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文为英国著名战略家利德尔·哈特名著《纳粹将道》正文第一部《希特勒的将军们》的一部分,也是全书的第4章(有删节),叙述战争开始时德军最高指挥机构的运转情况。二战欧洲战场战事刚结束,为深入研究二战欧洲战场的作战经验和教训,以及搜集和保存作战资料,西欧盟军军事当局曾正式特邀利德尔·哈特与当时在押的德军负责作战计划和指挥的高级将领谈话,试图在“记忆褪色之前”深入到敌方的内心世界,获取“山那边”的真实图景。由于这一特殊而独特的经历,利德尔·哈特运用与德军将领的“第一时间”接触所得的材料,撰写了本书。为读者更好地了解20世纪世界战略大家们的学术思想和成果,本刊特约请《国际展望》副主编赵楚先生,节选翻译此书部分章节,并在每篇篇末配以简短译者评述,供国内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本刊自本朝起将连续刊出,敬请读者朋友们关注。  相似文献   

2.
在二战苏军将帅中,既与德军又与日军作战过的将领并不多,马利诺夫斯基是其中战绩最突出的一位.他在欧洲战场上是使德军闻风丧胆的著名战将之一,在亚洲战场上也令日军胆战心惊.马利诺夫斯基在战后曾接替朱可夫担任苏联国防部长,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他在战争中的重大功绩.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看过法国影片《虎口脱险》,你一定还记得影片中纳粹德军的士兵骑着军用摩托车风驰电掣般追击英军飞行员的场景吧!那着实让人紧张而又刺激,我们都为英勇顽强的英军飞行员的安全捏了把汗。军用摩托车在二战中被德军广泛应用,从欧洲战场、北  相似文献   

4.
奇思妙想挽救危局二战中后期,德军为了争夺东西两线的战场制空权,不得不将有限的空军力量分散投入多个战场,以应付焦头烂额的战局。随着德军在两线战局的日益恶化,德军逐渐丧失了空战主动权,国内机场和飞机及直升机制造厂经常遭受盟军空中打击,飞机及直升机和飞行员损失惨重。为了弥补飞行员素质与盟军的差异,夺回战场制空权,纳粹德国的设计师们另辟蹊径,作出了许多超时代的设计方案。在众多天才的奇思妙想中,垂直起降设计算得上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德国众多的垂直起降(VTOL)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自杀式截击机,主要用于拦截盟军的…  相似文献   

5.
1942年底,苏联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抵达了美国华盛顿,开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美国之行。这位战场女英雄此行的任务,是代表苏联最高司令部争取美国的支持,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当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迫切希望西方盟友反攻欧洲大陆,迫使德军分兵,两线作战,以减轻苏军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本刊60期刊发了《无人机:车臣战场也显威》一文,系统介绍了俄罗斯无人机在车臣战争中的作战使用情况。读者希望能看到关于俄罗斯无人机的种类、性能、现状及发展前景方面的文章。为满足读者要求,特编发此稿。——编者  相似文献   

7.
<正>二战德军的88毫米口径Flak18/36/37型系列高射炮无疑在世界兵器史上具有“传奇性”的色彩,人们习惯所称的“88炮”所具有的这种独特色彩,倒并不是基于其作为一款高射炮的本色定位,而是基于其衍生任务——反坦克作战。本文的素材来自二战前期的德军一线88毫米高射炮单位,从1940年的法国战役到1941年的苏联战场,让我们得以窥见这种火炮在反坦克行动中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8.
提起二战中的德军坦克,人们通常会想到著名的Ⅲ、Ⅳ中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以及"虎"式、"虎王"重型坦克,还有有史以来最重的"鼠"式超重型坦克,而德军的轻型坦克却往往被人忽略.其实德军装甲部队就是以研制轻型坦克开始发展和壮大的,德军轻型坦克为德军在二战初期取得"闪击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入侵波兰和法国时,德军的主力坦克就是像Ⅰ号和Ⅱ号这样的轻型坦克,只是随着二战中期德军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的大量生产,轻型坦克才逐渐退居二线,但是在德军坦克发展史上仍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二战以后,一个神话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希特勤所向无敌的大军是被苏联的严寒击败的,是可怕的"冬将军"挽救了苏联. 这一说法来自希特勒的将领们.他们把德军、在苏联的失败,归于1941年严寒的冬天,声称如果不是苏联的严寒,他们一定能攻下莫斯科,从而取得对苏作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虎王"式坦克是德军在二战中的最重型坦克,被公认为二战中防护力最强的坦克,曾被德军号称为坚不可摧的"超级战车"。然而,这种威名赫赫的坦克在东线首次与苏军坦克交锋,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成为战争史上的笑柄。为挽危局,"虎王"仓促上战阵 1944年,苏军对德军发动了气势磅礴的大反攻,在夏季达到高潮。6月23日,西线苏军4个方面军的240万人大军以气壮山河之势打响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将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杀得兵败如山倒。短短半个月之后,苏军先头部队  相似文献   

