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令法国驻阿富汗部队颜面扫地的“8·18遇袭事件”尚未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加拿大《环球邮报》9月20日的一篇题为“法国士兵在塔利班伏击中准备不足”的报道又再掀波澜。这篇报道声称援引了北约的一份对该事件的“秘密调查报告”,“爆料”了法国海军陆战队伞兵排损失惨重的真实原因:法方弹药不足、通信不畅;塔方投入“精度非常高”的狙击手、使用能穿透装甲车的燃烧弹、游击战术高超等。这篇全文1617个英文单词的报道,犹如一枚重磅炸弹,  相似文献   

2.
陈安刚 《环球军事》2005,(18):40-41
今年8月初,美国空军F-15E战斗机对“小口径炸弹”SDB进行了成功试射。据悉,美国空军未来将大量采购“小口径炸弹”,除了F-15E之外,还将在F/A-22和F-35战斗机甚至其他武器平台上配备这种“小口径炸弹”。咦,一向求大求全的山姆大叔如今为何喜欢上了仅重100余公斤的小炸弹? 何为“小口径炸弹”? 为了继续执行其“精确制导及精确打击”军事变革,美国空军于2003年8月在竞争中选定了波音公司仅113公斤重的“小口径炸弹”,并决定以波音公司为发展该“小口径炸弹”的主承包商。美国“小口径炸弹”  相似文献   

3.
在莫斯科郊外一家机场举行的露天摇滚音乐会上发生的爆炸事件中,一位俄罗斯警察少校因为安全地处理了一枚车臣非法武装分子扔下的炸弹而被誉为大英雄。但是,没想到的是,经历了那个惊心动魄场面的他却未能应验“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俗话。当地时间7月10日凌晨,在他拆除一个自杀爆炸装置的时候,突然的爆炸不幸把他炸死。 排弹专家被炸身亡 据英国《泰晤士报》7月11日报道,这一不幸事件发生在7月10日凌晨,地点是莫  相似文献   

4.
反恐新“利器”——温压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奥尔德里奇2001年12月21日宣布,美国已经研制出一种专门用于打击恐怖分子藏身洞穴和地道的新型炸弹—温压弹,代号BLU—118B。奥尔德里奇称:“很明显,这是我们在阿富汗战场非常需要的一种武器。它既能帮助美军杀死隐藏在洞穴里的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头目,又有助于美军辨认其身份,解决了美军当前面临的难题。”2002年3月3日,一枚重910kg  相似文献   

5.
3月20日开始的美国、英国等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基本结束了。这场战争是一场力量相差悬殊,各种力量均不对等的战争。这场战争也是美英将伊拉克作为现代武器装备和军事作战理论的实验场的又一明证。此举,所获得的各种真实情报资料表明,对我国国防相关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武器使用情况 1、美军首次使用新型“集束”炸弹。据美军中央司令部4月2日称,美军B-52轰炸机从英国经过6小时飞行,当天对一支向联军部队靠拢的伊拉克坦克纵队投下了6枚每枚重454公斤的精确制导“集束”炸弹。这种炸弹在战争史上是第一次使…  相似文献   

6.
11月25日,美国《新闻周刊》刊登一篇题为“在作战司令部”的文章。文中说在去年秋天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出钱收买的敌军将士比杀死的多。有一次,中情局向一个塔利班军阀许诺,如倒戈就给他5万美元。这个军阀要求给他点时间考虑考虑。于是美特种部队的一枚激光制导炸弹在他的总部隔壁爆炸了。第二天,中情局的特工再次拨通这个军阀的电话,提出新的价码:4万美元怎么样?这一回他们得到了肯定的回复。在鲍勃·伍德沃德的新著《战争中的布什》里,这  相似文献   

7.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如果美国国防部决定对伊朗动武,便会研制一款新型超级炸弹,据称可深入地下18.3米、摧毁近一公里的坑洞。这种长约13.7米、重3万磅的炸弹之母,将成为最巨大的常规炸弹,重量相当于两辆双层巴士。超级“炸弹之母”可钻入地面,深入地下目标,并能穿透石头、混凝土和钢板。报道又指出,这款由B-52轰炸机携带的炸弹之母的重量,  相似文献   

8.
巨型炸弹是重量超过500千克的大型航空炸弹的俗称。9月12日,俄罗斯宣布成功测试了一枚当今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常规炸弹,俄方称其为"炸弹之父"。据俄方公布的资料,这枚炸弹采用了最新的技术,杀伤半径超过300米,比美国的巨型炸弹"炸弹之母"还要利害。虽然它们被叫作"炸弹之父""炸弹之母",实际上,作为巨型炸弹它们却是小字辈,让我们上溯到二战,看一看巨型炸弹家族的家谱,了解一下这种让人难以想象的超级炸弹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如何对付“捉摸不定”、“稍纵即逝”的目标?阿富汗战争表明:“一条准确情报比一枚巡航导弹或一颗炸弹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1985年,美国史密斯研究所出版社出版了《导弹时代的空中战争》一书,该书的作者小隆·阿·诺迪安将“导弹时代空战”的开端定为1964年8月的“北部湾事件”。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1958年9月29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在《美国侵略者指使蒋机使用“响尾蛇”导弹》的通栏标题下,刊登了新华社传发的电讯:【新华社29日讯】蒋介石空军先后出动飞机一百四十三架次,窜入我福建、浙江、广东三省上空进行军事挑衅。空战中,蒋介石竟然使用了美国制造的“响尾蛇”导弹五枚,时间9月24日上午9时30分至9时40分……电讯稿旁还…  相似文献   

