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年12月19日,日本防卫厅长官石破茂上午向航空自卫队航空支援集团下达了出兵伊拉克的命令。同时命令,海上和陆上自卫队做好一切出发准备,原地待命,随时听侯出兵命令。自此,25日,航空自卫队先遣队的40多名官兵开始从日本本土出发,陆续前往伊拉克巴格达等地  相似文献   

2.
冰川 《环球军事》2004,(1):10-11
从2003年7月起就开始四处张罗的日本政府终于在2003年12月9日下午正式敲定:向伊拉克派兵,参加战后重建任务。尽管日本是否出兵伊拉克几个月来已经被媒体炒得烂熟,但小泉政府的正式决定还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因为这次出兵与日本以往海外派兵相比有4个方面的明显不同,也存在4个方面的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3.
1997年11月至1998年2月,由于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美英出兵海湾,准备对伊动武;与此同时,以中、俄、法为主的世界大多数国家要求和平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带着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讨论的和平方案来到巴格达,经过与伊拉克领导的反复磋商,终  相似文献   

4.
2月18日,在日本北海道的室兰港,驻伊拉克的日本陆上自卫队装备的各式车辆装上了“大隅”号两栖登陆舰,启程前往伊拉克。此次出兵是二战后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大规模派驻海外。与以往参加联合国的维和任务不同,驻伊拉克的自卫队装备有轻型装甲车辆和进攻性的反坦克火箭简,因此备受亚洲国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提起第一次海湾战争,无人不晓。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宣布科威特为其第19个省,从而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海湾危机。翌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兵帮助科戚特。海湾战争爆发。 事实上,伊拉克对科威特觊觎已久。早在1961年伊拉克就曾试图出动大军武力吞并科威特,由于遭到英国的军事干预而放弃。本文将带领大家回味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编者  相似文献   

6.
2003年12月9日下午,日本政府正式批准了关于向伊拉克派遣自卫队的基本计划,将于2004年春季向伊拉克派遣一支以陆上自卫队为主的约1000人的部队,协助美英联军维持伊拉克治安。这是二次大战后日本最大规模的海外派兵行动,而更令世人关注的是,这次出兵日本自卫队不只带有自卫用的个人武器,还有进攻性的无后坐力炮与肩扛式火箭筒,同时还配备有搭载12.7毫米重机枪的轮式装甲车。这些进攻性武器是近年来日本参加一系列维和行动中从来没有装备过的。虽然目前日本军方还没有公布派往伊拉克部  相似文献   

7.
叶子 《当代海军》2003,(5):44-45
随着“倒萨”的枪声已然响起,一支海上联合舰队也在悄然中展开行动。前不久,一艘新西兰的护卫舰及一艘澳大利亚的驱逐舰相继加入该舰队,英国海军也加强了对这一行动的力量投入。随着更多舰只的加盟,由美国等多国部队组成联合海上拦截部队,已开始加大对进出伊拉克各类船只的监控拦截,一经发现有  相似文献   

8.
无奈的抉择     
英国首相布莱尔2月21日宣布他的工党政府决定在今后几个月内从伊拉克撤出1600名英军士兵。他是在美英政府2003年不顾联合国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悍然出兵入侵伊拉克接近4周年之际宣布这一决定的,而此时,美国总统布什正计划向伊拉克增派2万多名士兵。这“一撤一增”,凸显布莱尔的尴尬境地:一方面要保持“英美特殊关系”,另一方面要保住工党执政地位和自己的政治名声。孰轻孰重?布莱尔掂量许久,最后还是选择了后者。  相似文献   

9.
寒川 《国防科技》2002,(6):57-58
在海湾战争及以后的几次美国出兵海外的军事行动中,人们总能发现在其庞大的航母舰群编队不远处有1-2艘标有硕大红十字的船只在行动,它们就是被称为海上“移动医院”的医院船。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2月22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理查德·迈尔斯抵达在海湾值勤的“星座”号航母上看望官兵、他在讲话中称,美国将动员更多的反对萨达姆的伊拉克士兵,参加“倒萨”之战,与盟军一起推翻萨达姆政仅。同时,路透社和英国《每日电讯》披露,英国国防部官员说,美英军队此次“倒萨”行动将首先从海上实施。  相似文献   

