10.
都昌县靠用刊开发特色农业 近年来,江西省都昌县人武部积极引导基层单位学好用好《中国民兵》杂志上的“致富山海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已初步形成了“田地架大棚,水中养珍珠,山上种果、药,连连养肉狗”的以劳养武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德惠县人武部发动民兵带头开展科技致富活动,全县有2000多名女民兵上了县、乡村的致富光荣榜。去年1年里,有7人被省评为致富能手,有4人被长春市评为致富女状元。他们的作法是: 抓“头雁”带“群雁”。1986年,米沙子镇女民兵张秀英便开始试着养獭兔,到1987年由原来的几只发展到300多只,年纯收入达2000多元。人武部便在张秀英家召  相似文献   

12.
他通过努力学习,正确掌握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走出了一条靠发展效益农业致富的路子。2005年,在县委组织的“致富增收大擂台”活动中,他在全镇一举夺魁,被县委授予“致富能手”称号。  相似文献   

13.
艾虎的养殖     
“要想富,养艾虎;艾虎多,变金库。”这是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张湾村传的一首打油诗,也是对该村养艾虎大户、民兵排长张喜志的赞誉。1980年,张喜志退伍回乡后,决心为家乡农民闯出一条致富的路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新宁县宝丰园艺场场长、民兵营长田正清是一个致富奇人,他以独特的手段带领乡亲们致富,先后获得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和省“青年星火带头人”殊荣。他的口头禅是:“致富要走创新路。”2000年,田正清外出考察时认定今后广东香芋好销售,便动员村里种植香芋。乡亲们不敢承担风险,他不厌其烦地发动民兵带头,承诺垫付所有香芋生产资金,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并宣称如生产失败补偿种植户每亩稻谷250公斤。乡亲们被他的诚心游说所打动,全村迅速发展香芋150多亩,很快成为当地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让周边的橘农走上共同致富路,他成立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经过培训的1000多名青年民兵成了致富领头雁。他投资研究脐橙套袋栽培技术成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洛阳市郊区柿园村退伍军人王建民兴办的科技实体——洛阳市郊区特种动植物研究中心,经营有术,建立“中心”以来的1年多时间里,已创产值100万元,获纯利15万元。 5年前,王建民在报刊上看到介绍养殖全蝎致富的消息后,便一心扑在养蝎上。他刻苦钻研技术,并获得成功,成为远近闻名的“蝎王”。为了带动群  相似文献   

16.
墙上,挂着河北省宽城县长关悦同志颁发的“山区经济发展楷模”和“民兵经济致富模范”的牌匾;架子上,放着各种长短不一的瓦片、罐头瓶、塑料圆管;书橱里,摆着《养蝎技术指南》、《养蝎专业手册》等方面的“大部头”……  相似文献   

17.
民兵连长胥永光种植平菇3年总收入近10万元的喜讯,在四川高县麻柳乡村民中传颂着。人们都夸他是科学致富的标兵。去年他被聘为省科协会员。胥永光起初想靠孵小鸡致富,因不懂技术,遭到了失败。1983年他从报刊上获知生产平菇可以致富的信息,决心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从科学技术入手。他用卖猪的100多元钱,到外地学习12天平菇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商水县练集镇600多名步入婚嫁年龄的女青年民兵,结婚前纷纷置办“技术嫁妆”,以求婚后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她们订阅了民兵报刊,从中学会一技之长,积极参加镇妇联、人武部和有关部门举办的种、养、加工培训班,到外地拜师求艺,学得致富本领。通过科技实践的洗礼,她们越来越领悟到智力投资比彩电、冰箱等更能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前不久召开的江苏省南通市“一助一”活动现场会上,一个退伍军人、共产党员依靠科学技术帮助群众致富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与会代表。他叫储祥琳,海安县角斜“红旗民兵团”民兵营长、养鸡专业户。 1983年,储祥琳退伍回乡后当上了村民兵营长。在与民兵、群众接触中,他了解到,村里不少人想致富,但苦于无门路。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揣着仅有的1000元积蓄,只身外出寻求致富门路。当获悉国家有  相似文献   

20.
蝗虫,人们谈虫色变的害虫。飞蝗主要发生区,每年有关部门都要组织灭杀。如今却有人繁育它致富。 蝗虫味美而营养丰富,近年走上餐桌后颇受欢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人武部捕捉到这一信息后,将其作为致富好门路请专家指导民兵试养,联系成虫销售渠道,收到理想效果。农民见养蝗虫本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