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静 《军事历史研究》2014,(2):F0002-F0002
正红军在正规建设和反"围剿"作战中建立奖励制度,设立了红星奖章。1933年7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中革军委关于制定、颁发红军奖章的命令》,决定设一、二、三等红星奖章。一等红星奖章授予"领导全部或一部革命战争之进展而有特殊功绩的"人员;二等红星奖章授予"在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各地红军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央苏区和其他各苏区红军连续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为了表彰有特殊功勋的红军指战员,1933年7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制作了三个等级的红星奖章。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军70多年的成长历程.勋章、 章以它独具魅力的荣光闪耀在英模功臣 胸前.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 愿军.一代代共和国军人,为着民族的 立与解放.国家的安危与强盛所作出的 献与牺牲,无不在奖章中得以印证.那 .作为对有特殊功绩或有军功及取得其 他成就者的奖赏77年来国家、军队在各 个时期所颁发的奖章大都有哪些呢? 红星奖章 授予中国工农红军有功人员的一种证 章.1933年7月9日.中华苏维埃中央革 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于“八一“建军 节时颁发红星奖章.红星奖章的基本形状 是底衬由两枚五角星交错而成的星花,象 征革命的星…  相似文献   

4.
徐平 《军事史林》2004,(5):52-57
颁发奖章、勋章是军队的一项重要奖励制度,对于激发官兵的上进心和荣誉感,鼓舞士气,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历来受到各国军队的重视.我军颁发奖章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7月9日,为适应红军正规化作战,奖励在对敌斗争中有特殊功绩的红军官兵,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提出在"八一"建军纪念日,颁发红星奖章.  相似文献   

5.
我军颁发勋章、奖章、纪念章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勋章和奖章是红旗勋章和红星奖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设立了最高荣誉章——红旗勋章(又称苏维埃功勋奖章),以表彰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红军指战员。  相似文献   

6.
作为红军的优秀指挥员,曾中生对红军作战和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他的关于红军反"围剿"战争特点的认识,关于影响红军战略战术因素的论述,关于红军作战原则的总结,关于红军建军原则的思想,为苏区和红军的反"围剿"作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指导,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宝库中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和红军的5次反"围剿"斗争,以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前4次反"围剿"的胜利,促进了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全面发展,代表了中国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辉煌;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从反面说明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对革命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而整个反"围剿"的实践,则为中国共产党造就了第一代善于治党、治军乃至治国的领袖.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曾经指出:“十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要全面、正确反映红军反“围剿”斗争的历史,揭示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规律,做到“知彼知已”,有必要对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军事战略(下文中简称“围剿”战略)加以研究。 一、蒋介石“围剿”战略的主要内容 1930年 10月至 1934年 10月,蒋介石为了巩固其反动独裁统治,对全国的红军和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在五次“围剿”中,蒋介石陆续提出了一些“围剿”的方针和作战原则,逐步形成其所谓的“剿匪”理论。纵观蒋介石在五次“围剿”红军…  相似文献   

9.
正1930年10月,蒋介石在结束与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后,即转兵对各苏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围剿"。其中对中央苏区和红军第一方面军进行"围剿"的兵力,除原在江西南昌附近的2个师、1个旅和3个航空队外,另从湖南、陇海路抽调5个师又1个旅,统归江西省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指挥,对集结于袁水流域清江(今临江)至分宜段的红军进行"围剿"。关于国民党军这次"围剿"采取的作战方针是什么,至今未见史家与当事人引述国民党军作战文电  相似文献   

10.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毛泽东曾提出红军突围计划,即中央主力红军经南康、崇义一线,再跨过罗霄山脉进入湘南地区,利用湘南广阔的区域和良好的革命基础,用"打圈圈"的办法拖住敌军,并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待粉碎敌之"围剿"后,再回师中央苏区。本文对这一突围计划及其思想源流和博古等人拒绝采纳的原因等问题进行考析。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中,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通过扩大红军、参战支前、购买公债、借谷等多种形式,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军参战、筹措战争费用和筹集粮食等作战物资,为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中央苏区反"围剿"中党的群众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形成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注入了新鲜活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出现了跑反现象,即根据地群众为了躲避敌人的疯狂进攻而采取的背井离乡的逃难行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党的领导特别是地方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薄弱;根据地生产萎缩,经济枯竭,群众生活无着;国民党军队和反动地方武装对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残酷虐杀;群众信任红军,衷心愿意跟着红军进行斗争,同时依靠红军取得最低的生存需要.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群众跑反成为反"围剿"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深入发展,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蒋介石极端恐慌。他急忙调兵遣将,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连续不断的反革命“围剿”。红军则进行了反“围剿”的活动。“围剿”和反“围剿”,成了十年内战的主要形式。面对着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和有着帝国主义国家支持的强大的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相似文献   

14.
从1930年5月全国红军会议至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红军初步实现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第一次军事战略转变.但随着第三次"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左"倾领导人奉行积极进攻战略,强调通过所谓"正规战"夺取中心城市,红军的军事战略转变进入曲折发展时期.赣州战役和漳州战役正是这一时期阵地战和运动战两种正规战的典型代表.这两场战役,充分体现了红军第一次军事战略转变的曲折性.  相似文献   

15.
红军时期,国共两党的斗争采取了以“围剿”和反“围剿”为主的形式。国民党军队企图重兵剿灭红军,红军则以反“围剿”的形式不断打破敌人的进攻,两支军队展开你死我活的撕杀,创作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幅起伏跌宕、精采纷呈的战争场面。在这场激烈的军事斗争中,形成了国共两党不同的作战思想。对这两种不同的作战思想进行必要的比较研究,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一、两种作战思想的形成过程从宏观上考察,红军作战思想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以第三次反“围剿”为标志,之前为创立形成阶段,之后为完善发展阶段。1927年共产党领导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主编《红星》报期间,《红星》报呈现出如下特色:一是重视党和红军的理论武装工作,有针对性地指导党和红军的理论学习。二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设法宣传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三是坚持围绕行军作战这一红军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教育。四是重视对红军纪律和法制建设工作的宣传。五是重视红军的文化工作,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六是重视对军民关系工作的宣传,及时反映人民支持红军、红军热爱人民的军民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央苏区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在江西永丰县的龙冈.龙冈大捷,是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奠基之战.没有罗坊会议“诱敌深入”的重大战略决策,就没有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罗坊会议前后曾争论迭起,毛泽东运筹帷幄、决策拍板,彭德怀鼎力支持、策应启动,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团顺利合兵、东渡赣江,红军主力实施战略退却、小布集结,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18.
☆撤离湘赣苏区 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屡战不利,被优势之敌压迫到闽赣边境,中央苏区打破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已经不大了.6月份以后,毗邻的湘赣苏区也在逐步萎缩.在这种情况下,苏区如何坚持斗争?红军如何行动?大家都在思索着.  相似文献   

19.
曾照平  薛忠友 《国防》2008,(6):85-88
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与国防杂志社联合主办江西省赣州市,简称赣南,是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所在地,是红军五次反"围剿"和三年游击战争的主战场,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生活、战斗过。  相似文献   

20.
褚银 《国防》2007,(4):73-76
第一次"围剿"的失败,使蒋介石大为震惊:"朱毛决非等闲之辈!"为了不给红军以喘息的机会,仅隔4个月,他就组织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蒋介石设想"在三个月内消灭共军",以便给他即将戴上的总统桂冠添上一道炫目的光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