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4,(6):5
正我的"百科全书"■四团读者张万成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除了闲暇时间自己翻看,还把杂志推荐给连队其他政工员。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在阅读杂志时一面读一面做笔记。每年年初,我还会把上年全年的杂志装订起来,并把它当作指导我工作的"百科全书"珍藏。在不断  相似文献   

2.
《兵团建设》杂志出100期了。我作为兵团人及《兵团建设》杂志的读者,自然为兵团事业的发展和《兵团建设》杂志的成长而高兴。尤其是因为我对杂志的初创有所了解,有所经历,所以对她的发展壮大更是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正式被中国民兵杂志编辑部聘为特约记者。那一刻,我无比的欣喜和激动。我知道,这既是一分鼓励,更是一分鞭策!是《中国民兵》杂志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是它帮我圆了记者梦。  相似文献   

4.
李波 《中国民兵》2007,(6):38-38
1999年毕业后,我当了预备役舟桥团的一名排长。对预备役工作一筹莫展时,我请教指导员,他给我传授了许多预备役工作的经验体会,还送给我10本专业书刊,让我业余时间看一看。这些书刊中就有一本《中国民兵》杂志,我把这本杂志稍一翻阅,它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不少知识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之后,我就到团阅览室里借来《中国民兵》杂志,以后是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5.
我刚任福建连城县委书记并兼任人武部党委书记时,对民兵工作不熟悉,我借助权威刊物——《中国民兵》杂志,指导工作。例如,我上任后,为民兵工作现场拍板解难题近百件,就是从《中国民兵》杂志上学习和借鉴来的。《中国民兵》杂志指导我县民兵工作上了三个台阶,还受到了省、地的表彰。我还十分注意《中国  相似文献   

6.
来信     
《武警后勤》2001,(6):16-17
我是一名武警部队长期从事军需工作的机关助理员,也是贵刊的一名老读者。自1989年《武警后勤》杂志增刊刊登我的“处女作”以来,我就开始认识《武警后勤》杂志,逐渐了解《武警后勤》杂志。时间不久,我就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她,爱上她,把她当作我的良师益友。从此,我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对她情有独钟。同时,为办刊人员所付出艰辛的汗水,编出这样一个优秀刊物而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听到《环球军事》是在2004年年底。那天已是征订杂志的最后一天。我正准备把处里订阅相关杂志的征订单交到收发室,突然传来一个急切而熟悉的声音:“等一下!”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副处长。“再加订一本。”他说着走到我身边,交给我一张纸。我心里想, 处里订了好几本军事杂志了,又加一本啊?好,能多看看了,想着就加在征订单的后面了。  相似文献   

8.
自从我当上政委,《西南民兵》杂志就如同我的良师益友。我把杂志上刊登的经验和做法,运用于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单位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我本人也被成都军区评为优秀旅团主官。《西南民兵》就像一名无言的老师,时刻指导帮助着我,助我成长进步,成了我工作生活  相似文献   

9.
张军 《中国民兵》2008,(9):11-11
我的父亲是一名“老武装”,曾任人武部政工科长。在人武部大院里长大的我,白幼就喜欢阅读父亲带回的每一期《中国民兵》杂志。在《中国民兵》杂志的熏陶下,我走上武装工作岗位。如今,这位“无言老师”陪伴了我整整20年。  相似文献   

10.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7):5
增长见识的"好老师" 十三师读者赵宝山我第一次接触《当代兵团》(当时还是《兵团建设》)是3年前的事。那时,我刚刚到十三师新闻中心工作。上班第一天,我看到办公室放着几本《当代兵团》杂志,就随手翻阅,当时我就被杂志中精彩的报道吸引。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养成了阅读《当代兵团》的习惯。每当有新的一期《当代兵团》杂志到来,我总是第一个抢着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学习新闻稿件的写法。当我外出采访完,面对采访  相似文献   

