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东汉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水县南)人,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诸葛亮在二十八年治军和用兵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为丰富和发展我国古代的军事哲学思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拟就其朴素军事真理观作一初步的探讨。一、以“察情”、“视听”、“纳言”、“察疑”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军事真理发现观军事真理发现现是诸葛亮朴素军事真理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诸葛亮的军事真理发现现围绕“察情”、“视听”、“纳言”、“察疑”四个方面展开。1、以“察情”作为把握和发现军事…  相似文献   

2.
在咱中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大概是妇孺皆知。那位马谡本是诸葛亮很器重的将领,“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就是用了他献的“攻心计”。然而,在街亭之战中,马谡违背了诸葛亮要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的嘱咐,麻痹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妇孺皆知。在人们的印象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治军严明、不徇私情的楷模,而马谡却成了志大才疏的无能之辈。孔明在京剧《空城计》中还唱道:“错用了小马谡无用之人。”实际上,这句话只对了一半,“错用”是肯定的,说马谡“无用”,却有点委屈了马谡。马谡并非庸才,据史书记载,他“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得加升”。建兴三年诸葛亮出川,创下七擒七纵孟获的奇迹,就是采用了马谡“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计策。如果马谡真的是毫无才干,诸葛亮也决不会把镇守街亭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差使交给他。…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宛如镶嵌在滔滔汉水上的一颗明珠。这里得大独厚的青山秀水和风起云涌的历史波澜,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韬武略的历史名人。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在这里“躬耕”10年,故有诸葛亮“第二故乡”之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成才的主观因素有五点,即远大的志向,深厚的积累,正确的选择,完全的投入,不懈的努力。五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聚合效应”,促使了诸葛亮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杜洁 《环球军事》2011,(14):62-63
“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二计,属于第六套“败战计”之一。最著名的战例就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所设的“空城计”,骗走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民间流行着大量的谚语和歇后语都是赞颂诸葛亮及“空城计”的:“没有空城计,退不了司马懿”;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其实不叫诸葛亮,真名叫朱强,是武警霍林郭勒市森林中队的一名班长,为了体现他的聪明智慧,战友们都亲切地喊他“诸葛”班长,他对这个称呼还满高兴的。“诸葛”工作卖力,完成任务出色,平时爱说笑,幽默感十足,按理说这类型的人,很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治国安邦的经验和卓越的军事谋略,对后世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千秋评说诸葛亮大都是溢美褒奖之词,拙文试对诸葛亮三分天下后败走“麦城”,作一番褒贬,目的在于从这位睿智人物身上汲取一些经验与教训,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杜甫有诗曰:“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的确,诸葛亮的英名早已超越时空界域。犹如一片圣洁羽毛在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妇孺皆知。在人们的印象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治军严明、不徇私情的楷模,而马谡却成了志大才疏的无能之辈。孔明在京剧《空城计》中还唱道:“错用了小马谡无用之人。”实际上,这句话只对了一半,“错用”是肯定的,说马谡:“无用”,却?..  相似文献   

