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0年前,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万古流芳,内涵丰富。而团结精神则是其深刻内涵之一。红军长征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红军高举团结的旗帜,正确地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得红军上下之间、官兵之间、军民之间、各路红军之间和红军同少数民族之间,实现了革命的大团结。万众一心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光耀千秋的辉煌篇章。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并进而传承长征中的团结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党的旗帜下的紧密团结是长征胜利的必备前提在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2.
中甸——誉满全球的香格里拉,曾是红军第二、六军团长征经过的地方,这里流淌过红军烈士的鲜血,矗立着红军烈士的丰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长征精神激励着高原一代又一代的官兵。迪庆军分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4周年系列活动中,组织官兵重走红军长征路,学红军精神,做红军传人的野营拉练。  相似文献   

3.
张帆 《东北后备军》2006,(10):12-13
前言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壮丽英雄史诗,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沿着先烈的足迹.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奋斗与奉献之歌。 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通过深刻了解我党和我国人民为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而走过的艰难历程和付出的巨大牺牲.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疑又是一场新的长征,这条托起信仰圣火的红飘带,将担得起新长征路上全党和全民艰苦奋斗谋发展的激情动脉。[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贵州省赤水市人武部结合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多项活动,对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收到了较好效果。赤水市是当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作战的革命历史名地之一。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学习红军艰苦奋斗、建功立业的革命精神,搞好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赤水市人武部于年初作出安排,结合开展多项纪念活动,对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该部在组织干部重温红军“四渡赤水”光辉战例,组织民兵、学生协助有关部门拍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  相似文献   

5.
“革命日常”是理解革命历史的重要维度,展现了中共革命的繁难性与曲折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红军没有稳定的物质供给和经济来源,其“革命日常”大多处于极度匮乏的艰难状况。红军着装没有统一的军事制服,其材质粗糙,样式简单,极为朴素,几乎与普通老百姓没有两样;红军的饮食,就地取材,粗食淡饭,艰苦至极;红军的住所,破窑土炕,少铺无盖;红军的交通,毫无现代交通工具,马匹极少,全靠步行。尤其是被敌军追击、围剿和行军作战之时,红军常常处于缺衣少穿、饭水难求、草行露宿和缺医少药的艰难状况。但陕甘边红军从革命领袖到普通指战员始终坚守着不畏艰辛、自力更生、与民共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解决了“革命日常”中的难题,展现了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也蕴含着中共革命事业成功的最大秘诀。  相似文献   

6.
黎宁 《军事史林》2006,(12):44-47
标语是言简意赅、高度凝炼、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长征途中,各路红军留下了无数石刻、木刻、手写的标语.这些形式多样的标语,是红军宣传群众、鼓舞斗志、瓦解敌军的重要武器.人民群众从标语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红军,长征标语把革命火种撒遍中华大地.它作为历史见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7.
图片报道     
纪念建党80周年期间,四川省甘孜军分区所有人武部政委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前接受传统教育,缅怀红军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8.
革命传统教育在党员先进性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科学的态度有效运用红安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赋予红安精神以时代内涵,是红安革命传统教育长盛不衰的前提。把丰富的教育内容与灵活多样的形式结合起来,是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历久弥新的基础,坚持教育目标与效果的统一,是提高红安革命传统教育效能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革命人生观与长征精神王跃山60年前,红军官兵所创造的长征精神,来源于红军官兵的革命人生观,并锻造升华了革命人生观,发扬长征精神就必须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一、革命人生观是长征精神形成的思想基础长征精神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一定的思想基础之上和特殊的物质...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是一片深情的土地。当年,红军与干人一家亲,打土豪、分田地、杀富济贫,红军被苗乡侗寨的乡亲们奉若神灵;如今,长征精神的星火生生不息,红军的后代走进了苗岭山乡,进村寨、入农户、扶贫帮困,谱写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新篇章。他们是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向千年的贫闲挑战;他们是兵,任时间流逝、人员变更,忠诚地传递着贵州省军区官兵对革命老区贫困群众的深厚情谊,用真情和实绩构架起一座座军民"连心桥",当地群众都说"当年的红军  相似文献   

