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乡梓情深     
井冈山下的三湾村,以她深深的故乡情唤回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红军李立同志。这位84岁高龄的原贵州省委书记、全国政协常委、追随党南征北战半个多世纪,如今,为了使家乡这片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改变穷困的面貌,他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全部情和爱。三湾,这个具有光荣历史的故乡,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邮队,在这里进行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员就是要为人民谋利益,让群众尽快富起来”。这是芮家村党支部书记杨国银常说的话。 1979年,在部队服役9年的杨国银回到了家乡云南省祥云县沙龙乡芮家村,下决心要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大干一番事业。回乡后,他放弃了招工的机会,当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遵义县板桥镇水源村党支部书记、民兵排长王香明,勤劳致富创佳绩,被誉为勇于奔富的“排头兵”。 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王香明带领村民们苦干实干、大力发展烤烟生产,连续两年获得粮烟双丰收。用他自己的话说:“立足当地自然地理条件,抓住烤烟生  相似文献   

4.
龙山情     
作为一名军人,一个老兵,这次九龙山行,装进我眼底的是,春风已经吹进了大山,已经吹绿了大山。那些生活在边远、贫穷地区的男人、女人、老人、青年和孩子们,那些为了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努力耕耘,吃苦耐劳,不计报酬的干部和一心改变家乡面貌努力苦干的退伍军人  相似文献   

5.
高昂的龙头     
1986年1月15日,一道军令,卜文林调任四川省剑阁县武装部长。 车过剑门关,他望着远方的连绵群山,心潮起伏,往事历历在目。从小听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雄故事,后来当兵、提干,扎根高原,克服重重困难,一干就是25年,先后多次立功受奖……如今又踏上这片英雄的土地,如果不把家乡的武装工作干出个样子,将愧对革命先烈,愧对家乡人民。  相似文献   

6.
聂荣臻元帅的家乡江津市,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新形势下,江津军民大力开展双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991年和1999年两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为聂帅家乡赢得了荣誉,为新时期双拥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7.
快乐处方     
《政工学刊》2006,(7):63-63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你的习惯无法改变,但可以用好的习惯来替代。成功很简单,只要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养成习惯,如此而已。以下是成功者13个价值连城的习惯,我们称之为“百万元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风流人物     
1982年,服役8年的王中林退伍回到了家乡贵州省赤水市。他看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看到宝源乡场上村亟需改变的贫困面貌,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心头:自己身为共产党员、退伍军人,应带头贯彻党的富民政策,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作贡献。  相似文献   

9.
人民解放军每年都有几十万服役期满的战士。告别军旅生涯,退伍回到故乡。这些扛了几年枪杆子的退伍兵是否还热爱生养他们的那块黄土地?下面介绍的辽宁省盘山县3名农村籍退伍战士,热爱家乡扎根田野,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奋斗的故事,可以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0.
郝泉水引水     
1990年,民兵连指导员郝泉水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省、地报纸刊登长篇通讯介绍了他的事迹。郝泉水是靠带领民兵凿山引水赢得这一殊荣的。他的家乡河北省涉县郝家村位于太行深处,是个有名的“老井村”。自康熙年间建村以来,百姓们吃尽了无水之苦。为找水,村里吃过官司,赔过土地死过人。300多年间不知打了多少干窟窿。人们想水简直着了魔。800人的小村竟有近百人的名字上带着“水”字。最终却还是过着“种地靠老天、吃水翻山  相似文献   

11.
朱新华,一个痴迷于土地、致力于良种繁育推广,闻名全国的“种子大王”。十年来繁育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290多个,创办了江西省宜黄县兴华特优稻米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拥有2100多亩土地的良种繁育基地,种子推广遍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帮助全国8万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朱新华的家乡在革命老区江西省宜黄县新丰乡。这是一个山高水冷、农业生产历年歉收的地方。老年人望着贫瘠的土地心寒地摇头哀叹不已,后生们开始不安心种田,一个个离乡离土而去。看着青年伙伴离去的背影,望着田荒人穷的情景,朱新华心都要碎了。  相似文献   

12.
信息之窗     
《国防》2000,(5)
北京 准格尔族民兵积极备战大开发。当党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喜讯传到内蒙古准格尔旗时,该旗人武部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决心率领民兵抓住机遇,奋力拼搏,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做出贡献。 (傅玉栋 魏林田) 天津市西青区推出军民共建“六项系列工程”。该区在“双拥”共建中,推出实现驻区部队生活电气化等六项系列工程,受到了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天津警备区的充分肯定。 (刘念胜 付金凤)  相似文献   

13.
初中英语新大纲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写进了教学目的中,同时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注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操练.……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莲花县三板桥乡地处边远山区,20世纪80年代被国务院定为特困乡。该乡武装部部长陈庚实退伍回乡近20年,怀着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他带领乡亲们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1984年底他退伍回到家乡三板桥村,看到家  相似文献   

15.
现任湖北襄阳县双北村党支部书记的姬建强,1978年从部队转业时组织上为他在县城里安排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而他却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又是党员,家乡贫穷面貌不改变,我没有资格进城区”放着“铁饭碗”不端,父母想不通,未婚妻也离他而去。但这并没使他有所动摇。他毅然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双  相似文献   

16.
女民兵冯德珍放弃红火的服装生意,投资10多万元兴建生猪饲养场,在大足县宝山乡传为佳话。 现年26岁的冯德珍,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1988年去重庆做服装生意,经营有方,发了。去年6月,她看到家乡贫困面貌采得到改变,多数人还没有脱贫致富,萌发了以养猪为突破口,为家乡走出一条致富路的想法。她把打算告诉了乡、村、社干部,得到了大力支持。她请来技术人员选址、设计、施工,于去年10月中旬,建成了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养猪  相似文献   

17.
俺是山东人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一听这曲儿,您就该知道俺是哪里人了吧?对了,俺是山东人。家乡山东地处我国东部,山高地阔、位置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家乡文化源远流长,孔孟创立的“儒学”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特殊的贡献;家乡物产丰富,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泽山葡萄、肥城桃……还有出口海外的生姜、大葱、大蒜头……个个长得特饱满、精神;家乡人杰地灵,滔滔黄河水养育了家乡人健壮挺拔的肌骨,巍峨的泰山赋予了家乡人博大宽广的胸怀。  相似文献   

18.
云南峨山县甸中镇昔古牙村24岁的青年民兵赵林宏承包荒山植树造林,把青春和爱情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1990年7月,刚初中毕业的赵林宏参加了甸中镇首届“三加一”班,学习作物栽培管理知识,尤其对植物栽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期间,赵林宏就到镇林业站请技术人员到自己的家乡对当地的土壤作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
3年前,中顾委常委黄镇、农业部部长何康到安徽省凤台县视察时,看到万千民众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奋战在农田水利建设工地上的火热场景,十分感动,欣然命笔题词:“淮北变江南”。今年春节前夕,凤台县长9.9公里的泥河疏浚工地,停息了回响二个多月的劳动号子,17000名民兵,按序列有秩序地撤出了劳动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部根据民兵不同的年龄、阅历、政治文化素质及需求,实施不同层次的教育,改变了过去教育中“一刀切”,“一般粗”,“一锅煮”的现象,从而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教育目标上,变一个标准、一个要求为“多把尺子量人” 长期以来,由于受“宁高勿低”,“求纯求高”等思想的影响,我们曾习惯于“一把尺子量长短”,“一个要求管全县”,盲目追求“理想化”,“高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