10.
近日重读《三国志》,读到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笔者在为马谡因痛失街亭危及蜀军全局,而被军法处置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想到了毛泽东对此事的点评,他认为街亭之败,大将固然有失守之罪,但诸葛亮是要负用人失误之责的。此言诚然,考察马谡的历史不难看出,他一直是诸葛亮身边一个足智多谋的参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罗贯中本《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因诸葛亮而闻名,但据裴松之所注陈寿《三国志》及有关资料考证,三国时虽出现多次“空城计”,诸葛亮却并没有设过“空城计”。然而,历史上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空城计”,并在以后不绝于史,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许德斌 《政工学刊》2008,(10):31-31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或许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马谡是一位眼高手低、缺乏实战经验的人。在指挥街亭一役时,既违背了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又不听副将王平的劝谏,致使街亭失守,被处以极刑。马谡在街亭之战中惨败,从表面上看是他盲目自大、刚愎自用所致;但从深一层次上看却是诸葛亮把马谡这样的人用错了位置。马谡与诸葛亮共事多年,一直是“高参”的角色,极少担任主将独当一面。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劝诫其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他教育后代重视治心修身 ,力戒荒嬉浮躁 ,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江泽民也多次告诫党员领导干部要“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 ,“对个人的名利地位应该看得淡一些”。江泽民的要求和诸葛亮的“诫子”虽然所处时代、授话对象、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但仍不失有“异曲同工”之处。淡泊是做人的一种境界。古往今来 ,淡泊处世 ,淡泊名利 ,这种美德为历代政治家所推崇。封建官宦 ,文人墨客中不乏其人 ,诸葛亮隐居隆中 ,刘备“三顾”而出 ,既可以理解为清高自负 ,恃才自傲 ,也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14.
外出打工的民兵朋友们:今天我们综合了近年来“求职”人们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为你当一回“事前诸葛亮”,“给你提个醒”,告诉你“求职有技巧”,真心帮你谋到一份称心工作。 事前诸葛亮:五种合同你别碰 1、口头合同。这类合同一般由熟人牵线介绍签订的,一旦发生利益纠纷因无字据为证,打工者利益必然受损。 2、一边倒合同。即合同内容偏向用工者,不利于打工者,当出现利益受损时,打工者有苦难言,有理难申。  相似文献   

15.
汪振 《环球军事》2014,(13):56-58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代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故事,1944年的抗战时期,八路军在山东战场“依葫芦画瓢”,亦上演了一出鲜为人知的“空炮计”,仅靠一门没了炮弹的九二式步兵炮,没费一枪一弹,没损一兵一卒,就“攻”下敌人一处坚固的据点,书写了一段抗日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首次北伐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博士,在本文中“推倒旧论,另起笔端”,以新的视角纵论诸葛亮首次北伐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体现了作者“思接千载,近鉴毫端”的求学治史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战争轶闻     
八阵图源考八阵图并非诸葛亮首创。据唐人独孤及的《风后八阵图记》考证,黄帝统一中原之前,群雄并立,黄帝“征不服,讨不定”,十分头痛。于是,元老风后制八阵图。黄帝凭着八阵图,扫平群雄,一统天下。八阵图这一奇妙的阵法就这样流传下来了。在诸葛亮之前,已有不少著名人物凭借八阵图夺得天下。“项籍得之,以霸西楚了黥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其实不叫诸葛亮,真名叫朱强,是武警霍林郭勒市森林中队的一名班长,为了体现他聪明智慧,战友们都亲切的喊他“诸葛”班长,他对这个称呼还满高兴的。“诸葛”工作卖力,完成任务出色,平时爱说笑,幽默感十足,按理说这类型的人,很能惹女孩子喜欢,可我们的“诸葛”班长到现在都二十六的大龄青年了还是孑然一身,因为别看平时侃大山无人能敌,可一见到女孩子就脸红心跳,简直就是霜打的茄子——蔫了,更别说与女孩子“亲密接触”了。他长的挺帅,笔直的军装里透着军人的阳刚本色,但就是不会揣摩女孩子的心思。  相似文献   

19.
据《三国志》记载 :魏蜀街亭之战中 ,诸葛亮选用马谡为统帅 ,结果蜀军一败涂地 ,丢失街亭。按说马谡是在置诸葛亮的一再叮咛于不顾的情况下把街亭失掉的。诸葛亮大可以把一切责任推在马谡身上 ,自己落个“一贯正确”。但是诸葛亮并没有这样做 ,而是上书检讨自己在用人上的失误 :“至有街亭违令之阙 ,箕谷不戎之失 ,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请自贬三等 ,以督厥咎”。遂由丞相降为古将军。在此 ,笔者联想到现在我们有些领导干部 ,讲成绩有板有眼 ,讲问题羞羞答答 ,个人或单位出了点问题 ,捂着盖着 ,遮着掩着 ,生怕别人知道 ,结果越捂问题越多 ,…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在我国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文人墨客总是把他作为英雄和智慧的化身加以传颂。究其原因,不仅由于他有许多神机妙算的故事流传于世,以及堪称楷模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精神,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不愧为三国时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