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极村纪事     
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北极四连驻守在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北极村,北纬53度线上。北极村拥有诸多“中国之最”:纬度最高、位置最北、温度最低、无霜期最短、夏季日照时间最长等。这里最低气温达-57℃,人称“高寒禁区”。当地有“月芽尖嘴,冻死小鬼”之说。全年无霜期只有80天,一年中有8个月冰封雪裹。冬天高寒奇冷,当地冻掉耳朵、手指、脚趾的事时有发生,冻死人也不稀奇。夏至前后, 这里晚上11点钟天还不黑,凌晨1点天又亮了;到了冬至,早上8点多钟天还不亮,下午3点多钟天又黑了。冬夏昼夜时间大反差,极易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让人精神郁闷烦躁。官兵们40多年来,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生存环境中,始终把坚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建连之魂,战胜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拼搏进取,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用火红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哨兵对祖国的忠诚。  相似文献   

2.
自强不息 勇于登攀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是我国航天科技的骄傲,也是我们国防科技工业的骄傲。载人飞船的成功,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登攀的精神。 与航天科技工业一样,核工业是国家高科技战  相似文献   

3.
邹勇  康慷 《政工学刊》2002,(8):47-48
中 华民族从古至今 ,涌现出许多铁骨铮铮、一身正气的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 ,他们受到人们的敬仰 ,激励着人们自强不息。所谓正气 ,指的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气概、“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坚贞气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 ,一个政党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 ,批判地吸收了民族传统的精髓 ,形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指在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中那些相对稳定、影响深远、对本民族具有重要作用的精神。它主要包括民族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各民族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八年抗战,艰苦卓绝。中华民族之所…  相似文献   

5.
一位同事说:“市面上正在卖一本畅销书,书名叫《从哑女到神童》,听说是介绍自学成才事迹的。”回到家里,和女儿说起此事,女儿对这本书也很感兴趣。于是,第二天我到书店买了一本。《从哑女到神童》这本书篇幅不是很长,我读了整整一个晚上,看完后仍没睡意,完全陶醉在故事情节之中,被书中主人公周玲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染。一个聋哑女童成长为硕士研究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写出了自己的专著。一个残疾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我们健全人来说应该作何感想呢?周玲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身体有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上有缺陷;只要认识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张自廉  刘慧俐 《国防》2005,(5):30-31
“魂”者,心理,精神也。一个人没有灵魂,就成了一具空有其形的躯壳;一个国家丧失了 “民族之魂”,虽地广人众,也同样无异于一具庞大、空洞的“躯壳”。古今中外,世界各国荣辱兴衰的历史一再证明:国家无论大小,只要其国民能永葆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崇高精神和高度的国防观念,其国家必然昌盛富强,其国防也必然坚固。这样的国家、民族即使在某一次战争中被打败,他们也决不会趴下,定能从废墟中站起来。反之,国家虽大,养兵虽多,但“民魂”失散,最终都不会有好的结局。曾在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罗马、亚历山大大帝国的衰败陨落就是很好的证明。因此,…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总结人类思想史的积极成果时曾明确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充分表明“过程”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过程”就是标志物质的运动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展开形式的哲学范畴。“过程”具有以下基本特性:普遍性和客观性、阶段性和相对性、具体性和多样性、有限性和无限性。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穿过50多年的沧桑,跨越半个世纪的风云,无论是回眸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还是展望波澜壮阔的灿烂明天,万名渤船人无时无刻不在被一种精神感动着、激励着……这种精神就是“忠诚祖国、献身国防;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团结协作、服务大局;创新超越、永争第一”的渤船军工精神。  相似文献   

9.
窦爱兰  葛耕富 《国防》2005,(10):14-15
一、信息化与当代社会我军的现代化“m odern”一词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著作中最先使用的,表达一个新的观念体系,即把文艺复兴看成是一个与中世纪对立的新时代。“现代”一词至少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作为时间尺度,泛指从中世纪结束以来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一个过程;一层是作为价值尺度,它是指区别于中世纪的新时代精神与特征。现代化作为文明的一个表征,作为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表征,其发展动力是科学技术。美国学者布莱在《现代化的动力》中指出:“如果必须给‘现代化’下一个定义,那么可以这样说,它是历史形成的各种体制对迅速变化的各种…  相似文献   

