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因“冤假错案”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刑满后,我向原市法院提出申诉。该法院改判为二年有期徒刑。我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的结论是:一、撤销10年徒刑的判决;二、撤销2年徒刑的判决;三、对我免予刑事处分。请问,我是不是属于平反?10年的工资可不可以补发?  相似文献   

2.
从小我就立志要穿上黄军装,1964年终于如愿以偿。经过几年军队生活的磨炼,学到了很多军事知识,1970年我退伍回乡后,第二年被任命为厂武装部干事。当我又一次穿上军装的时候,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一晃眼,在武装工作岗位上一干又是12年。12年的风风雨雨,武装工作也经历了企业机构的整编,调整、合并、撤销、恢复的严峻考验。不管我在何方、身置何门,武装工作都永远伴随着我。 1988年元月我调厂行政科当房产管理  相似文献   

3.
从2005年开始征集笑脸的那天起,我们一起走过了整整五年。五年,许多事已经模糊,唯独战友的笑容,依然清晰,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唯独我们的真诚,依然执着。新的一年我们将遵循快乐服役的理念,继续展示战友们快乐的笑脸,期望全体战友的支持和参与。2010年《笑脸》栏目仍采用月主题,用半命题形式,以我和我的……为题,从第二期开始到十二期依次为我和我的新兵生活之过年篇、我和我的美丽新娘之幸福篇、我和我的战友之体验篇、我和我的家人之亲情篇、我和我的同年兵之荣誉篇、我和我的班长之友情篇、我和我眼中的英雄之敬仰篇、我和我的最爱之纪念篇、我和我的二十岁之梦想篇、我和我的乡亲之拥军篇、我和我的2010之回顾篇,另外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省略号后面添上相宜的词语,拍出相应的照片。您提交的照片应为军人和他人在一起脸上带有笑容的正面像,要求突出笑脸和军人元素,人物清晰可辨,最好是半身像。文字背景资料约150字左右,讲述笑容背后的故事,要求附加主人公姓名、所在部队班排等真实信息。——编者  相似文献   

4.
由于家庭和个人的原因,1995年我离开了为之工作了31年的兵团,回到了长江边的大都市上海。事隔7年,令我梦牵魂萦的却依然是我真爱着的兵团。夜阑人静之时,我常梦入塔河,神交故友:激情难抑时,我也常神思飞扬,把我心灵深处的胡杨林、芨芨草、大漠孤烟、绿洲生涯……化为文字,在上海的报刊上发表。这种难以割舍的兵团情结,不仅浸漫在我的青年时代,也许将陪伴着我的一生。说起来也十分有趣,在我回到上海之后,也常常有机会参加一些聚会、一些商务活动,面对着西装革履、谈吐优雅的上海人,我常常会亮出我的底牌——我是兵团人,我曾在新疆工作了31年!我在讲这些话时,底气很足,我不仅没有自惭形秽,反而有一种自豪感,因为我感到在我的身后,有广袤的塔克拉玛  相似文献   

5.
军事史文摘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方针是何时确定的? 陈标针对《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方针的确定时间,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不是1939年冬至1940年春,而是1938年12月前。其依据是,1938年12月4日,毛泽东致彭德怀等人电中就已经在党内指出:“过去已打八、九仗,都是执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1939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中又公开表明:“任何方面的横逆如果一定要来,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实行压迫,那末,共产党就必须用严正的态度对待之。这态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文力摘自《中共党史通讯》1993年第6期)  相似文献   

6.
爱的追求     
人生目标,各有所求。有人追求金钱、地位,有人追求爱情、时髦……;而我追求的是对武装工作的神圣的爱。 我1965年3月入伍,1969年复员回乡,组织上分配我搞武装工作,从此,命运之神使我和武装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参加工作后不久,我  相似文献   

7.
穿上军装至今,21年一晃就过去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唯这身武装制服最清楚。 1985年我从藏北高原转业回到家乡从事武装工作。为这事有人说我傻。高原、边防转业干部安置有优待政策为啥不去找?家属也怨我没本事。缘于部队的培养锻炼,我选择了服从。近10年来,我越来越迷恋武装工作,也着实为武装工作奉献了自己的情感。 我对待本职工作既负  相似文献   

8.
<正>到2012年我已步入八十高龄,回顾我一生的军工生涯,能亲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创建、改革与发展,是我的荣幸。在漫长的道路上个人能为之尽一份微薄之力,为筑起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添砖加瓦,终身无憾。我要感谢培育、帮助、关怀我的人,实在太多太多。1997年7月15日曹刚川主任、李继耐政委与我谈话,传达军委已下达我的离职命令。7月18日开了科工委常委会议,正式宣布我免职事。至此我的军工生涯已告结束,  相似文献   

9.
《兵团建设》2014,(6):44
正读者:我是十三师某化工厂的化验员,属于特殊工种。我在单位工作8年后因为生孩子离开了单位,在单位的8年我的养老保险由单位缴纳。离开单位后的8年,我的养老保险由我自己缴纳。其后我又回到单位工作了8年,单位又给我缴纳了8年。现在我到了特殊工种退休的年龄,劳动局以养老保险不是单位连续缴纳为由不让我退休,请问合理吗?  相似文献   

