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1941年5月10日,苏格兰,第三帝国的副元首-鲁道夫·赫斯单独驾驶飞机突然来到英国,跳伞着陆…… 纳粹头目"单刀赴会",令世界震惊,众人迷惑不解.斯大林坚信,赫斯是希特勒的秘密使节,此行是专程与英议和,矛头对准苏联;墨索里尼怀疑德国三心二意,出卖盟友;希特勒则对此百般辩解,骂赫斯"精神失常";连英国政府首相丘吉尔也莫名其妙,称其言行是荒诞的;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政府更是如在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 赫斯出走,可谓是二战期问最大的闹剧,在一片扑朔迷离的"解释"中,只有英国反间谍机关苏格兰场的一些人是"世人皆醉我独醒".  相似文献   

2.
张国权  苏晔 《环球军事》2004,(21):50-51
1941年5月10日,苏格兰,第三帝国的副元首--鲁道夫·赫斯驾驶飞机突然来到英国,跳伞着陆。 纳粹头目"单刀赴会",世界震惊。斯大林坚信,赫斯是希特勒的秘密使节,与英议和,矛头对准苏联;墨索里尼怀疑德国三心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美国学者在伦敦档案局查阅资料时发现,英国皇家空军曾计划劫持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越来越多的人反对战争。刺杀战争祸首的计划也一再制订出来。其中,英国情报部门决定首先解决希特勒。据英国皇家空军情报部门掌握的情况,希特勒外出常乘坐“神鹰”4引擎飞机。鉴于此,皇家空军道格拉斯上将和哈里斯少将进行一番秘密策划,决定利用内线,将袭击希特勒座机的着陆点定在英国福克斯附  相似文献   

4.
刘波 《国防科技》2006,(4):92-96
当他的装甲部队旋风般地闪击至瑞士边境,兴奋地向希特勒发出电报时,希特勒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遂立即回电问:“你的通讯地址一定有错误……”,他自豪地回答:“一点都没有错误,我本人现在就在瑞士边境上的潘塔里城里面。”他,就是著名的德国上将古德里安,德国闪击战创造者之一,位居德军三大名将之列。其影响力正如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的评论:“古德里安在我们这个时代中是一个具有极重大影响的人物。没有他,也许希特勒在刚刚发动战争的时候,就可能早已失败了。”创建德国装甲部队,创立装甲集群战术1888年6月17日,古德里安生于…  相似文献   

5.
希特勒是哪国人?看到这个标题,也许大家会大惑不解:希特勒,不是德国人吗?不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个德国元首吗?是的,他是德国人,可是,他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没有国籍的人呢?这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空穴来风。据英国《泰晤士报》3月12日报道,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谴责德国城市不伦瑞克的管理者在1932年2月26把希特勒任命为公职人员,让希特勒成为不伦瑞克文化和土  相似文献   

6.
李小青 《环球军事》2014,(14):64-65
2014年2月底,英国国家档案馆公开解密了一批关于军情五处的机密文件。这些文件披露了二战期间,军情五处曾秘密派遣一名特工,潜伏到在英国活动的纳粹间谍组织内部。这名特工给自己伪造了一个身份——纳粹德国派驻英国的间谍头目,通过成功实施各种欺骗手段,诱使在英国的希特勒支持分子将大量英国秘密情报汇集到他那里。实际上,这些情报最终部落入了军情五处的手中。而且,这些隐藏在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德国间谍至死部不知道,他们掉进了军情五处设计的圈套,一直处于对方的严密监控之下,不明不白就做了一回“双重间谍”。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的那些日子里,间谍活动虽然一直存在,但通常比较克制,这多半是由于害怕,因为暴力行动一般会招致对方残酷无情的报复,而这种局面因1939年11月发生的文洛事件完全改变了。由于这次事件的影响,那种文质彬彬,坐在咖啡馆里刺探情报的时代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血腥和暴力。 “黑色乐队”存在吗? 1939年9月初,一个名叫弗兰茨·费希尔的德国移民与英国驻欧洲大陆最重要的两名情报人员——R·亨利·史蒂文斯少校和S·佩恩·贝斯特上尉取得了联系,他声称自己是德国军队内部一个反希特勒秘密组织的代表,并且询问英国人是否有兴趣会见一下这个组织的重要成员。史蒂文斯少校公开的身份是英国驻荷兰海牙的护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贝斯特上尉长期居住在荷兰,自己开办了一家大陆贸易进出口公司,算是情报活动的掩护。这两个人都是英国情报局军事情报五处的特工人员,在德国境内的情报活动由史蒂文斯少校统一负责。英国人早就听说在德国军队内部有一个名为“黑色乐队”的秘密反纳粹组织,成员包括一些老资格的将军和军官,他们的领导人是曾任德军总参谋  相似文献   

