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多传感器测向定位中方位配对的困难,提出分两步的三维多目标纯测向定位方法.该方法先利用方位信息,粗略估计目标二维位置,并采用方位角误差进行粗略的目标真伪判别,再采用蛙跳式梯度法精确求解目标的三维位置,并利用方位角与俯仰角偏差对目标真伪进行判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地以较高概率、较高精度对多目标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空战中敌机保持电磁静默情况下,我机如何获取敌机有效位置信息的问题进行研究。介绍了接收站放置在空中的双基地雷达,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差—测向的目标定位方法,在测向基础上增加电磁波到达接收站的时间信息,通过测向和时间信息实现对目标的定位,给出定位的三维空间结构图,并分析影响定位精度的几个因素,用几何稀释精度(GDOP)分析定位精度并做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测向精度比时间精度对定位误差影响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汤扣林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36(5):110-113,117
针对二维空间交叉定位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三维空间交叉定位方法.根据雷达波在空中传播的折射特性及侦察站对目标的测向方位在三维空间标确定目标的测向平面,利用多个测向平面结合最小二乘法对目标进行交叉定位确定其位置.本方法消除了二维空间交叉定位中存在的正北偏差、投影变换的方位变形等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高了无源测向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多站测向交叉定位是海上编队作战中最常用的目标指示方法之一.该方法的定位精度受测向误差和目标距离远近的影响较大,定位精度相对较低.提高定位精度的措施包括合理配置观测站数量和阵位,以及提高测向精度等.虽然研究中一般认为增加测量站有助于提高精度,但缺少站数对定位精度影响的模型.首先以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下的多站测向交叉定位为例...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单架无人机在城市环境中对辐射源目标的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境预测法的单无人机测向定位航迹优化算法。使用交互多模型-扩展卡尔曼滤波进行视距和非视距信号混合环境下的目标估计。结合估计的目标位置和城市地理信息模型,基于视线追踪法求解信号遮挡区域和多径信号干扰区域。在滚动时域控制算法框架下生成无人机预测轨迹,以最大化Fisher信息矩阵行列式为测向定位评价准则,考虑建筑物障碍以及其对信号的遮挡和反射效应对无人机测向定位航迹的影响,控制无人机选择最优航向飞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使无人机在存在障碍、信号遮挡和多径干扰的环境下实现对目标的高精度测向定位,为解决城市环境下的单架无人机测向定位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二进制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定位解析算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二进制传感器网络目标定位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利用传感器位置信息和目标穿过传感器探测区域的时间信息进行解算的解析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目前最常用的线性拟和算法,该算法具有对目标经过的传感器数量要求低、解算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自卫式干扰条件下火控雷达网的目标定位问题,依据测向交叉定位原理,建立了火控雷达网测向交叉三维定位模型,分析了影响测向交叉定位性能的各种误差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火控雷达网测向交叉三维定位精度模型,以此对自卫式干扰下火控雷达网的定位精度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在自卫式干扰条件下,火控雷达网采用测向交叉定位方法可以有效地对...  相似文献   

8.
双站测向交叉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向交叉定位作为一种无源定位技术而受到高度重视。通过阐述双站测向交叉定位原理,推导了该法的定位精度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仿真实验分析了单站测角精度、站点坐标精度和基线长度等因素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该类系统的技术作战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对多静止测向站系统的可观测性、定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运动等效,将多静止站系统转化成一个特殊的单运动测向站问题。采用拟线性方法,建立了纯方位多传感器系统目标定位问题的数学描述,并分析了系统的可观测性条件。提出了两种目标被动定位的融合递推算法,它们可以以标量的形态递推计算,具有实时性高、可计算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在多站测向定位系统中,观测站与目标的几何位置影响目标定位跟踪精度。以目标估计的克-劳美罗下界(CRLB)行列式最大值为优化指标,在考虑传感器自身的探测能力等实际约束的前提下,建立了无源协同跟踪下最佳传感器选择优化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定规划(SDP)算法将上述组合优化问题转换为凸优化问题,进行优化求解。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与松弛算法和随机选择算法相比,基于SDP的传感器选择可以进一步提高无源协同跟踪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