11.
编读互动     
回音壁吉林省长春市 卢东彪:我觉得《环球军事》的漫画插图非常少。我很喜欢漫画,画得也很好。我可以给你们投稿吗?当然可以,我们欢迎你的来稿!如果你的画稿符合我们杂志的要求,我们会刊登出来和大家分享。重庆市潼南县 熊家深:“编读互动”栏目能不能另用纸张?剪下来会损伤杂志。上次我因为舍不得撕杂志,用了半节课的时间才全部抄下来。谢谢你这么珍惜《环球军事》。不过,你可以把“读者调查表”复印填写好后再寄给我们,这样就不会损伤杂志了。上课时间很宝贵,要好好听课哦!云南省潞西市 吴玉龙:我是一个山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人武干部,又是咱《中国民兵》杂志的热心读者。几年来,我感到,现在的《中国民兵》杂志发行手续太多,致使每月9日出版的《中国民兵》杂志,经过邮局、铁路再经过省市邮局、铁路等多层次的烦杂手续,到我们手中最快也是下月中旬,一些边远省份的县(市)人武部门,常常要1个半月后方能收到杂志。这样,造成我们看不到当月的杂志,想用  相似文献   

13.
编读互动     
河南省焦作市王科科:我爱好军事,酷爱阅读各种军事刊物,贵刊更是一份让我心跳加速的好杂志。每次阅读我都用笔一字字记,用心一点点感受,生怕那“字字千斤”的文字和气势磅礴的图片被遗漏。有一次,我把《环球军事》带到教室看,一下子吸引了四五个同学来抢着看,还有同学拿钱来买,结果搅得我也没看成。本来我再也不想把杂志拿到教室看了,但又觉得没人和我分享此杂志,感触就不深,也没有乐趣,更辜负了《环球军事》的价值。另外,我还有点小小的  相似文献   

14.
结识《中国民兵》是1993年,那时我还是人武部的一名勤务员,每天负责收发各类报纸杂志。也许是我从小崇拜军人、崇尚军旅生活的缘故,在众多的杂志中我对《中国民兵》情有独钟。每到杂志发行之时,我那颗期望的心就开始不安分,犹如热恋的情侣渴求  相似文献   

15.
回想起《西南民兵》伴随我度过在云瓦村民兵连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3年的日子,就激情涌动,久久不能平静……那是2002年2月26日,组织上派我去云瓦村当民兵连指导员。当时我感到很纳闷,心想自己没有当过兵,也未受过军事训练,怎么去开展民兵工作。这时,镇武装部长赵兴明递给我一本当年第二期的《西南民兵》杂志,他说:“这是一本好杂志,对你会有帮助的。”当晚,我一口气将这本杂志看完,真是受益匪浅。由此,我开始从事基层民兵工作。  相似文献   

16.
22年的情结     
马增民 《中国民兵》2007,(10):45-45
那是1985年5月,军队精简整编,我从河南省洛阳军分区调入南阳军分区。从事基层武装工作。也就是从1985年10月《中国民兵》杂志诞生的那一天起,每一期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杂志,我都细心阅读,每篇文章都是我工作上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我转业到乌兰县人武部工作。自从我接触到《中国民兵》杂志后,渐渐地使我迷上了写作,总盼望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天变成铅字。起初,我学着写稿件,写出的稿件消息不像消息,通讯不像通讯,文章条理不清,被人说成“四不像”。在挫折面前,我没有气馁,为了尽快入门,我把杂志上特别好的稿件剪下制成剪贴本,还把自己写出的稿件与杂志上的稿件进行对照,查找自己稿件存在的不足,经反复修改后把它投向杂志社。  相似文献   

18.
值得一读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杂志内容丰富,不仅有组织、党建方面的文章,也有关于职场、法律、致富等方面的内容。今年,杂志为庆祝兵团成立60周年,还专门开辟了"辉煌60年"、"老兵列传"等栏目,内容厚实、有深度,让我觉得杂志越来越值得一  相似文献   

19.
我至今保存着已经翻旧发黄的1991年2月、3月、4月、5月份四期《中国民兵》杂志。是这几本杂志最终使我走进了人人羡慕的军事机关。 1991年3月的一天,刚退伍回乡的我正在村医疗室值班,民兵营长从乡里开会路过,想拿点药。我一看他手里拿几本从未见过的《中国民兵》杂志,就借来看了看。营长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对我说:“你不是喜欢写作吗?以后能不能帮我们写点民兵方面的稿  相似文献   

20.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20):5
不解之缘三十四团读者龙进一次,在朋友家中无意翻阅了《当代兵团》杂志,从此我就与《当代兵团》结下了不解之缘。杂志信息量大,内容贴近基层,每一期我都认真阅读。我最喜欢内容丰富、观点敏锐的"廉政时空"栏目,一个个案例时刻警醒我们党员干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在我的推荐下,我们连的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代表一起学习《当代兵团》杂志,连队喜欢阅读《当代兵团》的党员也因此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