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军转民》2008,(8):5-5
2008年7月19日,环境号A/B星及长征二号丙SMA火箭出厂审定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了卫星、运载火箭的研制情况及各分系统准备情况的汇报,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国家航天局局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孙来燕宣布同意出厂执行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2.
基层短讯     
《国防科技工业》2004,(6):58-60
由长征二号丙火箭最近成功送入太空的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科学实验小卫星,目前在轨运行正常、工作状态良好,已经成功地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试验任务,并为以后的其它试验项目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据了解,长二丙火箭发射成功次日上午10时,纳星一号卫星第一次经过清华大学的纳星一号测控地面站准确捕获卫星信号,并建立了上下行通信链路。同时,航天科工集  相似文献   

3.
畅波 《中国军转民》2010,(11):14-23
自1999年10月"资源"1号卫星01星成功发射升空以来,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地球资源系列01/02/02B星(CBERS-01/02/02B)、环境减灾系列1A/1B星(HJ-1A/1B)。  相似文献   

4.
3月6日,国防科工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海洋一号B卫星和长征二号丙遥18运载火箭出厂审定会。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雷凡培出席会议。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总装备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国防科工委的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6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着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姿飞行,两颗卫星准确定位于高度为650千米的太阳同步圆轨道,星上载荷逐步打开并投入工作.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工业》2005,(11):50-51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自1970年4月24日,由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地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35年的岁月中,长征火箭几乎承载了整个中华民族太空探索的历程。研究院相继研制成功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长征二号E、长征二号F、长征三  相似文献   

7.
张锋 《军事史林》2004,(5):22-23
"长征"系列14种火箭各显神通 目前,我国已经发射成功的"长征"火箭有12种,完成了飞行试验前的全部研制工作、等待飞行验证的还有两种.这些火箭中主要用于低地球轨道发射的有6种("长征"1号、"长征"2号、"长征"2号C、"长征"2号D、"长征"2号E和"长征"2号F),主要用于中间轨道(如太阳同步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1号D、"长征"2号C/SD、"长征"4号A和"长征"4号B),主要用于高轨道(如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3号、"长征"3号A、"长征"3号B和"长征"3号C).  相似文献   

8.
黄春平,1938年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曾担任“863-409,计划中的首席科学家。担任过长征三号、长征二号丙火箭总指挥,现任长征二号F火箭总指挥。  相似文献   

9.
军事零讯     
Asia亚洲中国成功发射“一箭双星”北京时间4月18日23时59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夜幕下一条火龙腾空而起。我国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顺利地将“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科学实验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据在场的航天专家介绍,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已经取得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0.
在"天宫一号"发射前三天,内蒙古鄂托克旗人武部受领了组织民兵协助技术人员负责回收发射"天宫一号"火箭壳体残骸的任务。人武部党委听取搜索情况介绍后,立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部署,连夜制定方案向旗委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在第一时间成立"天宫一号"运载火箭残骸搜索保障工作指挥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6月5日12时06分,在我国黄海领域,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七星"的方式,成功将捕风一号A/B星等七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首次海上进行的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此次发射是特能集团213所助力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六星""一箭五星"发射成功后,再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10月,国内首枚搭载商业卫星的民营火箭"朱雀一号"发射升空,但卫星未能入轨,发射任务失败。而在稍早的9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枚实验用小型商业火箭"双曲线一号"。火箭将2颗立方星试验载荷依次释放进入亚轨道进行验证飞行,用于验证星箭分离和数据传输技术。这两次发射吸引了各方面的关注。因为这既是我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在国家发射场完成的发射任务,也是首次实现由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完成的商业发射任务。两次发射使用的火箭与实验卫星全部由民营企业自筹资金研制。虽然遭遇了一定挫折,但标  相似文献   

13.
仰望星空.6颗中国风云卫星稳定运行,密切关注世间风云。这6颗星中.既有至今已在太空稳定运行9年的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星.也有”风华正茂”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B姊妹星。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一位已逾古稀之年的老人的心弦。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9月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枚小型商业火箭双曲线一号,将2颗立方体星依次释放进行亚轨道验证飞行,其中1颗用于验证数据传输,另一颗用于验证分离机构。虽然我国已进行过多次更大规模的航天发射任务,但是这次发射还是吸引了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防务快讯     
2007年2月24日下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在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利用 H-2A 火箭将"雷达2号"情报搜集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日本发射的第4枚侦察卫星。日本从上世纪末就计划发射4颗侦察卫星,以组成全球情报侦察系统,其中2颗为光学照相卫星,另2颗为雷达成像卫星组成。目前日本已将"光学1号"、"光学2号"及"雷达1号"发射升空。"雷达2号"将和已有的3颗侦察卫星组成计划中的4星体系。报道称,光学卫星搭载了高性能  相似文献   

16.
4月22日10点55分,春风拂面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轰鸣声起,久经战阵的“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托举中国遥感卫星六号飞向茫茫太空。中国遥感卫星六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八院抓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防灾减灾、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将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总装备部政委迟万春,副部长李安东、张建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袁家军及用户方领导亲临发射现场.精心决策、精心部署、精心组织、精心指挥,指导此次发射。参加这次发射活动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国家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胡亚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冬成等。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6月5日12时06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捕风一号A/B星等七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功发射有特能集团华丰公司火工品的作用在其中。华丰公司为这次海上首秀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提供的某种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3月10,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300",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从1970年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长征火箭先后有17种型号投入使用,从最初的艰苦创业,到本世纪初的载人飞行、圆梦奔月,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  相似文献   

19.
改进型长二F火箭准确的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入预订轨道。为什么科研人员会将它成为“全新的火箭”,这枚火箭到底有哪些新特点?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改进型长二F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接受了记者专访,介绍了这枚火箭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20.
北京卫星制造厂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是从事航天器制造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和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都在这里总装出厂的。建厂46年来.先后成功地完成了60多颗(艘)星、船的结构研制、总装测试及发射服务等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