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爱而知其恶”与“知人善免”邹大勇唐朝宰相魏征在《遗表稿》中说.「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乡憎之见,所宜祥审。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可以兴矣。」魏征这里所说...  相似文献   

2.
勿以恶小而为之王振兴三国时的刘备,在遗嘱里这样叮咛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话流传至今,人们仍感到道理深刻。善恶之别,界限分明,善虽小仍是善,恶虽小仍是恶。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小可以变大。眼前的恶小虽然不足挂齿,等将来闹大时却贻患无...  相似文献   

3.
杨林 《政工学刊》2013,(11):68-68
孟子曾说:“口言善身能行之,国之宝也;口不能言善身能行之,国之器也;口能言身不能行之,国之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之妖也。”孟子的话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像上级忽悠下级的现象便是如此。有的领导对下级封官许愿,开空头支票;有的领导对下级的困难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有的领导言行不一甚或相悖,或说得多做不到,甚至没有做还要作秀。诸如此类的忽悠不仅会污染社会环境,而且还会加害于己。  相似文献   

4.
娇滢 《环球军事》2013,(14):63-65
有一种看不见的精神渗透于整个民族,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这种精神,它使人们无论善与恶都打上了这种烙印,并经过不同时代人的传承,形成民族的特征。康德和黑格尔是德国哲学传统的象征,笛卡尔和伏尔泰是法国思想的代表,洛克和伯克是英国政治思想的象征,威廉.詹姆斯和约翰·杜威则是美国式理性问题研究方法的典型。法圈的独特性,凝聚在巴黎的凯旋门下,它默默诉说着当年的血与火、生与死、罪与罚。  相似文献   

5.
知识是思想品德的﹃催化剂﹄赵言舟赵磊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一个人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和伦理观念?这些问题都是可以从其知识储备中找到答案的。知识与人的思想品德之间具有三种规律性的相互关系:一是正向关系,表现为“正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摧锋直指前无强阵──晋宋名将王镇恶贾雪枫王镇恶(373~418),东晋末名将。北海剧(今山东昌乐西)人,前秦宰相王猛之孙。幼随叔父曜归晋,流寓江南,客居荆州。其间,他“颇读诸子兵书。论军国大事”;“意略纵横,果决善断”(《宋书·王镇恶传》)。晋安帝义...  相似文献   

7.
前提假设反映了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体制建立的理念与核心价值观,是体制设计和任务建立的理论基础。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体制设计的前提假设包括:维修主体的人性有善有恶,维修行为主要体现为经济人模式,军方具有有限维修能力,装备维修保障系统是开放的多主体复杂适应系统。最后,对加强我军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体制建设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民兵文摘     
日本为何不把战犯当战犯日前,靖国神社妄称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不是战争罪犯。明明是侵略他国,却死不认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要从日本民族特性中寻找答案。日本人的价值观不强调恶与善、好与坏,所强调的只有等级,特别强调忠于国家。靖国神社之所以为战犯张目,无视被侵略国家人民  相似文献   

9.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把人分为三种,德才兼备者为圣人,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德者为小人。荀子把入分为三类,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之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之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之妖也。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用君子和小人两极分化的标准,简单进行人生分类。应该结合社会实践解读人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规范,它是民族的灵魂、感情的纽带和团结的基础,能形成一个民族国家巨大的凝聚力,成为推动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起着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蔚蓝色的星球旋动着跨世纪的曙光。 广袤的中华大地盛开着瑰丽的精神文明之花。 当时代的巨轮扬帆驶进21世纪的港口时,蓦然回首,追溯中华民族历史沿革的轨迹,人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灿烂文化、优良传统和高尚道德,从而造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无论过去和现在,民族精神的火炬始终照耀着自强不息的华夏大地。 什么是民族精神呢?民族精神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活动特点和一般的社会心理状态。民族精神不仅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而且是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2.
《论语》记载,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贡再问:"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贡问孔子:"一个乡的人都称赞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子贡又问:"一个乡的人都讨厌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行。最好是一个乡的好人都称赞他,一个乡的坏人都讨厌他。"两千多年过去了,孔子的话对今天我们如何考察识别干部仍有借鉴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先秦思想家孟子认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老百姓的俗话也说,做人应该“名利放两边,道义放中间”。圣贤与草民强调的都是,做人要有一颗明辨是非善恶的心。然而,日本外相麻生太郎近来却频频大放厥词,全无半点是非善恶之辨——麻生太郎2月4日下午在福冈市发表演讲时,美化日本在对中国台湾实行残酷殖民统治时期推行的“皇民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真、善、美的统一 3.1 马克思主义整体就是哲学之真、政经之善、共产主义之美 通常说,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但这三者不是分离的,而是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的胚胎就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它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全部的理论“密码”。从总体上看,这里有哲学之真、政治经济学之善、共产主义之美;从哲学上看,这里有辩证唯物主义之真,历史唯物主义之善,实践的唯物主义之美。  相似文献   

15.
议“得”     
得,是指得到、取得、获得之意思、之目的;是得意、得心、得美之心情、之愉悦。得,人生之本性、生活之需要、人人之所求,可谓求“得”之心人皆有之。不过,“得”有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中的英雄,大多数是不谋的。他们做事,只是出于一种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价值判断:对的,就去做,错的,就不做;善的,就去扶。恶的,就去打。见义勇为,容不得反反复复的算计。鲁智深就是不谋的典型。就做事而言,鲁智深有两个特点:一,做前三不: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二,做后三不:不悔,不怨。不惜。不悔已做的,不怨受惠的,不惜失去的。  相似文献   

17.
李聪 《中国军转民》2023,(16):63-64
荀子的人性论思想作为其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术界对于荀学争议较多的地方。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基于时代背景提出“性恶论”的观点,主张人性有恶,并强调通过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来改变人性中恶的成分进而建设有序社会;在性恶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化性起伪”“隆礼重法”等思想,目的是使人性实现由“恶”到“善”的转变。在当下研究荀子人性论思想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其勇于批判的精神、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以及强调法制建设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8.
记载孔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天,子张问孔子,一个做官的人应该如何从政呢?孔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意思是说,要做好官,就应该“尊五美”而“屏四恶”。所谓“五美”,一是“惠而不费”。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就是说,一个做官的人,掌握一定限度和范围的权利,做一些关系老百姓利益的好事,并在自己的权限之内,是举手之劳的事,为什么不做呢?“身在公门好修行”,能办又不费什么力气,就应该办。二是“劳而不怨”。“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一个做官的人,既然选择了为民做主的仕途之…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是一个富有幽默感的民族,开朗乐观、善开玩笑。他们的幽默、机智、灵敏,恰到好处,不带丝毫恶意。日常生活中,俄罗斯人的笑话总是信手拈来,自然贴切,毫不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有关读书重要性的论述很多,最形象、朴实而又深刻的,莫过于古人刘向所言: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明代于谦有七言绝句说得也蛮贴切:"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当代作家王蒙对读书的感受更为具体实在,他说:"读书是学习。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是一种探密,学习就如破案,自然界与人生的秘密隐藏得扑朔迷离,就像不容易一时破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