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现在,有两条道路摆在台湾当权者面前:一条是悬崖勒马,停止“台独”分裂活动,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一条是一意孤行,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最终玩火自焚。何去何从,台湾当权者必须作出选择。“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决不妥协,争取和平谈判的努力决不放弃,与台湾同胞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诚意决不改变,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决不动摇,对“台独”决不容忍。中…  相似文献   

2.
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第四条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  相似文献   

3.
声音     
《环球军事》2013,(11):5-5
“事件发生后,我们已多次强烈谴责菲方枪杀无辜台湾渔民的野蛮行径。两岸同胞是一家人,维护台湾同胞的安全和权益是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杨毅5月15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答问时表示,我们要求菲方认真严肃对待,尽快彻查真相,严惩凶手,给被害渔民一个交代。  相似文献   

4.
声音     
<正>"我们认为维护钓鱼岛主权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这也是我们一贯的立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范丽青,这样表达了对台湾保钓船行动的赞赏。  相似文献   

5.
民兵文摘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 发表声明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窒17日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声明说: 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四年前,陈水扁曾信誓旦旦地作出所谓"四  相似文献   

6.
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在祥和的气氛中,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期盼2005年以来的两岸良性互动势头能够进一步发展,以共创两岸合作双赢的美好明天之时,陈水扁却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抛出终止“国统会”与“国统纲领”、加紧“新宪公投”和“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等“台独”主张,并开始付诸实施,发出了公然背弃“四不一没有”、加紧通过“宪改”进行“法理台独”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7.
在去年底结束的中共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本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真诚愿望,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这一郑重呼吁,反映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大势,代表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8.
大陆和台湾地区同属一个国家--中国.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导致了两岸至今的现状,并在人员往来方面采用了各自不同的出入境制度.就两地的出入境制度作一系统的比较,从而发现联系与区别,以便完善大陆出入境法律制度,更好地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两岸同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血缘相亲,两岸关系源远流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福建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20多年来,我省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八项主张,积极稳妥地开展各项对台工作,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稳步发展,人员交往和社会文化交流活动日  相似文献   

10.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国的内政,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向东海和南海发射导弹军事演习,完全是为了压抑台独嚣张气焰,并向世人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决心和有能力悍卫我们的领土完整。这是一个主权国家正当的防卫权力。然而美国居然接连派遣“独立”号航母和核动力“尼米兹”号航母及其护航舰只从东京、中东先后驶向台湾以东的公海,对中国人民愚昧地以武力进行恫吓和威胁,并藉此为台湾“明独”和“暗独”势力撑腰打气,使本来已经紧张的局势更加加剧。 美国一向热衷于插手两岸事务。人们不会忘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命令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统一祖国,因而造成了台湾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提出我们力求用和平方式来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 ,并强调我们决不能作出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 ,同时还指出决不能轻易使用武力。他还指出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这是中国的内政 ,别国无权干涉 ,他也强调台湾问题的解决 ,归根到底是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搞好 ,把军队建设好 ,把经济建设好。学习邓小平的这一思想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为了最大限度地在中国、台湾之间获取利益,客观上就要让台海两岸长期维持不战不和、不统不独的局面,以便鱼与熊掌兼得。这样,美国处理两岸事务中的两面性就暴露无遗。一面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一面虚拟台湾是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实体中美两国之间有3个具有国际法效力的公报,即:  相似文献   

13.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台湾史学界在抗日战争研究的态度上 ,经历了一个潜移默化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一个特定的领域折射出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迁 ,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台湾岛内民众的观念、情感和心理状态。及时、准确地把握这些情况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祖国统一大业的各项工作。一、台湾岛内对抗战史研究的概况和特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是国共双方、海峡两岸最为重视的一段历史 ,也是两岸学者共同语言最多的一段历史。就各有关方面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研究情况来看 ,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 949年到 1 979…  相似文献   

14.
台湾经济已达到发达水平,其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出口。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以经济促统一的政策,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美国新经济进入调整期,台湾的经济支柱发生了动摇,因而其经济的好转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台湾内部因素也妨碍了其经济增长,问题焦点集中在2004年选举,如果泛蓝阵营取胜、两岸经济关系会有大发展。否则,我们将面对气焰嚣张的民进党。我们必须有所准备,制定安全与发展相一致的战略,以面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刘逢君 《国防》2000,(4):3-4
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政府工作报告》和记者招待会上,对解决台湾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他强调指出,中国政府坚持以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和江主席提出的八项主张为指针,努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但是,我们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谁要是搞台湾独立,就决没有好下场。中国人民一定会以鲜血和生命来捍卫祖国的统一。同时,朱总理提出,要大力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加强质量建设,坚持科技强军,改进武器装备,提高其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搞好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调整,促进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就台湾问题发表谈话,他严正指出:我们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是,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我们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目前,“台独”势力仍在玩火,战争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一旦两岸间爆发战争,必将是一场规模较大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来说,立足于打,立足于  相似文献   

16.
何立波 《环球军事》2011,(22):44-45
当前,南海问题成为两岸共同的关注焦点。维护南海的主权和合法权益是两岸共同的责任。回顾和梳理国民党和台湾当局60年间的南海政策,有助于我们从历史角度更清晰地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豫夫 《环球军事》2011,(22):42-43
台湾《联合报》10月18日报道称,马英九17日举行“黄金十年”终篇记者会,提出与大陆洽签“两岸和平协议”的构想,引起岛内热议。但之后其“公投”“和平协议”的话题一抛出,却引发外界强烈质疑,民调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8.
“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郑成功的话明确提出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澎湖及其他岛屿和大陆仅一水之隔,最狭处只有150海里。台湾居民绝大多数来自祖国东南沿海,他们和高山族同胞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宝岛,台湾通用闽南话。远古时代,大陆人民就将先进的文化渡海传入台湾。两汉时,台湾被称做“东鱼是”、“夷洲”。三国时,孙权曾派将军卫温和诸葛直率领万人大舰队“浮海”抵台湾。隋朝时,台湾称为“琉求”。隋炀帝还不止一次派出舰队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宝岛。宋、元时澎湖划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元…  相似文献   

19.
未来4至8年,两岸军备竞赛将达到恐怖均衡水平。北京会强化军事力量,最终确保即使在美军介入下,也能跨海作战;台湾的目标是,即使大陆能跨海登陆作战,也须付出难以承受的巨大代价。 陈水扁当选后,两岸"慢性危机"可能在未来4年此起彼伏,尤其是围绕台湾修宪问题,中日美台四方如何角力,将决定台湾海峡是战还是和。总体上,中国对台政策在大选后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20.
一部清政府降伏台湾郑氏集团,实现两岸统一的《宝岛归清记——清廷降伏台湾郑氏政权》,近日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描写的是清康熙年间,清政府降伏台湾郑氏政权的全部历史过程。公元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荷兰人收复台湾,从此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清康熙元年,郑成功病逝后,其子孙打着恢复明朝的旗号,妄图以台湾为“国”,与清政府隔海对峙,造成中国分裂。清廷与台湾郑氏政权和谈十次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