11.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势力肆意出兵攻打伊拉克。这一结果虽不能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能改变 ,但它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的单边主义思想 ,使世界多极化的进程受到严峻挑战 ,同时也将改变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 ,重塑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 ,也使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日本按照1997年《新指针》规定在周边事态变动时提供的“后勤支援”,特别是以此为延伸的出兵印度洋和伊拉克,这些都是日本以军事大国姿态参与国际行动所采取的形式。民众应该明白,这是日本得到美国认可和号召而参加的行动。所以,日美合作的必要性应该超越以往的盟国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65周年,特约三位专家分别从为什么出兵朝鲜、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出兵朝鲜的历史意义三个角度撰文,回顾决策出兵朝鲜的历史过程,思考出兵朝鲜的伟大意义,继承和弘扬我军敢打仗、打胜仗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4.
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数十名外国人在伊拉克被绑架。可每一次绑架并不都是为了迫使外国军队或公司撤出伊拉克,许多绑匪仅仅是为了敲诈钱财。伊拉克的重建工程不能停顿,这就意味着今后还会有更多人落入绑匪之手,所有人质都将不得不面对一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战争中,一种平日里不起眼的装备——医院船开始派上用场。为执行救护美、英伤员的任务,美国海军的“舒适”号医院船,英国海军的“百眼巨人”号训练舰兼医院船,以及由医院船、护卫舰和加油船各1艘组成的西班牙医疗舰队,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就赶到了海湾地区。  相似文献   

16.
半月回放     
《环球军事》2006,(2):4-5
数字 Numbers 24个国家随着乌克兰和保加利亚两国日前完成从伊拉克撤军,不包括美国在内的出兵参加驻伊联军的国家已经由2003年的 38个减少到24个,除美军外的联军人数也由5万人下降到不足2.3万人。 47名记者总部位于纽约的保护新闻工作者协会1月3日发布年度调查报告说,2005年全球共有47名记者因公殉职,其中约3/ 4系遭谋杀身亡。报告说,这一数字比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此前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宣布,有40多个国家在支援美军作战。在这个所谓的40个国家中,有暗中支持,匿名不露的,也有摇旗呐喊、鸣鼓助威的,其中,明确提出支持联军并自愿出兵参与联军作战行动的就有美军的“铁杆”盟友——澳大利亚国防军。虽然澳大利亚的参战人员只有2000多人,相对于整个联军来说数量很小,但其态度坚定,主力一直坚持到伊拉克大规模作战行动正式结束,而且随后还参与了战后伊拉克的重建工作。战争期间,美军、英军由于人数众多、装备先进,一度是媒体眼中的“宠儿”。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国防军一直默默无闻。但事实上,人数不多的澳大利亚国防军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战果。那么,这2000多人的澳大利亚国防军在伊战中究竟干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  相似文献   

18.
从2002年11月12日到2003年5月,在亚丁湾海面上一直有一艘特殊的美国海军舰艇在游弋,它就是“蓝岭”级两栖指挥舰“惠特尼山”号,该舰配合美国在伊拉克开展的“伊拉克自由行动”,支持联合特遣部队在非洲合恩进行反恐行动,目的是侦察、破坏和击败非洲合恩地区的恐怖活动。本次行动中,“惠特尼山”号扮演了联合特遣部队的司令部的角色,舰上除了自身的600多名舰员和水兵之外,还有近400名美国各军种人员。  相似文献   

19.
有两则消息。一则是,2004年2月16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村雨”号驱逐舰和“大隅”号运输舰离开横须贺基地前往伊拉克运送车辆和物资,标志着日本海上自卫队由保卫1000海里的远洋型,迈向为向全球热点地区投送力量的环球型。另一则是,日本海上自卫队“高波”级多用途驱逐舰的第3艘“牧波”号,继首舰“高波”号、第2艘“大波”号之后,于2004年3月18日正式服役。这两则消息的关系是:为给今后势必将频频外出的“大隅”级坦克登陆舰等舰只保驾护航,日本海上自卫队需要更多的大型多用途驱逐舰;而8000吨级的“金刚”级导弹驱逐舰将要更多地担负日本列岛的海上弹道导弹防御任务;因此,为日本自卫队全球出兵护航的重任,将落到“村雨”级驱逐舰的后继者——“高波”级多用途驱逐舰身上。“高波”,来自日本海的灰色波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相似文献   

20.
崔羽 《国防科技》2003,(10):47-49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前不久报道,美国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赢得了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这要得益于旱些时候美国海军提出的“21世纪海上力量”战略概念。而出台于2002年7月的《美国海军转型蓝图》草案摘要,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