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谨 《当代海军》2002,(10):46-48
网络成了 恐怖分子的新帮凶 今年3月,“基地”组织第三号人物祖巴亚达被捕。在此人的计算机中,发现了大量从一个秘密阿拉伯文网站上下载的机密资料,这些材料数量在“9·11”前达到了高峰。正是他利用网络指挥手下的恐怖分子一步步完成了“9·11”恐怖袭击事件。  相似文献   

2.
2月11日,美国军方将截获的一封秘密信件公之于众,因此一名叫阿布·穆萨卜·扎卡维的人物走入人们的视野。虽然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扎卡维是“基地”组织新一代领导人中的代表性人物,但对于他的身世却知之甚少。扎卡维何许人也? 1月中旬,美国的官方抓到了一个身带密信的人。通过审讯,他终于说出来这封信是由扎卡维——一位以雄辩的口才和残忍著称的恐怖分子头目写给本·拉登的,上面写着:“伊拉克兄弟仍希望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但我们多次告诉他们,安全和胜利不可兼得。”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他正与“基地”  相似文献   

3.
绝大多数巴勒斯坦人视自杀袭击者为烈士;以色列则称之为恐怖分子;“9·11”之后,美国政府说他们是“疯子”,是“头脑狂热的穷光蛋”。但至少专家的研究结果与美国政府的说法大相径庭——多数“人体炸弹”是冷静富有的知识分子。他们知道自己的做法不会扭转乾坤,但是他们深信,那样做是他们唯一有效的反抗,是他们改变世界的唯一方式。  相似文献   

4.
2003年,美国把反恐的旗帜插在了中东,坚持要打一场“长期战争”。2004年,美国商人伯格被砍头的网上视频让美国人,也让我们愕然。如今,美国的“长期战争”还在继续;互联网上高清晰的砍头录像也不时出现,而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市面上,砍头场面的DVD更是比比皆是。不同的是,3年后的恐怖分子已成为高质量视频图像的制作高手。那么,他们是如何制作这些血腥的宣传材料的?其制作基地又深藏何处呢?砍头画面令人作呕DVD画面中出现的男子名叫毛拉·达杜拉,现年38岁,只有一条腿,战争就是他的全部生活。一些人认定,极度凶残的达杜拉可能便是阿富汗塔…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的“花木兰”闫建波在中国,“花木兰”替父从军,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感人故事家喻户晓。在俄罗斯历史上也不乏“花木兰”式的英雄。骑兵女战士那杰日达·安德列耶夫娜·杜罗娃就是俄罗斯最著名的“花木兰”。杜罗娃出生于1783年,她的父亲是一名骠骑兵大尉。...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特别是“9·11”以后,恐怖袭击的阴云一直笼罩着整个世界,让很多人谈恐色变。急剧升级的恐怖活动使全世界感到震惊,恐怖袭击已经升级为一场看不到对手也没有明确战线却让人防不胜防的特殊战争。一、袭击目标非常明确,难以料想作为战争都有自己明确的作战目的,恐怖袭击也一样。从“9·11”到刚发生的俄劫持人质事件,恐怖分子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通过制造混乱和破坏正常秩序进行复仇与抗议。他们在袭击前选定的目标往往非常明确,而且几经筹划,秘密进行。作为被袭的一方均蒙在鼓里,一个是未雨绸缪,一个是一无所知,所以防不胜防。如“…  相似文献   

7.
这个时候,2004年的“9·11”三周年之际,恐怖主义并未因为“美国‘发动领导’的世界‘反恐’战争”(西方提法)而有所收敛,更没有销声匿迹。反之人们发现,恐怖主义事件似有全球化蔓延的趋势—“9·01”,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遭遇恐怖袭击,300多名遇难者中有近一半是儿童;“9·9”,澳大利亚驻印尼雅加达大使馆门前发生爆炸,9人死亡182人受伤……而似乎更为严重的是,就在俄总统普京声明不同恐怖分子进行任何谈判,并且批评美国同恐怖分子接触之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则继续说,华盛顿不排除今后仍同“温和的车臣分裂分子”…  相似文献   

8.
公安部2003年12月16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认定“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等4个组织为恐怖组织,艾山·买合苏木等11人为恐怖分子。 这是公安部公布的第一批“东突”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名单。那么,这些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到底策划实施了哪些恐怖活动?近年来我国反恐工作取得哪些进展? “东突”:分裂中国图谋的一个“代名词” “东突厥斯坦”(简称“东突”)这一名词出现于19世纪末期。“斯坦”原为“地方”、“区域”之意,但“东突”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某些老殖民主义者为肢解中国  相似文献   

9.
品味“傻”     
以前看过一则小故事。说的是美国有一位总统叫威廉·享利·哈里逊 ,小时候是个既文静又怕羞的孩子 ,人们都把他看做傻瓜。他们常把一枚5分的硬币和一枚 1角的硬币扔到他面前 ,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5分的 ,于是大家都嘲笑他 ,也在不断证明他傻。直到有一天 ,一位老妇人问他 :“威廉 ,难道你不知道 1角比 5分值钱吗 ?”“当然知道 ,不过 ,如果我捡了那个 1角的 ,恐怕他们就再也没有兴趣扔钱给我了。”看完这个故事 ,当时愣了好一会 ,继而莞尔一笑。这是小孩子的智慧 ,用中国话讲叫“大智若愚”。就是这个小孩子最后成为了总统 ,不知给他…  相似文献   

