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预警机雷达的机载航迹假目标干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迹假目标欺骗干扰是针对雷达的一种新型综合干扰技术,可作为特殊技术手段用来对抗预警机作战。介绍了航迹假目标欺骗干扰技术的发展背景,总结了针对预警机机载警戒雷达实施航迹假目标欺骗干扰所需突破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航迹假目标生成模型,并探讨了反预警机机载雷达抗干扰技术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评价多假目标干扰效果,提出了结合雷达目标跟踪性能的分析方法。首先研究了多假目标产生机理,通过间歇采样正弦加权调频转发实现了多假目标干扰;假目标通过雷达信号检测以后,从包含多假目标点迹的信息中选取观测量,进而设计了目标跟踪算法进行航迹拟合与预测;通过蒙特卡罗仿真分析了雷达受扰前后目标航迹连续性损伤率和均方根误差变化,并将其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多假目标干扰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多假目标干扰会造成目标跟踪性能下降,合理设置干扰条件才能增强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雷达抗距离多假目标干扰算法主要根据一个时刻的信号特征识别真假目标,其判决门限设定主观性强,容易导致误判率高的问题,在D-S证据理论框架下提出了基于时间递推融合的抗距离多假目标干扰算法。首先对用于航迹更新的点迹进行基于卡方检验的分组,判定雷达是否遭受距离多假目标干扰,构建基于信噪比的点迹基本概率赋值函数,然后与前一时刻的航迹基本概率赋值函数进行递推融合,得到当前时刻的航迹基本概率赋值函数,最后基于航迹基本概率赋值函数进行了真假航迹判决。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快速识别距离多假目标干扰,真假目标鉴别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分布式干扰下雷达对目标的检测概率降低导致跟踪航迹不连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干扰下分布式雷达网目标跟踪技术。首先将组网各雷达跟踪滤波后的航迹数据上报到融合中心进行时空对准,然后在融合中心对分布式干扰下上报的不同航迹类型进行关联检验,最后对通过关联检验的航迹滤波融合。该技术能提高分布式干扰下目标跟踪航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多假目标干扰对雷达检测性能的影响是电子战研究的难点问题。对分布式多假目标干扰下组网雷达检测性能进行了分析,首先提出了对组网雷达的分布式多假目标干扰原理,然后研究了多假目标干扰对雷达网恒虚警率(CFAR)处理的影响,最后根据Albersheim的经验公式建立了一个适用于非起伏目标的雷达网检测概率计算模型,并且定义了干扰压制比作为衡量雷达网综合检测性能的评估指标。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组网雷达抗欺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分析了三维空间利用多机协同对组网雷达进行航迹欺骗的可行性。首先从几何关系上分析了飞行器完成欺骗干扰的运动条件,并提出了优化干扰航迹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提高假航迹的干扰成功概率并且使干扰机飞行过程推力最小化,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优化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组网雷达系统在跟踪目标发生机动时采用自适应滤波来估计目标状态的特点,在点迹融合数据处理结构的组网雷达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欺骗干扰优化策略.根据状态和量测方程描述了组网雷达跟踪目标的模型,同时建立了跟踪机动目标的自适应滤波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欺骗干扰模型,并在目标机动检测约束下,推导了虚假目标欺骗干扰对于组网雷达融合...  相似文献   

8.
对组网雷达的多目标航迹欺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目前点迹压缩、点迹串行合并等融合方法在组网雷达中的普遍应用,使得对单部雷达的多目标航迹欺骗很容易被雷达组网系统所识别。为了能够有效地欺骗组网雷达,并在网内各雷达的PPI显示器上显示相似的航迹,在对单部雷达实施多目标航迹欺骗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组网雷达实施多目标航迹欺骗的方法。根据组网雷达系统中各雷达坐标位置的不同以及各雷达主波束对准干扰机时间的不同,详细讨论了产生具有空间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的可控欺骗航迹的算法。  相似文献   

9.
制导雷达组网中航迹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防空体系制导雷达组网中对目标航迹的处理过程,进行了大量的仿真试验,结合仿真试验的结果数据,分析比较了目标航迹相关与目标航迹融合的几种典型处理方法,并针对制导雷达的特点,提出了在制导雷达组网中适用的一种航迹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频谱共存环境下机载组网雷达多目标跟踪性能,提出了一种雷达辐射资源与航迹规划联合优化算法。首先,推导了包含雷达辐射资源以及载机飞行参数的贝叶斯克拉美-罗下界表达式,以此作为多目标跟踪精度的衡量指标;在此基础上,以最小化机载组网雷达多目标跟踪误差为优化目标,以雷达辐射资源总量、载机机动性能、通信基站可容忍干扰能量和跟踪各目标节点数为约束条件,建立频谱共存下机载组网雷达辐射资源与航迹规划联合优化模型;然后,将上述优化模型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结合循环最小化算法、半正定规划算法和粒子群算法进行分步求解。最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保证通信基站正常工作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各平台运动优势,与现有算法相比,能够有效提升机载组网雷达的多目标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1.