11.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商务与思维的速度》一书上写道:“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建立真正的战场网络。这种网络,把电脑使用者——战场上的海军陆战队员、指挥控制中心及空中支援飞机与准确、及时的信息连接起来。这样战场指挥员们就能准确地掌握部队部署的情况,单独作战的海军陆战队的指挥员们电能准确知道自己和部属的所在位置以及他们将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正1916年,英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坦克——"马克Ⅰ"型,并将其投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大陆的泥泞战场上。当成千上万的德军士兵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目睹这些此前从未见过的"钢铁怪兽"碾过战壕和铁丝网时,他们像"吓得半死的兔子"一样落荒而逃。这些失魂落魄的德国士兵可能想不到,仅仅二十多年后,德国就凭借威震欧陆的坦克部队以及古德里安创立的"闪电战"  相似文献   

13.
二战期间,由于战场消耗远超过兵工厂的产能,许多参战国都采取“以战养战”的方式,大量使用缴获武器。这—点在苏德战场表现得尤为突出,德军利用缴获的苏联武器维系了二线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在东南亚的战绩不佳,根源在于英国的"先欧后亚"大战略。第一次魁北克会议后,丘吉尔倾心于"长炮"计划,设想绕过缅甸,利用两栖作战夺取苏门答腊北端,为攻打新加坡建立前进基地。而英国军方——参谋长委员会(C.O.S)则认为在东南亚作战需要美国的支持,因此要在遵从第一次魁北克会议决议的基础上,进行两栖作战,夺取安达曼群岛,可行方案是"海盗"计划。双方争论不休。到第一次开罗会议,中美两国认可了"海盗"计划,但由于德黑兰会议关于欧洲战场的安排,让英国得以在第二次开罗会议时说服美国放弃"海盗"计划。英国得以致力于欧洲战场,而1944年由英国主导的东南亚战区则没有明确的作战计划,对战后英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以及中英关系都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郭峰 《环球军事》2004,(23):24-26
据预计,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到2025年世界85%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化地区。城市的军事地位越来越重要,正如美军颁布的第一部《联合城市战纲要》指出的那样,"城市是2I世纪最有可能的战场",是未来作战的"战争和战役重心"。作为地面作战的重要兵器,近年来坦克装甲车辆也越来越多地涉足城市这个复杂而危险的战场。如何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保存自己是坦克装甲车辆面对的一个严峻但又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争夺V-2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军陷入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希特勒为了挽回败局,对英国使用了其最新研制成功的“王牌武器”——V-1型导弹。这是导弹第一次正式在战场上亮相。1944年9月,法西斯德国又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第二种导弹——V-2型导弹,并袭击了英国。V-2型导弹是弹道式导弹,性能较V-1导弹有较大提高。V-1型和V-2型导弹的出现使盟军大为震惊。其中反应最强烈的是美国,特别是当美军占领德国的一部分领土后发现,美国的科学和工业同德国相比至少落后25年。  相似文献   

17.
席康 《军事历史》2005,(2):18-23
作为二战时期德军装备的第一种滑翔机,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参加了德军空降部队在二战期间的绝大多数重要军事行动,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刊第4期刊发的王运华同志《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文化戍边》的文章,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反响,引发了人们对"文化戍边"的关注和探讨,本刊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有关评论文章,现选发3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1918-1939年的海军条约时代是孕育二战海上力量的重要时期,对二战中的海军武器发展和使用理论指导有着重大影响。值此二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本刊特编选伯纳德·爱尔兰的名著《1914-1945的海上作战》(卡塞尔出版社)相关章节予以发表,以飨读者。文章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文字有删节。  相似文献   

20.
1915年4月22日,为改变僵持的战争形势,德军在比利时南部伊珀尔对英法联军实施了氯气攻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化学战。潘多拉魔盒由此打开。一、战争僵持,化学战应运而生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掠夺财富,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法、英、美、俄、意为首的协约国在欧洲战场上展开激战。经过3个多月的交战,双方在700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对峙了长达半年之久,为突破对方的防御,双方都在寻找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方式。伊珀尔位于比利时西南部,是通往英伦海峡各港口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14年10月至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