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10年3月26--28日,黄海海域某靶场。随着塔台指挥员一声令下,一架架携实弹的战机凌空出击,展开对某海上目标的突击。空中,一批批战机正轮番实施复合攻击;靶场上,一个个目标瞬间灰飞烟灭;海上“敌”舰艇编队被——快速捣毁。这标志着海军航空兵某飞行团首次组织的一场在陌生环境和复杂电磁背景下对海上目标突击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两栖作战是海军陆战队的基本作战方式。受海岸条件的限制,在运输舰不易靠岸的地区,海军陆战队往往采用两栖突击车(AAV)机动兵力和登陆突击作战,两栖突击车便成为登陆作战的关键装备。传统的两栖作战及作战方式的发展传统作战模式的弊端在先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常规两栖作战机动概念中,使用两栖突击车从海上发起攻击时,兵力投送被分为3个阶段,即运输舰在海上的机动、从运输舰到海岸的机动和在岸上的机动。由于受  相似文献   

3.
突击兵力是海上战斗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其使用方案的优选直接影响海战的胜负.根据突击兵力方案由多因素影响.具有多目标特性,结合多目标决策理论对突击兵力使用方案的评价优选进行了研究.构筑了突击兵力使用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给出了相应的权重,建立了方案优选的最大最小加权偏差法,确定了方案的评价选取模型.该模型的确立对于突击兵力使用决策的科学化、自动化和规范化将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海上作战指挥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动力飞机的出现,战争形态从平面线式作战扩展到纵深立体作战。在随后的百年中,空中军事力量崛起,并向着海上和陆地逐步渗透。随着空中力量的发展壮大,以空降兵为基本力量实施的空中机动突击作战愈加受到重视,广泛渗透到地面(两栖)部队的作战行动中。现代局部战争强调速战速决,空中机动突击作战无可争议地被推向了战争前台。空中机动突击作战是在火力突击的基础上,以空中机动方式实施的远距离、大纵深、陆空联合的快速机动作战  相似文献   

5.
自美对阿富汗发动军事打击以来,以直升机搭载步兵实施空中突击作战,便成了美军进行地面战时的一个“撒手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美军实施的空中突击作战常常是损兵折将,特别是3月4日,美军一战便搭进了一架直升机和7名士兵的性命,再次暴露出了空中突击作战的种种弱点。 美军认为,空中突击作战具有快速、灵活、突然、连续等特点,能迅速将兵力兵器集中使用于某一重要地域,形成战役战术优势,加快  相似文献   

6.
王者就要有王者的风范。要说王伟国有王者风范,那是因为,他常常能做到弹无虚发。凡称王者,都有其过人之处破官兵们誉为"突击王"的新疆军区某炮兵团突击炮连士官王伟国貌不出众,技却惊人:一手某新型突击炮的射击绝活儿,不仅在团里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就是在整个军区,也少有对手  相似文献   

7.
从实践需求出发 ,建立了空中突击效果的预测模型 ,旨在对特定目标在某一时刻遭到突击后 ,预测其在任一后续时间点上所产生的突击效果 ,以便为计划人员有效使用战役突击力量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8.
夏日的一天晚上7时20分,随着一颗绿色信号弹划破夜空,一架架“飞豹”战机拖着长长的尾焰,依次出击,直刺苍穹,这是东海舰队某飞行团着眼未来战争需要,锤炼夜间海上低空突击能力的一个镜头。近年来,这个飞行团把提高部队夜间海上低空、超低空突击能力作为打击敌人保全自己的有效手段。为此,他们敢于超越自我,挑战技术极限,突破飞行“青纱帐“,着力锤炼飞行员“浪上飞”,“夜老虎”的过硬本领,先后完成了夜间双机、多机低空和超低空攻击等高难科目的训练,使一架架“飞豹”战鹰成为一只只夜空飞豹。  相似文献   

9.
两栖作战环境下装甲突击车战斗效能指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两栖装甲突击车战斗效能指标体系,战斗效能主要由攻击能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指挥通信能力组成。根据海陆作战环境的特点,分别提出了陆上作战和海上作战的战斗效能指标体系。研究了海陆作战环境下的两栖装甲突击车战斗效能指数的计算方法,并分别计算攻击、机动、防护、指挥通信各能力的指数和系数。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各型两栖装备的效能指标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可用于装备作战使用研究和作战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10.
5月中下旬,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迎来了数十名训练有素的“客人”,他们是来自全军部分特种部队的8个代表队的优秀骨干,在这里进行为期4天3夜的“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模拟演练。笔者有幸跟踪海军代表队进行了拍摄采访。不能不说的背景背景一:提到“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不得不让我们把思绪的镜头拉回到战火纷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个叫爱沙尼亚的小国,被某军事强国占领。该国流亡在芬兰的爱国者组织了一支突击队,由海上登陆,重返家园,险情不断,最后与占领军进行了一场激战,双方伤亡惨重。后来,爱沙尼亚为  相似文献   

