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总结说,毛泽东对中国现状和中国历史的渊博知识,是毛泽东能够战胜对手的一张王牌。那么,毛泽东是怎样通过读书来获取如此渊博知识的呢?他究竟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笔者读过几种毛泽东的传记,归纳他的读书方法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酋长的英语     
孟辉 《中国民兵》2007,(6):58-58
一个非洲酋长飞往美国拜访总统先生。当他抵达机场时,一大群记者和电视摄影师将他围住。其中一名记者问酋长旅途是否舒适。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主要情报机构摩萨德的特工向来以精悍多能著称于世。在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犹太人丹尼尔·珀尔遭绑架杀害后,以色列总理沙龙曾召见对外情报机构摩萨德负责人埃夫拉·哈勒维,给他下达了明确的指示。这个命令就是抓捕杀害丹尼尔·珀尔的凶手。 丹尼尔·珀尔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被认为是美国人。实际上,他虽然出生于新泽西,但父母却是20世纪60年代移民到美国的以色列人。当他被巴基斯坦的某个伊斯兰组织劫持并有希望获释时,珀尔一家曾费尽心机不让媒体透露他的犹太人和以色列公  相似文献   

4.
微言大义     
1970年10月1日,老年的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观看庆祝游行时,特地把他的老相识,美国记者斯诺安排在身边。据说这是他老人家向美国人传达心意的微妙举动,可是美国人却未能领会。基辛格事后曾感慨"他们传过来的信息是那么转弯抹角,以致使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全不了解其中的真意。"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举行的年终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在“9·11”事件后授权美国国家安全局在未经法庭批准的情况下对美境内居民的通信进行窃听是完全合法的,而且只要美国面临的恐怖威胁一日不消除,他将继续授权进行这种窃听。  相似文献   

6.
非洲,是国内现存史料中记载郑和船队下西洋到达最远的地方。几年前,一位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考察郑和航路到非洲采访,在肯尼亚的一个岛上发现了自称是中国人的“法茂人”。他怀疑“法茂人”是500多年前中国郑和船队赴非洲途中遇难船只上船员的后裔。但,是真是假,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7.
11月26日,2012年度"感动中国"新疆区25名候选人网络投票截止,网友共投出240多万张选票。著名书法家张柱堂脱颖而出,成为"感动中国"新疆区候选人第二名。未见张柱堂先生之前,记者就曾在多家媒体看到过关于他的报道,多是他在某地建立了慈善基金,亦或是援助了贫困学生。看的越多记者就越对他产生敬意,也越发好奇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位老人?70岁高龄、功成名就,为什么不颐养天年,却为慈善公益事业奔波劳顿呢?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了张柱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美国探险家约翰·戈达德,当别人惊讶地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让他把许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脚下时,他微笑着回答:“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近日,95岁的季羡林面对记者关于人  相似文献   

9.
50多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通过他的优秀作品《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46年后,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不顾76岁的高龄,怀揣心脏起搏器重走长征路,使《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再次畅销全球。震惊世界的长征,在中外电影界里,使很多人有了一个“长征”梦。国外有些电影艺术家曾一再表示出对这个题材的关注,要求到中国来拍长征。 我国的电影史上也曾拍摄过一些长征题材的电影,如《万水千山》、《四渡赤水》、《大渡河》、《金沙水拍》等。这些作品都有感人之处,也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但这些作品描写的都是长征的局部,使长征在视野的广度,矛盾冲突的直接程度和尖锐程度以  相似文献   

10.
正1936年7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陕北吴起镇,参观了红军创建的窑洞兵工厂,采访了在那里忙忙碌碌的工人。他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这样写道:"对吴起镇这些工人来说,不论他们生活是多么原始简单,但至少是一种健康的生活,自由、尊严、希望,一切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他们意识到他们是在为自己和中国做工,而且他们说他们是革命者。"试图通过《西行漫记》  相似文献   