8.
二战时期,为了独霸地球,纳粹德国曾展开许多先进武器的秘密实验。这些实验的具体内容已经被陆续曝光。然而,有一项秘密工程直到最近还一直不为外人所知,它就是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D-IX试验”——打造机器人式战士。  相似文献   

9.
史放 《环球军事》2011,(19):51-53
当德国军队在1940年夏天横扫法兰西的时候,纳粹德国无疑成为了欧洲乃至全球的焦点。与此同时,有一个人却对自己国家所受到的“冷遇”感到不满,他就是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在他看来,希特勒曾几何时还要循着自己的路径前进,而现在的意大利也需要获得更多的胜利、更多的领土、更多的“荣誉”……  相似文献   

10.
提起希特勒的“巴黎大炮”(又称“炸巴黎”),知道的人可能不少。然而,对希特勒曾下令制造比“巴黎大炮”更大的“多拉”巨炮,就鲜为人知了。希特勒上台后,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企图称霸世界。他最早想的是进攻法国。但法国早从1928年开始,在法德边界筑起了世界闻名的马其诺防线,全长390公里。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达3.5米厚,装甲炮塔厚度达300毫米,可抗两发直接命中的420毫米迫击炮弹。因此,马其诺防线就成了希特勒德国攻击的第一个目标,于是他命令重新制造比“炸巴黎”更大的超级武器——“多拉”巨炮。希特勒为什么想首先干掉法国,这得从…  相似文献   

11.
我军著名的军事家刘伯承元帅的用兵艺术,被人称之为“论兵新孙吴”。他指挥打仗的特点是八个字:秘密、迅速、坚决、干脆。秘密:就是我军的兵力部署、企图和行动,都十分隐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迅速:就是一举一动相当快,甚至能在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10日,英国政府公布了41年前审讯希特勒副手汉斯的部分秘密文件,证明汉斯当年并非受希特勒之命,而是自行决定到英国,想与英国达成一项和平交易,借以提高他在希特勒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埃尔温·隆美尔是希特勒手下最出色的将领之一。在二战的北非战场,他指挥的军队从未超过15万人,其中还包括大量素质欠佳的意大利士兵,而他的英国对手则拥有数量高达75万人的庞大部队,但是隆美尔却不断取得辉煌的胜利。除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顽强的斗志,隆美尔取胜的秘诀主要是出色的情报工作。在这方面,他有3个赖以致胜的法宝。当它们被盟军逐一破解时,“沙漠之狐”的好运也就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14.
1943年12月,同盟国有一个精心策划的间谍网和一个拥有大约1500名(或者他们相信是这样)破坏者的地下组织,在被德国占领的荷兰活动。但实际上,那个向伦敦发回报告的“地下”电台由德国的操作人员工作了近两年之久。英-荷特工机关通过近200次空投送到荷兰来的特工人员和大量的武器炸药均在降落时受到了德国“接收委员会”的“热情接待”。54名伦敦训练出来的秘密间谍人员被投入监狱,而德国反间谍机构却编造这些英国间谍仍在进行活动的神话故事向英国报告。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场“秘密战争”中使同盟国落入圈套的一个最大的骗局。本文作者H·J·吉斯克司是当时纳粹德国在荷兰的反间谍机构头子,正是他亲自指挥了整个“北极行动”。  相似文献   

