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伴随战争行为诞生的安全战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安全战略选择与运筹的底蕴,它虽然不能根本决定国家安全战略的谋划,但它却可以在安全实践中限制一个国家战略行动的选择。中国传统安全战略文化属于典型的合作型安全战略文化,具有崇尚和平、注重防御、文武并用、讲求义战、互利合作的行为特征,这从深层次决定了中国追求和平、谋求互利共赢的安全战略倾向。  相似文献   

2.
薛小荣 《国防》2013,(8):36-38
国防战略文化是一国社会制度、历史底蕴、时代精神、安全理念、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在军事领域的集中概括和价值体现。当代中国国防战略文化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决定的,是融合了我国历史底蕴、时代精神、安全理念、军队传统等因素的价值体现,其在继承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表现出极其鲜明的时代价值特征:求和平、谋统一、尚义战、居安危、重防御。  相似文献   

3.
中华传统武德的和谐价值之维体现为"贵仁尚义"的战争观、"安国保民"的战略目标和"先德后武"的战略方法。这种伦理精神和价值取向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也直接决定了中国传统军事伦理的发展方向,而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正是这种民族文化特质在当代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4.
黄载浩  陈岳 《环球军事》2014,(15):66-66
中国国防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利益、领土完整以及国家和平发展。为此,中国实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防御性国防政策起源于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外交政策和历史文化传统,战略上坚持后发制人的原则。尽管中国与域内有关国家存在领土主权纠纷和海洋权益争端。但中国坚持和平解决问题的立场.并表示今后不以武力侵略他国或威胁他国.也不参与军备竞赛。  相似文献   

5.
中华“天下观”把和谐的天下秩序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并由此形成了求和平、谋统一、重防御的中国战略文化传统。近代以来,在西方“强权即是公理”的战略文化冲击下,为了实现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中国战略文化实现了文化革新,但其基本价值观念没有变,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曾经称雄亚洲、位居世界第四的北洋海军,为何在短短的半年之间,竟全军覆没于“弹丸岛国”日本之手?每当我给年轻的海军学员们讲述甲午海战的时候,都要求他们深省这个问题。甲午战争已过去100年了,作为海军的一位历史教官,我讲述这段历史也有10余年了。10余年来,我总是力求使学员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北洋海军不单是败在海上,而是败在海洋观念和海权意识上。历史上,以大陆疆域和海洋疆域为界的不同民族,对海洋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海洋视为通往世界贸易  相似文献   

7.
战略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理论,并以这种思想和理论指导战略行动和影响社会文化与思潮。它是制定现实战略的潜在意识和历史文化情结。世界上每一种战略思想都与一定的思想文化丁联系,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当时的国家政治,但战略又深刻地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哲学传统。战略的底蕴和根基是思想文化,而且战略思想最终要汇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思想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去。从这个意上,战略思想也上一种文化,思想文化与战略相结合便形成了战略文化。北约空袭南联盟是由南联盟拒绝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进入科索沃而引发  相似文献   

8.
军事观念的革新是北洋海军创建发展的思想前提。北洋海军的成军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的突出成果 ;其武器装备和海防建设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在实现“船坚炮利”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就 ;北洋海军集中展现了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在教育训练、军制变革、作战方式革新方面取得的成就。甲午战争北洋海军的覆没同时也暴露了甲午战前中国军事变革的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9.
许华 《军事历史》2016,(5):53-57
120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和东亚地区战略格局的形成及其后续发展,均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拟结合海权理论,从政治、经济、工业技术和海军海防战略等四个方面,对甲午战争与北洋海军失败结局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它的产生和发展形式有着与中华民族体育共同之处 ,也同时由于地域、自然环境的明显差异和人文背景不同 ,所以 ,它又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摈弃了迷信落后的东西 ,经过锤练 ,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主要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