10.
仿佛是一眨眼,又像是无数日夜,2020年,是我兵龄的八岁生日。这八年,是我从士兵、军校学员到士官的转变,也为我人生中最美的青春烙下了迷彩的印记。2011年12月1日,这一天是我离开家乡参军的日子,也是我成为一名海军女兵的日子。我记得很清楚,穿上崭新军装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了如山的责任和如海的包容。我爱这身军装,是它开启了我的梦想和新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缪维斯  陈晨  孔鹏 《军事历史》2023,(5):121-124
<正>一、难忘的参军经历1939年,我老家江苏灌云海啸遭水灾,家里房子倒了,土地也没了,家里人都跑到根据地去逃荒,而我在1941年2月选择去了我姨家。我姨家在游击区,表哥是地下党,他有的时候需要运送弹药、信件,就让我去,在他的影响下我成了一名地下交通员。后来游击区地下党因叛徒出卖遭到破坏,我只好选择去当兵,在滨海县中队休养所当看护员,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我在休养所学习了半年多,  相似文献   

12.
我是江苏省句容县大单乡云塘村的一名民兵,我有心里话,想借贵刊一角,讲讲刘部长把我从死亡线上救回来,帮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感人事迹。1986年,我在驻军部队学了15天养鸡技术,回来后,一年中养了两批共3000只鸡,有些盈利,一时间,我成了知名人士、专业户、致富能手、新长征突击手等桂冠接踵而来。在赞扬声和鼓励声中,我头脑发热,1987年初,我在乡粮管所  相似文献   

13.
厚厚的家书     
胡林 《政工学刊》2013,(9):70-71
转眼间已入伍12年。回首这12年的军旅生涯,收获了一路风景,也经历了不少挫折。前进的路上,年少轻狂的我曾经无数次迷惘、彷徨和不知所措。幸好,这些年来,有一股力量一直支持着我、鼓励着我,给我以心灵的启迪,也鞭策着我在前进的路上不敢停步——这股力量来源于我珍藏的那摞厚厚的家书。  相似文献   

14.
问:我是一个农民,今年五十八岁了。1982年我与村里签定了承包五十亩盐碱地的合同,期限是二十年。这几年除了种麦以外,我还在这些地里种了树,药材和花木。为了取得好效益,去年我又在地里打了一眼机井,同时购买了拖拉机、水泵等农机具,还修建了相应的水利工程设施。但我已经接近花甲之年了。我寻思着,按现在的身体状况,可能等不到承包期满我就会离开人世的。因此,我  相似文献   

15.
我1964年6月由天津支边来疆,36年来一直在芳草湖四场工作。在这36年中,我入了党,提了干,历任教师,女工主任、工会主席,现在是芳草湖四分场党委书记。1988年被职工推选为工会主席以来,我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我想,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党和人民信任我,把我安排到领导岗位,我就要以党性、民心、良心作保证,真心实意为国家、为农场、为职工群众谋利益。作为职工的代言人,我坚持把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应尽义务结合在一起,开展各项活动,全场4万多亩棉田和家家户户的院落里都被我跑遍。在长期超负荷工作以及没有规律的生活状态下,我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1997年秋,为了尽快把丰收的棉花抢收回来,在分场党委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在全场负责组织开展"大干40天,拾花1万吨"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安排宣传车,制定竞赛办法,深入到秋收拾棉竞赛每一个连队、每一块条田查质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我退伍回乡当了民兵连长,基层武装工作给我锻炼不小,《中国民兵》更成了我的工作助手。如火如荼的民兵工作,使我很有工作激情,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大,办板报、写作、组织文体比赛、演讲等样样来。我还把民兵工作中的好人好事通过新闻、故事等形式反映出来。3年时间在省以上报刊  相似文献   

17.
奋斗如歌     
我骄傲,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贫寒的家境塑造了一个刚强的我。十几年的军旅风雨历程,铸就了我那份执著的信念,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几多欢乐、几多忧伤、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农家人那特有的豪爽、质朴的性格、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鼓舞着我,鞭策着我,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和雷锋一起在部队生活了两年零八个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我头脑里永远也忘不掉,我是雷锋班首任班长,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把雷锋精神传下去。”这是笔者一行采访雷锋班首任班长张兴吉时,他说的一番话。 张兴吉,1941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蓬安县,1959年3月入伍,在沈阳军区工兵某团运输连二排四班服役,先后在该连担任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1972年复员安排到  相似文献   

19.
我是在党的教育下成长的。我认识到,自己只有而且必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炼自己,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之才。因此,我高中毕业后,尽管成绩良好,但还是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积极响应党和祖国的号召,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64年9月15日,我从上海支边来到新疆兵团农四师七十一团。当时,我向团长请求,把我分到最艰苦的连队去。组织上同意了我的请求,把我安排到离团部45公里远的七连,一干就是20年,干了18年统计,当了两年连长。在连队,我积极参加共青团组  相似文献   

20.
正来兵团工作已有15年,接触最多的期刊是《当代兵团》。它是我思想上的指明灯,陪伴我走过春夏秋冬。《当代兵团》每期都会给我带来惊喜,大量的知识提高了我的能力,丰富了我的人生。尤其是每期的"辉煌60年"栏目,让我了解兵团人在峥嵘岁月里艰苦奋斗、创造辉煌的历程同时,也给我巨大的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