10.
1941年12月7日早晨8点左右,几天之前刚刚完成了一次海上远航任务的“一角鲸”号潜艇的艇长查尔斯·沃伦·威金斯正躺在家里的床上看着一本杂志。突然,电话铃声响起来。威金斯抓起电话, 听筒里传出了弗吉尼亚·雷纳——“海豚”号潜艇艇长戈登·本鲍·雷纳的妻子激动的声音: “珍珠港出事了!……”威金斯不相信,告诉她说那可能是陆军正在进行训练,让她放心。挂了电话之后,威金斯又躺回到床上接着看他的杂志。几分钟之后,弗吉尼亚·雷纳又打来了电话:  相似文献   

11.
第一位女性“太空使者”——瓦连金娜·捷列什科娃前苏联航天女英雄瓦连金娜·捷列什科娃生于1937年3月6日,18岁时,她开始在州属“红渠”纺织联合工厂当粗纺女工,兼任厂共产主义青年团书记。1959年,她22岁时首次在雅罗斯拉夫尔航空俱乐部接触到了与改变她一生命运的事业有关的活动:从事跳伞运动。1960年,她从纺织技术专科学校(函授)毕业,获纺织工艺师称号。1962年加入苏共,并在宇宙航行学校接受宇航员培训,期间获少尉军衔。1963年6月16日,她驾驶着“东方”6号宇宙飞船,同前天发射的“东方”5号编队飞行。她在太空一共飞行了70小时40分钟,绕…  相似文献   

12.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恐战争,对涉嫌制造“9·11”事件的本·拉登及其领导的“基地”组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基地”组织几近土崩瓦解。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恐怖分子是不愿善罢甘休的。他们发誓要同美国斗到底,并且扬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报复美国。恐怖分子的威胁并非危言耸听,最近搞得美国人心惶惶的“脏弹”就是恐怖分子们可能用来发动恐怖袭击的“撒手锏”。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0月10日,正值第二届“世界空间周”活动期间,美国宇航员伊昂·斯图亚特·布鲁福特先生和俄罗斯宇航员尤里·瓦连金诺维奇·伦查科夫先生应邀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2001年“世界空间周”庆祝大会,并在全国航天科普知识竞赛颁奖大会上为与会者做了翔实生动的航天科普报告,博得了阵阵掌声。会后,二位宇航员就航天科普、国际空间站的建立,以及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等大家关心的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记者以下简称“记”,加伊昂·斯图亚特·布鲁福特先生以下简称“布”,尤里·瓦连金诺维奇·伦查科夫先生以下简称“伦”。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世界各国海军将领中,弗·尼·切尔纳温名下的“最”字也许最多。他是苏联海军中最先率潜艇首航北极的艇长,最积极倡导发展核潜艇的将军、最敢于和当时的海军司令“叫板”的人,同时他又是苏联海军最后一位司令、独联体海军最早的一位司令……  相似文献   

15.
“纳哈尔”是希伯莱语首字母缩略词,意即“青年先锋战斗队”,系以色列一支亦兵亦农的准军事组织。记者专程去访问了驻扎在赫达特的“纳哈尔”五连。一位年轻姑娘迎了上来。“欢迎光临。鄙人是五连连长两根·奥利中尉。”说着,她调皮地指了一下肩上的军衔。在奥利的办公室兼卧室里,我  相似文献   

16.
母爱无疆     
一位维吾尔族妇女,先后收养了4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儿。如今,67岁的她佝偻着身躯依然在农田里辛勤劳作,供养着一对汉族姐弟。她说,她要供孩子们念书,让他们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她,就是农三师50团5连退休职工阿依吐逊汗·沙木沙克。  相似文献   

17.
高龄的“城市记者”当越来越多的伊拉克人卖掉财物前往叙利亚或约旦躲避战乱时,一位名叫简·斯蒂尔沃特的老奶奶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这位家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的老奶奶日前自曝,整整一年时间,她只吃花生黄油三明治,目的就是为了省出钱来买一张前往伊拉克的机票。在她的个人博客(http://jpstillwater.blogspot.com/)里,这位64岁精瘦老奶奶写道:与战争的真实信息隔绝让她颇为困扰,因而决定亲自前往战事的发生地——伊拉克,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段时间,驻伊拉克美军士兵在巡逻执勤、追剿恐怖分子之余,又多了一项特殊任务,那就是接受所谓的“道德培训”。据报道,驻伊美军地面部队最高指挥官彼得·基亚雷利中将6月1日宣布,驻伊美军部队将开展为期30天的“战场道德标准培训”,内容将突出“职业军事价值观以及在战斗中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同一时间,驻伊联军发言人考德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驻伊拉克的所有联军士兵都会在此次“道德教育”活动中受训。以美军为主体的驻伊联军在安全形势吃紧、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为何会突然重视“道德培训”、强化“客人意识”?自从3年前进入伊…  相似文献   

19.
半个多世纪中,一道让人诅咒的海峡像无形的藩篱,制造了两岸间多少肝肠寸断的人间悲剧。“5·20”台湾新领导人宣誓就职前夕,江苏省宿迁市一位叫侯孝娥的国民党老兵遗孤昼夜难眠,寝食不安。这位日日盼统一、天天念“三通”的花甲之妇告诉笔者,她最  相似文献   

20.
魏庆 《国防科技》2005,(3):50-52
随着各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使在自古以来男人占统治地位的军旅中女将星也不乏其人。如: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位女将军盖尔·里尔斯,国民警卫队第一位女将军罗伯塔·V·米尔斯;加拿大,海军第一位女将军拉瑞·奥瑟莉珀;尼日利亚,陆军第一位女将军隆凯·卡利;伊拉克,陆军第一位铁腕女将军玛雅姆·拉加比……这充分证明了女军人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确实占有一席之地。实践证明,时代发展到今天,还固执地将女性拒之于军队的大门之外,高喊着“战争让女人走开”之类的口号,无疑是一种不明智的举动。就连一直排斥女性参军入伍的德国,其国防部长也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