密集假目标干扰会严重影响雷达检测目标的性能。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盲源分离的密集假目标抗干扰的方法。该方法可有效从密集欺骗式假目标中检测出目标回波信号,并分析比较了JADE和Fast ICA两种盲源分离方法对密集欺骗式假目标和回波信号的分离效果。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JADE盲源分离较Fast ICA盲源分离抗密集假目标干扰较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基于DRFM的机载PD雷达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干扰技术对PD雷达干扰的不足,噪声干扰对干扰机功率要求高,欺骗干扰产生的干扰数目单一,基于当前对抗先进体制雷达的手段——DRFM,对PD雷达干扰进行研究。通过将截获的雷达信号存储、处理,按程序设定的转发间隔重复读出当前采样信号并转发,产生了多个距离欺骗假目标;通过对每次转发干扰进行频率调制,产生了包含距离速度欺骗的一系列假目标;并经过Matable仿真验证了在PD雷达窄带滤波器中,出现多个距离或速度欺骗假目标。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干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间歇采样转发假目标对CFAR检测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间歇采样转发形成的假目标干扰对雷达CFAR检测的影响和间歇采样转发假目标生成机理,给出间歇采样转发假目标产生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雷达一次搜索周期内虚警、漏警造成的检测代价作为检测性能指标,分别分析单元平均恒虚警检测器、有序恒虚警检测器、剔除和平均恒虚警检测器在间歇采样转发假目标干扰下的检测代价。着重分析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关键参数对检测代价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间歇采样转发产生的多个假目标显著提高了雷达的检测代价,检测代价受转发占空比、转发功率的影响较大,而受转发频率影响较小。在三种恒虚警检测器的对比中,剔除和平均恒虚警检测器相对于另两种检测器的检测代价更大些。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基于DRFM的移频干扰和分段转发干扰在对数据后处理雷达干扰时存在的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段卷积转发干扰方法。该干扰方法立足于干扰机天线收发分时体制,首先对接收到的雷达信号进行均匀分段、重新排序与噪声卷积后再进行转发。该干扰方法产生的假目标信号不仅能量大,覆盖广,而且假目标幅度差异明显,位置分布不均匀。最后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多干扰机协同是组网雷达对抗的一种重要方法。针对多干扰机协同中面临的数据传输率、时效性等因素所引起的干扰资源管理问题,建立了基于中心控制协商和公约协商的干扰资源管理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协同算法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组网雷达对抗中均能取得良好的干扰效果及较低的漏威胁目标信号脉冲比例。其中,基于公约的Multi?agent协商在组网干扰资源管理方面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其效果优于基于中心控制协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干扰下雷达网的威力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构成雷达网的主要威胁干扰是压制式干扰,根据压制式干扰的特征和干扰下的雷达方程,分析雷达网的威力范围,提出一种采用MATLAB将雷达网的作用范围、目标轨迹及干扰轨迹画在同一图中的方法.比较目标是否在雷达网威力范围,根据等高线判断某一高度的目标是否在雷达网的威力范围之内.并给出两相控雷达存在压制式干扰情况下对一机动目标的防御范围.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双站定位的SAR场景欺骗干扰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星载SAR系统中虚假场景干扰的信号形式和产生方法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双站定位的欺骗干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雷达进行无源定位,并对其轨迹进行平滑,然后再产生干扰信号,满足了欺骗干扰对被干扰源准确位置信息的要求,消除了定位时随机误差对成像的影响。研究了雷达定位误差的变化范围及其对欺骗干扰效果的影响,解决了虚假场景干扰技术实施中会遇到的重要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实时有效的欺骗干扰。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对某类新型雷达的一种机动式侦察干扰方法。针对雷达的技术性能特点形成了对雷达的软杀伤对抗环境 ,包括噪声干扰、假目标干扰和金属箔条干扰。可以实施雷达部队指战员的对抗演练 ,为雷达的抗干扰性能测试提供了一种新设备。根据该方法所研制的侦察干扰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