11.
悠悠祖厉河,巍巍会师塔。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历经艰难跋涉,冲破重重险阻,在甘肃会宁实现胜利大会师。自此,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画上句号,中国革命开启了崭新篇章。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意志象征:会宁,也因三军会师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正>陕北红军[1]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北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军事建设的重要成果。目前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领域,学界较多关注陕甘边根据地和陕甘边红军,对陕北根据地及陕北红军涉猎偏少,研究主要集中在陕北红军的建立过程、陕北革命领导人与陕北红军、陕北红军名称辨析、陕北红军与长征胜利等方面,[2]鲜少专门总结陕北红军的建军模式与经验,诸如陕北红军如何创建壮大、陕北红军的兵源构成、党组织与群众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陕北红军的成军模式及影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基于此,  相似文献   

13.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7、红8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高度重视战时文化建设,积极探索红军的党性文化、战斗文化和纪律文化建设,通过兴教重学、办报出刊、咏歌唱谣等方式手段,使根据地在文化教育、舆论宣传、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八桂大地创造了昂扬向上的革命文化,成为组织红军、教育群众、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江西省宁都县博物馆编辑的以苏区时期红军、地方武装的标语、壁画为内容的《历史的足迹》一书,最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聂荣臻、肖劲光同志为该书题了词,黄镇同志题写了书名。聂荣臻同志的题词是:“人民解放的足迹,珍贵的革命文物。”肖劲光同志的题词是:“发扬红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江西省国防科工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柏坡时的讲话中强调的"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的指示精神,于近日组织机关60余名党员深入兴国、瑞金原中央苏区进行军工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江西省国防科工办在组织此次活动中严格执行中央有关规定,把开展活动的过程真正当作一次学习教育的过程,坚持不请旅行社,饮食、住行全部自行安排,全程坐火车,办领导以身作则,不带小车,与大家一同吃盒饭、住普通单标房。  相似文献   

16.
蒋苏婕 《政工学刊》2005,(11):24-25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艰难险阻北上抗日,纵横11省,转战数万里。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写下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铸就了举世闻名的长征战斗精神。在长征中,红军面临的斗争环境的恶劣在中外军史上是罕见的,所取得的胜利的意义非比寻常。红军的长征,不仅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进程,同时还留给后人以具有永恒价值的丰厚精神滋养。在今天,重温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探讨并传承红军长征的战斗精神,对于在全军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战斗精神培育活动,做好全面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红军长征战斗…  相似文献   

17.
何雷 《国防》2016,(10):4-7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的英雄壮举.在两年时间里,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尽千难万险,转战14个省,长驱数万里,战胜了上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会师于陕甘,成功地将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长征锻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就是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地走好强国强军的新长征.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国家有关优抚指示精神,贵州省率先对流散红军展开救济工作,在经济条件许可范围内妥善安置他们的生活。不过,受当时政治经济等条件的限制,贵州省救济政策还不能完全覆盖全体流散红军,省内地方政府在具体优抚环节面临一些现实困难。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正式出台了关于流散红军的优抚政策。贵州省依照国家政策继续开展兼顾物质和精神的慰藉工作。新时代,国家继续推动流散红军优抚政策的发展完善,将其纳入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传播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榜样序列,贵州省流散红军优抚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用井冈山精神育人卢会来我们办事处地处江西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教育资源。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用红军的传统教育和激励官兵,促进了部队的各项建设。用井冈山精神育人,最根本的是要教育官兵听党的话,坚定忠于党、跟党走...  相似文献   

20.
朱德与长征     
张军贤 《国防》2006,(3):72-75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为摆脱困境,北上抗日,各路红军先后离开根据地,举行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红军指战员共同创造的英雄壮举。为缅怀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弘扬长征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老一辈革命家与长征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