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数字抗战     
抗战第一枪: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在宛平城附近进行演习的日本驻屯军部队,借口一个士兵失踪,欲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日寇的无理行径遭到了第29军官兵的拒绝,但是蓄谋侵略中国已久的日军悍然向龙王庙和卢沟桥发起了进攻,并炮击宛平城。第29军官兵奋起反击,歼灭日军一部。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事变发生后,觊觎中国已久的日本军方立即制订了派兵方案,获得日本政府通过。日军3个师团立即开赴华北,平津沦陷,全面抗战序幕正式拉开。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美国进行了军用飞机的适航化,将过去在民用飞机行之有效的适航理念和管理经验启用于军用飞机,从而开始了适航的"民转军"。民用飞机适航化的好处在哪儿?军用飞机为什么也要适航化?适航的"民转军"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严重的化学战威胁,国民党军开始创建化学兵。这一新兴兵种此后经历了初创奠基、发展壮大和衰败溃散3个发展阶段。作为抗战准备的组成部分,国民党军组建军政部学兵队,开始培养化学兵军官。全国抗战爆发后,化学兵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编制规模进一步扩展,组织结构更加健全,逐步发展壮大为一个战斗支援兵种,达到鼎盛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高歌猛进,国民党军全线崩溃,其化学兵也随之迅速败落。  相似文献   

4.
抗战初期八路军与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合作马增浦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的合作,推动了对日作战的进行。而抗战初期的华北战场,正是两军配合,共同抗日的主要战场,两军合作的形式和经验,值得研究和思考。一、八路军...  相似文献   

5.
在军言军。回顾60年前的战争, 就此抒发一点与军事、战争有关的感想。“二战”对多数中国人来说等同于“八年抗战”。那时我才几岁,模糊的记忆中仍留在脑海中的,是随着中学教师的父母逃难而“千里”辗转,养  相似文献   

6.
二战初期,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军队曾经横行一时,横扫一片,惟独意大利法西斯的军队屡屡受挫,没有取得过一次巨大而又巩固的胜利。首战法国,占有绝对优势的意军竟然没能使法军后退一步;再侵希腊,却被打得丢盔卸甲,不久就被迫转入防御;抢占北非,除了克伦之战打得还算顽强,意军几乎每战必败。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北非意军总司令巴尔博元帅的座机竟被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东非战役中意军精锐部队的一个营竟然向一个英军士兵投降,成为了二战史上的奇闻和笑谈。那么,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呢?  相似文献   

7.
1937年冬南方各边区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和新四军的组建,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过程中,叶挺将军做了哪些工作?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本又依据有关史料,对他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功绩作一粗浅的探讨。率先提出将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一个军的建议,为新四军的创建开了先声关于南方各边区红军游击队的改编问题,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谈判中持续时间较长、斗争复杂、过程曲折的一个问题。早在1937年2、3月间国共两党西安谈判时,周恩来、叶剑英等就受命向国民党提出,立即停止对南方各地红军游击队的军事“清剿…  相似文献   

8.
韩兢 《军事史林》2021,(9):61-63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博)展厅,有一把日本军刀,标牌上注明:"1945年侵华日军海南警备府司令、海军中将伍贺启次郎投降时呈交的海军军刀." 有趣的是,军博颁发的捐赠证书上的捐赠人不是我父亲,而是我,且捐赠日期是1995年.这把刀不仅带着历史记忆,还有新的故事. 说到历史,要从1945年说起.那时,我父亲是国民革命军第46军军长,奉命对日军发起反攻:他4月率部参加桂柳追击战,5日30日攻克宾阳,6日1日攻克迁江,6日29日与第29军配合攻克柳州,7月以后,连续攻克镇南关、雷州半岛,打下廉江.抗战胜利后,父亲率第46军登陆海南,接受日军投降.  相似文献   

9.
张坚 《环球军事》2011,(5):36-37
2011新年伊始,从柏威夏寺附近传来的枪炮声不禁让人们把目光又一次投向东南亚两个动荡的国家泰国和柬埔寨,尤其是这场冲突的主角两国军队更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他们的实力到底如何?孰优孰劣?谁又能在冲突中占到上风?下面,就让我们晒晒两军的实力。  相似文献   

10.
梁茂芝 《环球军事》2014,(23):55-57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第129师进驻河北涉县,创建了抗日战争时期全国面积最大、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涉县是该根据地的心脏,最多时曾有11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机关长期驻扎在这里,刘伯承、邓小平就在这里战斗、生活了6年之久。八年抗战中,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根据地的抗日军民作战3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9万多人,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发展到29万余人。日军视刘伯承、邓小平为“眼中钉”,多次重兵“围剿”。1943年5月,刘伯承、邓小平在涉县经历了抗战期间最严重的一次危险……  相似文献   

