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节决定成败,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论断。无论是在工作生活中,还是在为人处事方面,对细节的把握和处理确实在事情的成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密工作尤重细节。阿莱曼战役中的炮兵伪装和我国的"照片泄密案"就是两个典型的例证。1942年9月,英军在北非阿莱曼对德军发起了反攻。在反攻过程中,英军工兵  相似文献   

2.
1942年8月底,在北非的阿拉姆哈勒法战役中,德军将领隆美尔轻信地图,选择的进攻路线已被沙漠覆盖,致使整个战役失利。 1942年8月,隆美尔指挥的非洲军团经补充后,准备对英军坚守的阿拉曼防线再次发动进攻,以便打破战场的僵局。隆美尔分析了英军的防御部署后,认为阿拉  相似文献   

3.
张弛 《环球军事》2009,(2):44-45
二战时,英国精锐部队SAS(英军特别空勤团)的前身刚组建完毕便被投入到北非的战场。当时正值英军第8集团军准备发起对隆美尔非洲军团的总攻,这次战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行动”。  相似文献   

4.
阿拉曼战役(’Alamein,Battle of EI)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于1942年10月-11月在埃及阿拉曼地区对德、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2年6月.隆美尔率德国非洲军团击败英军.迫使其退守亚历山大港以西100余公里的阿拉曼地区。8月底.德意军对英军阿拉曼防线南段进攻失利.转入防御。中旬, B.L.蒙哥马利接任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后. 力主以进攻将德意军队赶出北非.并着手补充兵员和装备.进攻发起前.英第8集团军(辖第30、第10、第13军.共7个步兵师. 4个装甲师、5个旅.坦克1029辆、火炮2311 门、飞机750架.总兵力19.5万人)在阿拉曼地区由北向南展开.企图以主力在战线北段实施主要突击.首先由第30军突破对方防线.随后由第10军实施纵深突击,歼德意军主力于滨海地区;由第13军在战线南段实施辅助突击。德意军(8个步兵师、4个装甲师,1个高地师、1个伞兵旅.坦克489 辆.火炮1219门、飞机675架.总兵力10. 4万人)采取纵深梯次配置.企图依托支撑点式环形防御与大面枳布雷相结合的坚固防线,阻滞和粉碎英军进攻。  相似文献   

5.
人们不会忘记不久前科索沃出现的惊险一幕,1999年6月12日凌晨一支200人组成的俄维和部队在北约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突然进入科索沃首府,占领了普里什蒂纳机场,与4小时后赶到的400名英军对峙。当时北约司令美国的克拉克曾下令英军司令杰克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掌握坦克大战中的主动权,德国人另辟蹊径,和盟军玩起了"不公平"的游戏,在战场上频频使用88mm高射炮伏击盟军坦克,屡屡得手.特别是1941年6月,德军在88mm高射炮的帮助下成功击退了英军对北非重镇萨卢姆的进攻,英军240辆马蒂尔式重型坦克被击毁123辆,其中2/3是被高射炮击毁的.当一名被俘的英军指挥官发现摧毁英军先进坦克的竟是88mm高射炮时,愤愤地说:"这太不公平了,竟然用打飞机的高射炮来打坦克!"  相似文献   

7.
“飞镝战术”封锁苏伊士运河1941年2月,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驻北非远征军司令,统一指挥德、意兵团。抵达利比亚的黎波里后,隆美尔从3月24日开始发动向埃及的进攻,准备夺取苏伊士运河,切断英军依赖运河实施的作战保障。为此,隆美尔制订了两套作战方案,一是以坦克装甲部队进攻并夺占苏伊士运河岸,特别是塞得港;二是出动空军部队对英军进行运河运输的“老虎计划”实施打击。因为1940年夏秋时节,德国第10航空军参谋长哈林豪森少校及首席作战参谋科瓦列夫斯基上尉首创了德国新型He-111轰炸机的“飞镝战术”,即  相似文献   

8.
<正>战斗中的使用北非和地中海战区1942年6月21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与罗斯福总统的战略会议中,温斯顿·丘吉尔首相得知托布鲁克要塞最终被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攻陷的消息。罗斯福问道:“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你们?”丘吉尔回答说,北非的英军迫切需要新型“谢尔曼”坦克和新型M7 105毫米自行榴弹炮,罗斯福随即表示同意提供这些装备。由于英军坦克部队在与非洲军团的作战中面临战术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二战初期,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军队曾经横行一时,横扫一片,惟独意大利法西斯的军队屡屡受挫,没有取得过一次巨大而又巩固的胜利。首战法国,占有绝对优势的意军竟然没能使法军后退一步;再侵希腊,却被打得丢盔卸甲,不久就被迫转入防御;抢占北非,除了克伦之战打得还算顽强,意军几乎每战必败。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北非意军总司令巴尔博元帅的座机竟被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东非战役中意军精锐部队的一个营竟然向一个英军士兵投降,成为了二战史上的奇闻和笑谈。那么,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呢?  相似文献   