11.
这是坐落于北京香山脚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2001年2月26日下午,就在这所被誉为中国最高军事学府的军事科技与装备教研室里,张召忠主任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他一派学者风度,平和中不时流露出自信的微笑。随着他不徐不急的语速.冷静而又不失热情的谈吐,记者仿佛看到了他多年来不停地冲刺在军事理论前沿的身影。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任总统布什就职后 ,布什总统及政府高层官员就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问题相继发表了强硬讲话 ,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忧虑。1 布什政府在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上态度强硬   2 0 0 1 0 1 2 6 ,布什总统向记者明确表示 ,他将履行其竞选诺言 ,推行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副总统则于 2 0 0 1 0 1 2 8声称 ,尽管受到俄罗斯和中国的坚决反对 ,但是美国为了保护美国的人民和军队 ,以及盟国不受导弹的威胁 ,美国仍打算继续发展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如果 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不能修改 ,美国将保留退出该条约的权力。紧…  相似文献   

13.
9月5日,在首都北京西南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记者见到了一群久别重逢的中国和美国的老人。乍一看,他们与游览故宫或在公园晨练的老人毫无二致。然而,当“飞虎队”的称呼将他们联系起来时,那飞扬而感奋的神采和那些闻所未闻的故事令包括记者在内的年轻人都对他们刮目相看!原来他们是在“七七”事变所在地、中国人民打响抗日第一枪的苑平城内,来纪念美国“飞虎队”援华抗日60周年。美国前总统和前国务卿共同祝贺 对于此次纪念“飞虎队”援华抗日60周年的活动,中美双方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座谈会的开幕式上,《美中晚报》的代表受我国驻美国休斯顿总领事馆所托,宣布了曾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月8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发表讲话说,美国已向一些国家、特别是索马里发出警告,如果它们希望避免成为美国反对恐怖主义的战场,那么,它们就必须拒绝为恐怖分子提供庇护。鲍威尔在接受《华盛顿时报》记者的专访时还说,上述警告是美国针对那些“庇护恐怖分子或试图吸引恐怖分子”的国家而进行的外交努力的一部分。他说,美国“眼下正在考虑和必须特别提到的一个国家就  相似文献   

15.
美国有线新闻网记者本·维迪曼最近进行了一次非同寻常的采访。他深入法塔赫武装部队阿克萨烈士旅的一家秘密军火制造厂,亲眼目睹了被称做是“卡桑”火箭的组装过程。这可能是迄今为止美国记者第一次进入阿克萨烈士旅的军工重地——知道的人越少越安全我(美国有线新闻网记者本·维迪曼)和摄影师阿迪尔·布拉德洛所坐的小货车不仅闷热,还不通气,而我们周围坐的是全副武装、头戴面具的枪手。他们的食指紧扣在AK-47狙击步枪的扳机上,一副随时开火的样子,这更加重了车厢内的紧张气氛。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一个由法塔赫著名的武装部队—阿克萨烈士…  相似文献   

16.
潘泽庆 《军事历史》2006,(10):48-55
在20世纪中国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曾出现过一次震撼世界的壮举,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这个被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认为是20世纪  相似文献   

17.
“航母情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军人的心,因为航空母舰无疑是一个国家意志与实力的象征。随舰出访美国,记者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登上美国海军的航母看一看。终于,在中国海军出访美、加、菲舰艇编队抵达美国西海岸最大的海军基地——圣迭戈港期间,记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可贵的是,我们参观的是美国海军最新型的核动力航空母舰——“罗纳德·里根”号(CVN76)。  相似文献   

18.
1973年8月苏修分导式多弹头试验成功后,尤其是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美帝核战略政策又发生了变化。1974年1月10日,施莱辛格同一批记者谈话时强调指出,美国的核战略有了改变,他说,美国的洲际导弹正在重新确定目标;,以便对潜在敌人作出“对付军事力量”的抉择。他认为,通过大规模袭击苏联城市来实现“有把握摧毁”的理论不应是美国指挥当局所能有的唯一的选择。但是,对居民发动一次大规摸的袭击仍是核威慑政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在一间简朴、明亮的办公室里,第二炮兵副参谋长兼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张翔少将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记者请他讲讲战略导弹部队如何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需要,做好培养跨世纪导弹科技人才的工作时,这位由一名普通技术干部成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译自《美国航空历史》杂志2000年第9期,是该杂志记者乔恩·古特曼对苏联空军著名将领的伊凡·阔日杜布的访谈记录。伊凡·阔日杜布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击落德军飞机最多的飞行员,他为大家讲述了他是如何通过实战磨练不断取得胜利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