11.
美国目前正在研制一种被称为“深度挖掘者”的新型钻地炸弹。据美军方人士介绍,“深度挖掘者”主要用于摧毁敌方隐藏在地下的各种掩体和弹药库。在对地下目标进行攻击的过程中,可以用它来当“开路先锋”:先投掷一枚“深度挖掘者”,击穿覆盖在目标上方的保护层, 从而为后续的常规炸弹打开通道。  相似文献   

12.
周义 《国防科技》2003,(9):13-15
据报道,美军伊拉克战争中动用了15架R Q-1“捕食者”无人机,其中部分是RQ-1 B攻击无人机。特别应该值得注意的是,每架R Q-1 B攻击无人机均挂载了6枚目前美军最先进的机载精确制导炸弹——重量仅为227千克的小型“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标志着美军的微小型机载炸弹已经从试验室走向战场。 机载精确制导炸弹是在普通航空炸弹上加装制导系统,并安装由制导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13.
数字     
《环球军事》2008,(14):4-4
6月23日,美国防部公布了一项军售计划.向韩国出售总价值约2亿美元的武器弹药.用于装备韩空军拟从美国购置的F-15K型战斗机。包括125枚中程空对空导弹.35枚“小牛”空对地导弹以及280套空用炸弹配件.36套激光炸弹制导系统以及雷达干扰装置和其他零件。  相似文献   

14.
《兵团建设》2010,(8):32-33
山西省人民政府此前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山西省疫苗监督是严格的,疫苗质量是有保障的。然而在此之前,著名揭黑记者王克勤的调查报道《山西疫苗乱象调查》就像陡然落下的一枚重磅炸弹,不仅令舆论哗然,更在媒体圈内掀起了一场论战。  相似文献   

15.
近日,美国《西雅图邮报——知情者》报推出一枚重磅“炸弹”:揭开30多年前美国海军“天蝎”号核潜艇神秘遇难之谜。作者爱德华·P·奥夫利是《西雅图邮报——知情者》日报的一名王牌记者、大腕。爱德华·P·奥夫利曾两度获得“普利策奖”提名,专以揭秘美国军方内幕见长,由于其擅长写军事新闻,并能够随军报道第一手新闻,从而备受美国军方的推崇。由此,他被美军方特许,能够常常乘坐美国海空军的战斗飞机。不仅如此,因其出色的表现,美国军方还指名让他参加了1990年的海湾  相似文献   

16.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9月11日报道,美国国防部安全合作局宣布,将向印度出口一批价值1.7亿美元的共24枚“鱼叉”反舰导弹。这其中包括20枚AGM-84L“鱼叉”和4枚“鱼叉Ⅱ”反舰导弹。这是美印间军事合作的最新成果,也是近年来美国第四宗较大数额的对印军售。近年来美印军事合作如此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17.
陈和彬 《环球军事》2013,(18):44-46
海军舰艇作为主要的海上作战平台,其战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反舰导弹、航空炸弹、鱼雷和水雷等各种武器的爆炸攻击,轻则使其退出战斗、返港维修,重则使其折断沉没、舰毁人亡。马岛海战中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被1枚“飞鱼”导弹击中便导致沉没;相反,二战期间美国的1艘排水量只有3000多吨的舰艇被日本的4枚炸弹和5架装满炸弹的“神风”飞机击中,却能顺利返回军港。  相似文献   

18.
2003年3月22日凌晨1时许,美军对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一天之内,美军就向伊拉克发射了320多枚巡航导弹,3000多枚精确制导炸弹,摧毁了伊境内的大量军用和民用目标,动摇了伊拉克军队的士气。那么,指导这一行动的“震慑”理论是如何发展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哈兰·厄尔曼博士:“震慑”理论之父“震慑”理论在诞生七年之后走向了战场,将一些美国将军们的空想变成了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中的基础计划,也使“震慑”理论的创始人——美国海军退役指挥官哈兰·厄尔曼将军名声大噪。哈兰·厄尔曼,参加过越南战争,毕业于美…  相似文献   

19.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内部反希特勒人员曾几次刺杀希特勒,都未能成功。1943年3月13日中午,希特勒乘飞机到前线视察。趁希特勒午餐时,反希特勒人员巧妙的将一枚炸弹安放在希特勒的飞机上。这是一枚特制的炸弹,形似方形容器,一条金属线拉着撞针,金属线一断,撞针就会撞响底火引爆炸药。在炸弹的包裹里装有硫酸,只要触动一个小小的按钮,硫酸就会流到金属线上将线腐蚀断。午饭后,希特勒登上飞机时,一名反希特勒人员机警地启动了炸  相似文献   

20.
如果问一下驻伊美军,他们最害怕的是什么,那么答案肯定是路边炸弹。自去年夏天以来,这种在伊拉克战场频频扬威的路边炸弹竟成了驻伊美军面临的最危险的武器。现在,伊武装分子已能够驾轻就熟地使用这种令美军不寒而栗的武器。隔三差五的,美军不是被这种炸弹炸死就是被其炸伤。且伊武装分子又不断翻新花样,改进炸弹的灵敏度和杀伤力,已令驻伊美军谈“路边炸弹”色变。难怪驻扎在费卢杰的美第82空降师的排雷工兵们哀叹:“这简直就像越战时的饵雷一样厉害!’1月26日,英国《独立报》的记者帕特里克·考克伯恩从费卢杰发回了这篇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