10.
在航天员寓所“问天阁”,炊事员不仅要“应试”,做出来的一日三餐还要“试吃”:航天员食谱中的白灼基围虾、烤羊排、燕窝汤等菜肴被系统总师删掉;作为“问天阁”的“粮草官”,每一名后勤人员都有一段“不敢说出的秘密故事”。  相似文献   

11.
健全的国防观念是一种精神力量,能体现全国军民守土卫国的爱国意识,代表着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灌注到军事上会转化为战斗力。它是遏制敌人战争行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历史表明,国防观念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现代化国防必须要有现代国防观念。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国防现代化就无法实现,而如果丧失了国防精神,国防现代化的建设就会失去内在的动力。英国是一个标榜“个人主义”和“思想自由”的资本主又国家,但它对关系到国家利益的爱国精神的教育是从不放松的。每年的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  相似文献   

12.
经过半个世纪的屯垦戍边,兵团形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这是独具特色的兵团文化内核,是兵团人不断奋进、开创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兵团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哲学根基,这根基就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高战斗意志,为战斗精神保持注入活力。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患意识从古至今绵延不绝,层层积淀到民族心理的深层,一直是激发国家、军队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我军也是伴随着这种忧患意识而逐渐成长起来的战斗集体,始终怀着“忧国忧民”、“救亡图存”、“落后就要挨打”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4.
廉倩 《兵团建设》2010,(1):52-52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在开发建设祖国大好河山,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的同时,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准确认识“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实 《政工学刊》2005,(12):23-23
首先,从“红色资源”的形成过程中把握其范畴。中华民族具有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根本特征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这种民族精神进一步升华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崇高的爱国主义、坚定的政治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革命的英雄主义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支柱的观念体系。以这种观念体系为价值核心的文化体系就构成了“红色文化”,而承载这些“红色文化”的物质总和,就形成了“红色资源”。由此可见,“红色资源”是由精神内核和物质载体构成的“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文献各类文体中,碑志文的写法最为固定,它的体例可以概括为世系、行治、卒葬和铭文四部分。这种历久不变的文体,透射出中国人超越生死的独特智慧——家族孝文化。世系的排列体现出孝的最基本的第一层含义——延续父母与祖先的生物性生命;行治的罗举体现出孝的更高一层含义——延续父母与祖先的高级生命;卒葬和铭文体现儒家孝道之宗族群居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人格的完善和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形成,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先秦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德治”的有效手段和道德自律的修养方法,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道德实践的品格。  相似文献   

18.
麻光武 《国防》2003,(3):28-28
雷锋,这位献身国防而感动中国、惊动世界的平凡而伟大的中国士兵,以他有限的生命,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能量,成为后人继往开来、“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永恒动力。以雷锋命名的“雷锋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已融入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且日久弥新,与时俱进,历时40年仍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激励着国人在建设和保卫强大的祖国、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奋进。  相似文献   

19.
精神状态,就一个人而言,是个人思想境界、品德情操等的外在表现.就某一阶级或团体(群体)而言,是阶级本质、思想境界的外化.江主席提出的要“有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就是一种既体现中华民族生生不已、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又集中反映了革命军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这种昂扬的精神状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时代特征的具体反映,是无产阶级革命军队及其组成人员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境界的外在反映.同时,也是我们人民军队所特有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20.
谈学习     
一、做勤学之士。“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目前,拥有学士学位的政工干部越来越多,他们具备基本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但要想真正成为学习型政工干部,还必须做到: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去除“学位即优势,不用再学习”的片面认识,树立学习即工作,学习“即命运”的观念,培养只要一息尚“存,定当学习不止的终生学习观。”②学习要一以贯之。有一句名言,人一天不吃饭,瘦的是肉体,一天不读书,缺的是精神。学习是一件每天必做的事。要从思想上戒懒,不要为无法坚持学习寻找过多的客观因素,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坚持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