11.
美军的空中突击作战,不但十分依赖高技术空袭兵器,而且也十分重视突击方式的研究与运用。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来看,美军空中突击作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合成突击合成突击,就是将隶属于不同军(兵)种的不同型号、不同功能的空袭兵器,在统一指挥下合理编组,形成功能齐全的空中作战系统,以整体力量协调一致地完成空袭作战任务。这是美军空中突击作战的基本突击方式。  相似文献   

12.
常规的导弹火力打击都是按计划、分波次进行投送,时效性和灵活性不强。将突击时机的选取作为火力决策过程中一个单独的环节进行研究,建立了首次火力突击时机的指数计算模型,推导出了两次火力突击之间时间间隔的分布函数,并给出了第二次火力突击时机选取的计算模型,为量化常规导弹火力突击时机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火力打击的时效性和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3.
<正>联合训练,难在联合,也贵在联合。2019年5月2日至9日"蓝色突击-2019"中泰海军联合训练,向我们展示了两军友好务实合作、增强两国海军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的能力。此次联训与以往相比,内容更实、联合更紧。不论是从以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面突击装备在陆上突击作战中的作用,从武器系统架构、目标探测、武器控制、火力打击4个方面研究了地面突击装备武器系统国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地面突击装备武器系统需要重点研究的开放式体系架构技术、全天候立体化态势感知技术、高精度智能化武器综合控制管理技术和多样化火力打击集成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技术途径,对于地面突击装备武器系统发展的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美军计划执行办公室最新发布的计划,美军正在加速研制更换陆军装备的XM8突击步枪。美国皮卡汀尼兵工厂研究所的单兵武器项目负责人克拉克称,美国陆军已经为陆军测试与评估司令部定购了200支XM8突击步枪,定于2003年第四季度进行测试,XM8有望快速装备部队,成为美军的主要突击步枪。更新换代成为XM8突击步枪的研制内因美军是拥有世界最先进武器的一支军队,一直很重视武器的研制、使用和发展。90年代初,美陆军就打算更新换代手中的轻武器,于是在1994年就开始了对XM29OICW理想单兵战斗武器的投标和招商,在1996年便开始研制。然而随着军…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2003,(4):54-55
美国海军由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两个独立的军种组成。海军可分为舰艇部队、舰队航空兵、海上勤务部队和岸基部队4个兵种。目前,海军编有两洋舰队,即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11个航母战斗群,10个舰载机联队;主要装备有84艘潜艇、143艘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含航空母舰11艘、导弹巡洋舰31艘、导弹驱逐舰52艘、导弹护卫舰49艘)、2900架飞机(作战飞机1728架)、1500架直升飞机(含武装直升飞机487架)。 海军舰艇部队包括水面舰艇部队和潜艇部队,是海军的战略军团,均编入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战略集团,作战舰队可独立实施各种大型战役。美国海军共编有5个大作战舰队。太平洋舰队编有第3(负责太平洋战区)、第7(负责西太平洋战区)和第5(负责印度洋、波斯湾和红海战区)等3个作战舰队,大西洋舰队编有第2(负责大西洋战区)和第6(负责地中海  相似文献   

17.
突击步枪是士兵必不可少的作战武器,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士兵的作战能力和生存机会,对战斗的胜利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许多国家不遗余力地研制全新的突击步枪。下面以俄罗斯AN-94和AK107/AK108、新加坡SAR-21、以色列TAR-21、南非CR-21以及比利时F2000等突击步枪为例,分析现代突击步枪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海军陆战队某突击车营,是一支经历过4次换装的英雄集体,在未来海战中担负着登陆突击的高难任务。成立以来,该营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演习和迎外军事演练任务,多次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从严治军、装备保障、基层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在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仪式上,该营部分官兵驾驶新型两栖战车接受了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检阅。  相似文献   

19.
针对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现实需要,分析了陆军地面突击作战能力需求,从作战要素、网络系统、通用平台、标准化模块、关键技术5个方面,提出了陆军新型地面突击系统构想,为推进陆军武器装备发展进程、快速提升陆军作战能力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地突击是空军航空兵的重要作战样式.计算和判断我机各种作战效能是指挥员规划突击兵力、确定弹药储运和判断战损抢修需求的重要的依据.从单架次飞机突击敌固定目标的行动特点分析入手,建立了一组反映突击行动效果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具体算例给出模拟结果.该方法简单、实用,可为指挥员规划突击兵力提供定量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