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举动     
《环球军事》2008,(8):4-5
塔利班武装宣布发动“春季攻势”;俄罗斯战机在北极和太平洋进行远程巡逻;日本自卫队成立首支常设联合部队;美国武器开发项目严重超支;北约未同意吸纳乌格两国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2.
李寒 《中国军转民》2023,(18):59-60
在俄乌冲突期间,美国分别从军队情监侦力量、民间卫星商业公司和网络空间领域构建强大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对乌军展开了广泛的技术情报支援行动,不仅在俄乌冲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是美国布局全球情报网络的重要一环。全面系统地研究俄乌冲突中美对乌技术情报支援行动,能对我军遂行具体作战行动提供有益借鉴,还对我在与美情报斗争中扩大对美情报来源、实现对美情报制衡都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谦 《现代军事》2010,(2):73-77
美国第三任国家情报主任丹尼斯·布莱尔于2009年8月(9月15日对外公布)颁布了美国情报史上的第二份《国家情报战略》。自2005年10月美国第一份《国家情报战略》颁布后,该战略就确立了自己在指导美国情报界总体建设与转型上的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急于加入北约的乌克兰及北约强国土耳其.与新独立的俄罗斯围绕黑海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继1995年俄乌分割苏联黑海舰队后,美国与罗马尼业达成驻军协议,美海军正式进驻黑海;土耳其全面控制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开始限制俄黑海舰队远洋活动;乌克兰又逼迫俄海军迁离塞瓦斯托波尔,欲将黑海舰队“赶回”俄近海。2007年2月乌克兰政府一方面表示拟人幅提高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的租金;一方面又要求俄黑海舰队必顽从现在起就做好从乌领土撤出的准备,于2017年全部撤出乌克兰。  相似文献   

5.
<正>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把矛头指向中国,包括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进入2022年5月,俄乌战争陷入了明显的胶着状态,与此同时,美国情报界高官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妄议台海局势,并再次强行将中国台湾与乌克兰相提并论。美国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声称,美国情报界认为,中国正在积极尝试建立一支“即便美军干预,也能接管台湾”的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6.
<正>俄乌战争持续一年来,俄乌双方的战区防空反导作战主要在以下3个战区进行:乌北战区、乌东战区和乌南战区。从一年来俄乌双方的防空反导作战情况可以看出,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防空反导对抗,实质上是俄美对抗,乌克兰实际上已经加入北约防空反导体系,俄乌防空反导作战是俄美军力对抗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保加利亚2004年加入北约后,为实现其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并与北约标准相一致而制定了军队现代化大纲。该大纲从2002到2015年,重点改进通信/信息系统以及陆海空三军的武器装备,研发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增强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保加利亚2005年安排了一项稳定的国防预算,约占GDP的2.8%-2.9%,其中30%用于基础建设,至少1.5%用于科研,还把美国  相似文献   

8.
杨一帆  申展 《军事文摘》2023,(19):25-28
<正>国家情报战略是美国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成分,它在明确美国情报界对于国家安全环境的威胁认知基础上,指导未来四至五年美国情报界的战略行动。继2005年、2009年、2014年、2019年先后发布4版《美国国家情报战略》(以下简称《战略》)之后,美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于2023年8月10日正式发布新版《战略》报告。  相似文献   

9.
北约非常重视发展空中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在北约内部,各成员国一方面参加集体研制,另一方面又不放弃自己单独的研制工作。 1999年7月22日,北约空中作战指挥和控制系统(ACCS)管理机构与军火商签订了一项酝酿已久的合同,开始实施北约的指挥和控制系统计划,北约认为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就在此前两周,美国工业界得到一条重要简讯──美国空军打算避开北约伙伴,单独掌握下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 美国空军谋划建立一套C2一体化系统(IC2S),从而彻底改变当前使用的C2系统。问题集中在平台和网络上,现行C2系…  相似文献   