11.
△ 在日本分离华北、夺占内蒙,南京政府开始走向抗日的过程中形成的绥远抗战格局,是蒋介石的有限度的局部抵抗、阎锡山的“守土抗战”和傅作义的“誓保国土、抵抗到底”在当时形势之下的结合体。△ 绥军第三十五军和晋军骑兵军为绥远抗战的主力,董其武、孙兰峰、彭毓斌、孙长胜等部组成为前线的野战部队,晋军王靖国部、李服膺部为第二线部队,中央军第十三军汤恩伯部正向绥远开拨以为支援,但并未直接参战。这是有限度的局部抗战在军事力量体制上的反映。△ 红格尔图战役、百灵庙战役和收复锡拉木楞庙之战,构成了绥远抗战的基本作战过程,三战三捷,奠定了绥远战争胜利的基局。绥远战争的胜利,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一击,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推动了民族战争的步伐,成为全国抗战之先声。△ 绥远当局坚定的抗战决策、战前的充分准备、策反伪军工作的成功、汉蒙两民族的团结对外,特别是在作战指挥上实行积极防御、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战役战斗上外线速决的进攻战、出敌不意攻故不备等等,是绥远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徐大校信箱     
《军事史林》2008,(12):45-46
问:有几位我军历史上的高级将领,按他们的任职,都应评大将甚至元帅军衔,但不知在新中国成立后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授衔?他们是: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张浩,抗日军政大学代政委、第二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红一军团代军团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陈光。  相似文献   

13.
澳军酒文化     
不知为什么,在人们的印象中军人与酒总有着几分不解之缘。在澳大利亚军队里,喝酒的方式和习俗可以说的确是军队日常生活重要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形成了一种澳军特有的酒文化。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澳洲盛产葡萄酒,品种有有8000种之多,其中不乏精品。而澳洲的啤酒虽然没有德国的“贝克”、荷兰的“喜力”、丹麦的“嘉士伯”、美国的“百  相似文献   

14.
卢沟桥,一个响亮的名字,早在公元13世纪.著名旅行家马可·渡罗在他的流游记中盛赞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在中国近代史上.卢沟桥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佐证:1937年7月7日当地中国驻军29军在卢沟桥人民的协助下,奋起还击日军的侵略,打响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抗战。在新的历史时期,驻守在这里的北京预备役某防化团一营全体官兵.为卢沟桥的繁荣、发展书写了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今年年初,总参谋部下发通知,对建立军.事训练监察制度、开展军事训练监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成立全军军事训练监察领导小组。提起“训练监察”,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我军于1950年代所设立的“训练总监部”。这一机构因何设立?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又为何撤销?穿过历史时空寻找答案,能够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军校园的文化与美育黄伟特,米卉随着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入,美育也走进了军校校园。军校园文化与美育有何联系,如何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是值得院校教育工作者重视的问题。军校校园文化与军校美育有着各自鲜明的特性。什么是军校团文化呢?简言之.军校园文化是借助军...  相似文献   

17.
<正>担任战略预备队全国抗战爆发后,华东战事在所难免,国民党第1军被确定为第一批战略预备部队,准备参加淞沪地区作战。1937年7月,第1军奉命驻扎江苏省徐州市,准备随时开赴抗战前线。第1军军长胡宗南将营以上军官集中训练,学习对日作战战术。第1军第78师少将师长李文派第78师参谋长吴允周专程到陆军大学聘请教官,讲授抗日战术,特别是海陆空作战战术。训练班不但学习战术原理和图上作业,而且频繁地进行了大规模陆空联合作战演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军抗战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海军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中,曾经起了重要作用。研究中国海军的抗日作战,对深入进行抗战史和中国近代海军史的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海军的抗战情况没有进行系统的研讨,成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9.
《当代海军》2007,(10):1
善良的人们总是有许多想不通的事情。为什么世界上的军事技术最强国,却总是充当军备竞赛的急先锋?为什么霸权主义国家军事力量部署到全球,却总惦念着别国“军事不透明”,施放别国“威胁论”?为什么世界有了联合国,有的霸权主义国家却常常撇开它,独自纠集一些国家去干涉某些国际事务?  相似文献   

20.
徐大校信箱     
《军事史林》2007,(8):60-61
问:我们知道1955年授衔时元帅中年龄最大的是朱德。69岁;大将中年龄最大的是张云逸。63岁。请问当时参加授衔人员中年龄最大的是谁?多少岁?;问:1932年淞沪抗战时张治中的第五军和“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第五军是同一支部队吗?;问:许多战斗机的机身上都画有一个圆形的靶心。请问是起什么作用的?;问:据说1988年我军有一批正师职军官被授予少将军衔,请问共有多少人?他们为什么可以授少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