10.
张民 《军事历史》2016,(1):24-26
英军"皇家格罗斯特团"是一支王牌部队,参加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历经数百次战役战斗,战斗力颇强,该团在我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被歼灭。作者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5军194师作战科参谋,参与了对该团团长卡恩斯的审问。本文详细描述了该团在朝鲜战场上覆灭的全过程,弥补了我军战史关于这段历史语焉不祥的缺憾。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制空权问题是缅甸战场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盟军北非战场获得的制空权是用放弃缅甸战场的制空权换来的;中国远征军以其悲壮的失败换回英军在北非战场的决定性胜利。从整个欧亚战局密切之关系而论,1942年的缅甸战场同北非战场、西西里登陆、库尔斯克会战存在着必然之联系,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军事贡献正是从这种关系中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末解密的官方文件表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加坡保卫战中,以英军为首的驻新加坡守军在战役开始的7天内就有多达上万名士兵临阵脱逃或投向日军,占新加坡守军总兵力的十分之一还多,创下了英军历史上投降规模最大的纪录。  相似文献   

13.
提起游击战,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中国革命战争中我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的声势浩大和神出鬼没的游击。不过,在美国历史上也有过游击战,而且运用得还相当成功。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萨拉托加”战役结束后,美北方战场陷入僵持状态。英军针对美南方亲英势力较大的特点,于1778年开始以占领南方为目标的战役。1780年8月“坎登”战役美军失败后,英军便占领和控制了整个南方。鉴此,华盛顿提议由格林任美国南方战区司  相似文献   

14.
“支座”行动是二战中英军为了彻底解除马耳他要塞的物资补给困难,进一步发挥该要塞在破坏德意通往北非的海上运输作用,而实施的一次重要行动。这次行动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德意联军的毁灭性打击,一度处于失败的边缘。但就在英军处于绝望的时刻,“支座”行动却“起死回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而胜利的关键居然是一个让德意联军和参加行动的英军同感困惑的“离奇”命令。  相似文献   

15.
北非登陆战役是1942年11月英美等同盟国军队在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地对维希法军、德军实施的登陆作战行动,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该战役是同盟国加强地中海制海权和北非主导权的关键战役,为彻底打败德军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奠定了基础。盟军发动该战役的主要经验教训:注重从大战略高度运筹战争,军事行动服从政治需要;注重保守秘密和战略欺骗,达成战略战役突然性;注重外交攻关和争取内应,保证登陆作战顺利进行;注重统一指挥和联合作战,提升作战指挥效率。但同时,盟军也存在作战准备不够充分,低估了登陆作战实际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5月17日,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宣布,奥巴马提名美国陆军中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联合参谋部主任柯蒂斯·斯卡帕罗蒂晋升为四星上将,并担任驻韩国美军司令,以接替即将退休的现任驻韩美军司令詹姆斯‘瑟曼上将。如果提名得到美国参议院通过的话,斯卡帕罗蒂将成为美军历史上第23位驻韩美军司令。南欧北非“初露峥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粉碎麦克阿瑟"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狂妄企图,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25日,集中9个军30个师的兵力对敌发起第二次战役.战役决心以志愿军第38军、第42军首先歼灭德川、宁远的南朝鲜第2军团主力,打开战役缺口,割断东西两线敌人联系,尔后向价川、顺川、肃川方向实施战役迂回,切断敌西线重兵集团退路,配合主力歼灭美军2~3个师;东线志愿军第9兵团在战役打响后迅速围歼美陆战第1师两个团于长津湖地区,尔后在运动中寻机歼敌.  相似文献   

18.
鏖兵英帕尔     
英帕尔战役是二战时期英国军队在印缅战场上取得的最辉煌的一次胜利.按照盟军东南亚战区司令蒙巴顿的说法,这次战役所消灭的日本军队数量,超过了当时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任何一次战斗.然而,相对于其他战场的战略转折而言,英帕尔战役来得较晚,所以在二战史上的知名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19.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3,(11):70-70
18世纪,英法争夺北美殖民地处于白热化状态。那个年代相互打招呼的方式很特别。1759年7月,英军秘密在尼亚加拉河东岸法军要塞附近部署了一个炮连。这天早上,英国人发炮“通知”法军。一发炮弹画着弧线,正好落进了法军要塞司令卧室的烟囱。好在那个时候还是实心弹,这发神奇的炮弹顺着烟道落下,然后径直滚到了司令的床前,真够吓人的。  相似文献   

20.
邹伟杰  张炜 《国防》2005,(4):71-71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掌握坦克大战中的主动权,德国人另辟蹊径,和盟军玩起了“不公平”的游戏,在战场上频频使用88mm高射炮伏击盟军坦克,屡屡得手。特别是1941年6月,德军在88mm高射炮的帮助下成功击退了英军对北非重镇萨卢姆的进攻,英军240辆马蒂尔式重型坦克被击毁123辆,其中2/3是被高射炮击毁的。当一名被俘的英军指挥官发现摧毁英军先进坦克的竟是88mm高射炮时,愤愤地说:“这太不公平了,竟然用打飞机的高射炮来打坦克!”其实,兵家用兵,向来讲究以奇制胜,战争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游戏。德国人敢于打破常规,把用于打飞机的高射炮拿来打坦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