10.
俄乌冲突从陡然爆发、俄军大兵压境,到俄乌双方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俄军进攻态势受挫,乌军凭借顽强意志苦撑,再到两军准备下一步在顿巴斯地区展开决战,战场形势变化莫测,超出人们的正常预期。本文编译自《亚洲军事评论》2022年4~5月刊上的一篇文章(原文作者:戴维·奥利弗、斯蒂芬·米勒),原文作者重点就俄乌冲突第一阶段北约对军事行动的观察,以及俄军炮兵部队的部署运用和后勤保障存在的不足等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11月,据《观点报》报道,格鲁吉亚国防部已经确认军方在诺里奥展开军事演习,期间将对北约-格鲁吉亚联合培训和评估中心(JTEC)的一批学员进行监测员-控制员培训。格鲁吉亚军队北约化可以看做是其加入北约的前奏,这标志着北约与格鲁吉亚关系将更加密切,从而受到世界广泛关注。值此国际风云变幻之际,格鲁吉亚与北约加深合作意欲何为?  相似文献   

12.
盛斯才 《军事文摘》2022,(19):48-52
<正>2022年6月29日,北约峰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除北约国家外,印太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领导人也参加了此次峰会。峰会最终通过了《北约2022战略概念》。北约企图北约是成立于1949年4月4日,由美国主导的军事集团。在整个冷战期间,北约以美国的军事战略为战略。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华约军事集团随之解散。北约的对手消失,世界两极格局和战略环境冰消雪融,为了北约的存续,  相似文献   

13.
1999年3月25日凌晨3时(北京时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了代号为“决断力量”的空袭行动,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塞尔维亚共和国北部重镇诺维萨德和黑山共和国的波德戈里察港口等60个军事目标遭到了北约飞机的狂...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06年起,美国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每年都发布一版《美国情报界年度威胁评估》(Annual Threat Assessment of the U.S. Intelligence Community,以下简称“《评估》”),对美国在全球面临的威胁进行总体评估。该《评估》是美国情报界的战略性情报产品,对美国的战略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因此,针对最新发布的2023年《评估》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影响进行具体分析,有助于从战略层面上把握拜登政府治下的美国情报界未来一年的战略方向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2004年4月2日,7个中东欧国家成了北约的新成员。当天,在北约总部的大楼前升起了这些国家的国旗。尽管美国驻北约代表尼古拉斯&#183;伯恩斯宣称,北约此次东扩不会恶化布鲁塞尔与莫斯科之间的关系,但俄罗斯的政治精英们还是对北约进入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做出了消极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北约自7月1日起开始合并五大C^4ISR机构,以创建一个新的实体:北约通信与信息处。该机构将北约磋商、指挥与控制署(NC3A),北约通信与信息系统勤务署,北约空军指挥与控制系统管理组织、主动多层战区弹道导弹防御项目(ALTBMD)、  相似文献   

17.
马之璇 《军事文摘》2022,(19):53-58
<正>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从法的创立过程上看,它是人们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的结合与凝练,里面包含着人类对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认知。由美国会每年审议通过的《情报授权法》(以下简称“授权法”),是美国实施情报监督的重要立法,该法案规定美国未来一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情报工作的任务。自1978年以来,  相似文献   

18.
李建明 《军事史林》2007,(12):53-59
“霸王”统帅与“五星”总统:艾森豪威尔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1969)主要任职包括欧洲盟军总司令、北约武装部队总司令、美国总统等。  相似文献   

19.
高华 《环球军事》2012,(13):10-12
日前,北约成员国领导人第25次会议在美国芝加哥落幕。会议重点讨论了阿富汗问题、北约能力建设和加强伙伴关系三大主题。这是北约28个成员国领导人自2010年11月里斯本峰会通过战略新概念以后首次举行会议,也是北约继1999年华盛顿首脑会议13年以来首次在美国聚会。包括北约成员国在内,60个国家和组织的代表与会,使得此次峰会成为北约63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首脑会议。  相似文献   

20.
王谦  梁陶 《现代军事》2008,(3):67-70
本文是发表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官方网站情报研究专栏2007年第三季度的文章,其标题为《应对21世纪转型挑战:构建全球情报模式》(Meeting 21st Century Transnational Challenges: Building a Global Intelligence Paradigm)作者罗杰&#183;乙&#183;乔治(RogerZ.George)。文章认为,在冷战结束后,尤其是“9&#183;11”事件发生后,美国传统的秘密情报模式在应对大量跨国问题时已渐显力不从心。针对此形势,美国情报界已开始构建一种全新的全球合作情报模式。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模式的抛弃,而是要通过一种能够应对21世纪跨国挑战的新方式来对其进行有力的补充。美国情报工作方式的这种转变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