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卫星侦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发展侦察卫星.提高卫星侦察能力。日本已建成第一代军用侦察卫星星座——“情报搜集卫星”(IGS)系统,并寻求发展分辨率更高的下一代军用侦察卫星。印度不断提升民用遥感卫星性能,加快“国家预警与反应系统”的构建步伐韩国制定长远规划.逐步实施本国的侦察卫星计划。台湾地区也丝毫不放松在侦察卫星方面的努力,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卫星侦察能力。  相似文献   

2.
抗震救灾中的中国遥感群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河 《现代军事》2008,(9):29-32
在四川的抗震救灾行动中,大陆和台湾的遥感卫星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使用这些卫星对地震灾区进行密集成像.同时迅速调集过去卫星对灾区成像的图片.灾情监测和评估的效果得到了加强。这些遥感卫星包括“资源-1”、“资源-2”卫星.“遥感-1”、“遥感-2”雷达成像卫星.“北京-1”号小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以及来自台湾的“福卫-2”遥感卫星等。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工业》2005,(6):62-6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格林威治时间4月15日17点27分发射的“自主交会技术验证”(DART)卫星,在发射11小时后.在轨道上与目标卫星——“多波束超视距通信卫星”(MUBLCOM,1999年5月发射,几年前该卫星就已完成原来赋予的试验任务)实施接近机动飞行过程中出现异常,进而导致试验半途而废。NASA已成立事故调查委员会.以确认卫星出现异常的确切原因。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工业》2007,(1):67-68
2006年12月14日.庆祝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成立15N年暨用户大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5.
在1973年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埃及和叙利亚的联合进攻下几乎陷入绝境.但以色列根据美国的照相侦察卫星“锁眼-9”所提供的关于埃军的卫星照片,发现渡过苏伊士运河的埃及第二和第三军团在结合部出现了一个宽约10千米的间隙地带。于是,以色列迅速组织一支精锐部队从这个间隙地带偷渡大苦湖,插入运河西岸,切断了埃军的退路,摧毁了埃及沿运河西岸用苏制防空导弹筑起的“空中屏障”,从而反败为胜。  相似文献   

6.
GEO卫星星体相对固定、覆盖面积大、多普勒频移小、技术相对成熟简单,是重要的卫星发展领域之一。文章重点介绍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Inmarsat、Thuraya、Terrastar和Skyterra,包括这些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最后对我国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和趋势进行简单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2001年11月,以色列国防军批准了一项投资3.9亿美元的三军通信卫星研制计划。它由空军牵头,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为主承包商,其中前者还参加“地平线”(Ofeq)侦察卫星计划,后者则曾是以色列阿莫斯-1商用通信卫星的承包商,该星被提议作为以色列军用通信卫星计划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许尤福 《宁夏科技》2001,(12):76-80
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传统的海陆空作战越来越依赖于太空战场的支援,使得遨游于太空中的各种侦察、预警、通信、气象等卫星的作用日益重要,它构成了一个集通信、指挥、控制与情报收集为一体的C^3I系统。卫星的发展使太空成为制天权和太空威慑的战场.太空战在未来似乎无可避免。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工业》2005,(1):92-92
据美国《全球安全》网站2005年1月4日报道,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全世界航天国家的在轨工作军用卫星共有220颗。其中通信卫星80颗,导航卫星53颗,成像卫星25颗,电子侦察卫星12颗,预警卫星11颗.海洋监视卫星18颗,气象卫星12颗,小型军用或技术发展卫星9颗。它们分别属于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  相似文献   

10.
导弹预警卫星是一种监视、发现和跟踪敌方弹道导弹而早期报警的遥感类侦察卫星,所以在反导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卫星不受地球曲率的限制,居高临下,覆盖范围广.在外层空间监视区域大,不易受干扰,受攻击的机会少,提供的预警时间最长,因而是目前预警技术发展的重点。它大多数采用运行在距地球3.6万千米地球静止轨道,若沿赤道120°间隔放置3颗卫星,则地球低纬度地区的任何地方都可置于预警卫星的监视之下。  相似文献   

11.
徐小涛  庞江成  李超 《国防科技》2021,42(1):100-105
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未来卫星通信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凭借卫星固有优势和新技术优势的融合,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本文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同步轨道和低轨道两类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最新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国外的Inmarsat系统、Starlink系统和国内"天通一号""鸿雁""虹云"系统。结合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的应用特点,分析得出低轨道、军民两用、智能通信、低成本及高质量通信是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巨大的商业通信和军事应用价值,我国必须充分利用长期积累的航空航天和卫星通信技术经验,合理规划利用太空资源,加强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依托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推动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工业》2005,(5):60-61
美国空间发展公司(SpaceDev)正在研制微型试验性导弹预警卫星.用于探测和跟踪助推段及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2004年3月,国防部授予该公司一项为期5年、价值4300万美元的合同,以实施“微型卫星分布式传感验证”计划。据SpaceDev公司称.该计划包括设计、制造和运行由3颗编队飞行微型卫星组成的星群.以跟踪助推段及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星上传感器由空间动力学实验室制造。  相似文献   

13.
耀眼的西昌     
过去,她是一座让人感到陌生的城市,现在,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她的芳名.因为从这里已经把十几颗中国星、外国星送上了太空.中国造的长征系列火箭从这里打开了一个天窗,在天地间立起一个辉煌的惊叹,在宇宙间划出一道闪光的轨迹。她,成了中国有名的航天城,她,就是西昌。  相似文献   

14.
“5月30日,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接到国家航天局的部署后立即启动Ⅱ级应急响应机制,紧急调动我国在轨高分辨率陆地观测卫星进行多次连续观测,同时开通卫星数据应急共享通道并提供地震灾区震前卫星数据,震后观测数据也陆续通过该通道共享。”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月9日11时17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资源三号卫星送入太空。自此开始.采用多项新技术、实现遥感卫星领域多项第一的资源三号卫星.以其独特而出色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在人造地球卫星家族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微小卫星的身影。人们一般把1吨以下的卫星统称为微小卫星(miniaturesatellite),其中100~1000千克的卫星称为小卫星(minisat),10~100千克的卫星称为微卫星(microsat),1~10千克的卫星称为纳卫星(nanosat),0.1~1千克的卫星称为皮卫星(picosat),小于0.1千克的称为飞卫星(femtosat)。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轻型材料的研制以及高功率太阳能电池的出现,都为微小卫星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与以往的大卫星相比,微小卫星具有很多优势。如微小卫星重量轻、体积小,再加上批量生产,生产成本低;可以用小型火箭发射,或作为大型火箭的辅助载  相似文献   

17.
高波 《环球军事》2008,(1):62-63
任何系统都是有弱点的.即便是最先进的系统.也同样存在着弱点。美国侦察卫星虽然很先进.但也存在不能全时监控、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印度之所以能够摆脱美国的监视.于1998年5月11日和13日进行了5次核试验.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利用美国卫星过境的时间差.躲过了卫星侦察:GPS系统可以实现在地球表面的任一位置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8.
南真 《现代军事》2008,(9):33-34
在我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试验卫星导航系统成功地在灾区一线和指挥部间建立起实时通道.在指挥决策、搜索营救、医疗支援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军用卫星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军用卫星未来的发展趋势 ,包括成像侦察卫星、预警卫星系统、通信卫星系统和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趋势 ,指出了小卫星应用的发展方式 ,归纳了卫星组网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现状 ,最后分析了小卫星编队飞行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欧盟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2014年的进展情况,分析了包括美国GPS在内的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异同,概括了它们的重要特点,说明了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防和军事领域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