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载人航天     
《国防科技》2002,(5):82-82
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航天器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航天活动。适合人生活和工作的航天器统称为载人航天器,如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  相似文献   

2.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使美国载人航天计划走到了必须做出慎重抉择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成功发射了4艘神舟宇宙飞船,将要发射5号神舟载人宇宙飞船,那么“人类飞天为哪般?” 中科院院士王希季详细阐述说,陆、海、空、天是人类活动的四大疆域。陆,指陆地,对一国而言就指其领土。海,指海洋,对一国而言,主要指其领海。空,指包围地球的稠密大气层,一般默认其高度为航空器所能达到的最高高度(几十千米),对一国而言就  相似文献   

4.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浸透着三秦儿女的心血和智慧。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陕西省有40多个单位参与了工程的研制、建设和测控。  相似文献   

5.
从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首次乘航天器进入太空,到目前载人航天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人类已发射了3种载人航天器,即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一种用火箭发射到地球轨道上作短期飞行,在完成特定任务后再返回地面的载人航天器,一般为一次性使用。俄罗斯(前苏联)载人飞船共发展了三代,第一代叫东方号,共发射6艘;第二代叫上升号,共发射2艘;第三代叫联盟号,共发射了80余艘,目前仍在服役,并承担着国际空间站救生飞船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隆重举行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刘东生院士、王永志院士国家最高科学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奖金为500万元。这是全体航天人的荣誉。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为新设立的奖项。这是根据2003  相似文献   

7.
载人航天的军事应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事航天员所发挥的作用,因此美国空军长期以来一直注意研究军人在航天中的作用。从最早的“X—20”、后来的“载人轨道实验室”(以前已经介绍过),直到现在的航天飞机飞行,美国空军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试验。本文介绍美军利用航天飞机,以及准备利用国际空间站来完成的两个军事航天员计划。“载人航天工程师”计划1979年,美空军制定了一个“载人航天工程师”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培养  相似文献   

8.
"神十"上九天揽月助推军民结合事业腾飞一、神十飞天完成三大任务为建空间站积累经验北京时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相似文献   

9.
向祖国致敬     
金秋是美丽和收获的季节.2005年的秋天,全国人民期待已久.全世界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表明,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又有了巨大的进步。在这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刻.我谨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向执行飞行任务的两位航天员以及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的全体科学技术人员、干部职工、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表示衷心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0.
"——自强是基础——求实是精髓——创新是灵魂"北京时间6月26日8时7分许,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成功。从6月11日发射升空,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圆满完成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为载人航天的十全十美划上了句号。6月10日,搭载于母船"向阳红09"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开启首个应用之旅。二十年间,载人航天工程完美演绎了航天梦的乐章,将中国梦的交响烘托得厚重而高亢。航天梦成为中国梦的缩影,中国梦是放大的航天梦,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11.
12.
1959年初,美国在陆军负责研究和发展工作的特鲁多中将的主持下,制定了一项名为“地平线”的秘密计划。该计划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抢在苏联之前在月球上建立军事基地,以便从月球上对地球上敌人的重要军事目标进行打击。但最终由于经费不落实、技术条件不成熟,该计划不了了之。旨在抢占月球“制高点”在月球上建立军事基地主要有6个目  相似文献   

13.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5天,胜利返航,令湖北军工人大为自豪,因为飞船上有许多“湖北造”。在火箭发射运行中,对运行轨道监控的攻角传感器如发现偏差,会立即发出反馈信号给大气数据计算机进行修正,以保证火箭轨道正常运行。而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2002,(2):85-85
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航天器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航天活动。适合人生活和工作的航天器统称为载人航天器,如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 载人航天技术是航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的观点看,人类进入外层空间,向宇宙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是历史的必然。地球外层空间的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等特殊条件,成为人类重要的环境资源。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实际应用,对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均有重要的影响。 载人航天器与通常的人造卫星有所不同。为了保障人的安全,创造人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条件,载人航天器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15.
介绍载人航天的重大意义和军事价值,指出21世纪载人航天中生命保障系统是突出的问题,简述这种特殊环境工程中生命保障技术的若干问题。最后点明载人航天与我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声音     
《国防科技工业》2013,(6):10-10
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间,五次无人,五次载人,十发十捷。神舟十号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关之战,也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的先河。中国人的载人航天梦想规划得很务实,载人航天三步走的规划,立足自己的条件,不超前、不浮躁,照顾了中国国情,考量了当时科技实力,也前瞻了未来发展趋势。由于务实和独立自主的技术积累,因此有了跨越发展的底气和经济高效的产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军转民》2012,(7):4-4
2012年6月29日10点03分,在经过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的主着陆场,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先后健康出舱,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9.
李仲伯 《国防科技》1994,15(1):1-13
过去的三十年,由于仿真技术应用于载人空间飞行器的设计,揭示了人和机器的种种潜能以及它们受到的限制,从而提高了完成空间飞行任务的机会。所谓空间站时代,它意味着在轨道上组装机器设备,系统的复杂性大大增加,操作系统与设备多样化,为验证将要提出的工具及技术的可行性,仿真研究的作用日益增加。正因为如此,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对进行仿真研究的必要性及采用的设备进行一次评估。 这篇文章就是为汽车工程师协会评估仿真的必要性及所需资源而编写的专论,它提出了大型仿真研究所必须的投入。文章对早期的兰利研究中心的仿真机作了简要的历史性的回顾,介绍的情况多系1971年载人仿真机的重复,当然,也提出在遥控操纵领域、任务性能以及解析仿真等方面目前的某些研究活动。兰利研究中心进行空间操作仿真,近期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支持大型空间结构的组装技术,验证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世纪70年代初萌生梦想到今天最终变为现实,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历程,回眸这漫漫长路,心中真是不断“响起春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