15.
在英国北诺福克海滨一个名叫斯德莱康司卜儿的村庄,教堂后面的墓地里有一块石碑,碑上用德文写着:此处安葬着德国中校寇特·施坦因纳和13名德国伞兵,死亡时间为1943年11月6日。60年来,斯德莱康司卜儿村庄的村民总会在每年的11月6日去拜祭这14位“纳粹士兵”。 1943年,盟军在西西里成功登陆。在面临本土作战的巨大压力下,意大利国内发生政变,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也被关押起来,但希特勒却派别动队将他成功地营救出来。这次成功让希特勒冲昏了头脑。他决定故伎重演,将丘吉尔从英国抓过来。德国中校寇特·施坦因纳是此次行动的队长。  相似文献   

16.
夏柱峰  郑勇 《军事史林》2004,(10):61-63
1941年,纳粹德国征服西欧大陆各国,对英国实施大规模的空战.而在大战正酣之时,纳粹副元首赫斯却单独驾机飞往敌对的英国,给人们留下难解之谜.1987年8月17日,赫斯在狱中自杀身亡.赫斯单独驾机飞往英国的真相究竟如何,人们很可能要到英国档案公布于世之后才能知晓.然而,英国封存的审讯赫斯的有关档案,要到2017年才能解密.  相似文献   

17.
1915年,英德两国下大赌注进行秘密战争,战争的目标是掌握地中海和苏伊士,控制阿拉伯和波斯湾的大油田,英国还要同苏伊士以东的帝国控制地区保持联系。当时德国谍报局局长威廉.弗朗茨·卡纳里斯还是上尉,他同德国舰队的秘密的“埃塔普”(军需情报战)头目库特冯·克罗恩上尉一起工作并在西班牙马德里的卡塔赫纳港码头老板中做特务工作。1916年的夏天,当时还是上尉的英国情  相似文献   

18.
“夏伦荷斯托”号战列舰是德国纳粹的宠儿,号称“海上之王”,在装备方面可以说是集当时世界科技之最了。可是这个“宠儿”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个多灾多难不争气的东西。 1940年该舰造到2/3时,“夏伦荷斯托”号船体突然“晔啦”一声倾倒,使正在上面作业的16名工人全部丧命,还有110人受伤。为弄出这些尸体,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使工人们对它有些畏惧,称它是个“黑色魔鬼”,整整折腾了3个多月,才把舰体恢复到原来样子。 “夏伦荷斯托”号总算建造完毕。人们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准备举行隆重的水下典礼。这个“海上之王”要走向大海,要去参加侵略战争,当然使纳粹头面人物很开心。希特勒、希姆莱、戈林、赫斯等军政要员都答应亲自出席典礼。可是不争气的“夏伦荷  相似文献   

19.
1943年11月,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在开罗举行会谈,也为德黑兰会议作准备,这预示着战争将很快结束。同时,在大西洋彼岸,希特勒还在精心策划着绑架丘吉尔的行动。这一隐藏多年的令世人震惊的秘密被一名英国记者从对英国北诺福克海滨一个名叫斯德莱康司坦卜尔的村庄的调查后发现。在这个村庄教堂后面的墓地里埋葬着当年执行这一任务的德军特别行动队成员。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坦克、大炮、飞机的交锋开始,一场秘密的技术战也在进行,这就是由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组成的作战力量。当战争的乌云在欧洲上空愈来愈浓时,敌对各国科学家、科技精英们就在隐蔽的实验室和秘密的车间里开设了战场,运用自己的才智,研制战胜敌方的新式武器,协助自己的国家争夺战场上的技术主动权。英德之间的电波战就是其中一次小规模的技术战。“神密邮包”令人惊奇1939年11月4日上午,战争开始刚刚两个月,英国驻挪威奥斯陆大使馆海军武官在他的邮件里发现一个意想不到的包裹,在普通的皮包内,他看到几页写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