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综合视角     
《现代舰船》2011,(4):8-9
声音Voice你见过他们部署大型战斗群吗?没有,你见过他们组织复杂的大型多兵种联合演习吗?没有,他们有实战技巧吗?没有。——美国海军作战部副部长大卫·多塞特中将。他认为即便中国在某些武器的发展上比美国还快,这也仍然不值得美国大惊  相似文献   

2.
作出这么多突出贡献的民兵为何静悄悄?又该如何看待他们在和平时期的地位和作用?民兵,这个在历史上曾为中国革命胜利立下赫赫战功的人民武装群体,如今在远离硝烟的和平建设时期,其形象似乎在人们的心目中渐渐淡化了,地位在社会上也不那么显赫了。是他们的风采不在了吗?是他们的作用不再突出了吗?  相似文献   

3.
问事处     
他们入党该向哪里申请?编辑同志:我们这里建立预备役部队时,排级干部多数由民兵担任。他们的职务都由县组织部批准,列为干部编制。现在,有的预备役排长积极要求入党,请问,他们该向哪级支部或党委申请?应经哪级组织批准?贵州省兴仁县陈家沟多武装部蒋忠义  相似文献   

4.
新学年之际,又将有一批热血青年携笔从戎进入军校。他们的初衷、他们的选择与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息息相关,在一场世界性的新军事变革挑战面前,他们准备如何,他们将如何理解知识军人的含义呢?军地双方的培养教育工作如何更有效地增强主动性呢?请看本期的“校园军号”。  相似文献   

5.
瞧,这七个小伙子笑得多开心。莫非他们是干部?是工人?是运动健儿?都不是。他们是湖南省祁东县黄土铺电影院的承包者——七个残废退伍战士:凌顺元、唐北东、许夏球、张德保、管见元、刘分田、周三春。残废了,本来可以吃照顾,他们却不愿意成为社会的“包袱”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北风卷着雪花呼呼地扑  相似文献   

6.
安全管理工作是部队建设经常性的基础工作,如何面对千头万绪的管理有条不紊地抓好这项工作呢?笔者认为,安全管理重在管人,安全工作也就有了最根本的保证。一是摸其心,把准广大官兵思想脉搏。要坚持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经常深入基层官兵,同他们谈心交心、交流思想,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做到任何时候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有什么思想苗头?从而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思  相似文献   

7.
军事纵横     
大显身手的“微光夜视镜” 一个漆黑的夜晚,在我边镜线上,几个武装匪徒在夜幕掩护下悄悄窜入我国镜内。正当他们暗自庆幸偷越成功的时候,我边防战士突然出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他们生擒活捉起来。 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我边防战士是怎样“识妖辨怪”的呢?难道他们真的有一双“火眼金睛”?原来,他们人人戴着一副特制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美国政府正在与一些外国政府进行磋商,考虑在未来几个月内释放关押在古巴关塔那摩美国海军基地监狱里的一些外国囚犯。日前,古巴关塔那摩美国海军基地共关押约660名“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嫌疑分子,他们分别来自42个国家,其中大多数是在美国对阿富汗战争期间被俘获的。被关押在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囚犯当前的生存状态如何?负责管理他们的监狱警察感受如何?负责给他们以精神安慰的牧师们的心情怎么样?美军都从他们身上挖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情报?要解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跟随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尼科勒·高迪亚诺前往那里一探究竟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当人们看到飞机在空中飞翔和船只在海上行驶时,也许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大洋的深处还生活着一群神秘的人。他们就是曾经准备在海底执行秘密任务的美国海军潜水员。当然,大洋深处的生活让他们承受着各种痛苦和压力。几十年来,很少有人清楚此事,甚至连他们最亲近的人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那他们为什么要去海底?究竟又做了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自打驻伊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曝光后,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关注照片中那些惨遭虐待的伊拉克战俘的命运:他们都还活着吗?他们为何惨遭虐待?他们对未来有何打算?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终于采访到了最核心的人物——照片上那位惨遭美军用铁丝捆住生殖器并且三番五次被美国女兵污辱的伊拉克战俘哈德尔-萨巴尔-阿比德。5月6日,该报刊出了对阿比德的独家长篇报道。  相似文献   

11.
许准 《军事历史》2006,(9):14-19
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像中东地区这样动荡不安、战争频仍。曾是古代文明摇篮的中东,充满了刀光剑影。本是热爱和平的中东人民,充斥着敌视仇怨。古老的中东大地尸堆成山,血流成河。人们不禁要问,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是如何结怨的?犹太民族为什么要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谁是巴勒斯坦人?他们原先的家园在哪里?他们后来又是怎样沦为难民的?巴勒斯坦——这正是引起阿以冲突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阳春三月,这支队伍背上仪器又一次踏上征程。这是第几次出征?他们中无人记得。只有一串数字印证着他们跋涉的足迹: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6项,4项成果获国际发明奖,10多项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家和军队导航测绘领域空白。去年底,解放军四总部授予他们"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这次要走多远?他们仍说不清。雪山之巅、大漠戈壁,信息化战场的范围拓展到哪儿,他们的脚步就延伸  相似文献   

13.
在京郊燕山山脉深处,有一个海拔在1100米、离团队数公里的单独执勤点,它是总参某部担负防火巡逻,定点执勤的哨所。由于离外界路途较远、交通不便,在这里执勤的战士一两个月才外出一次。他们的一日生活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克服漫长的孤独寂寞的?近日,笔者带着相机走进这个哨所,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生活的一些片断。  相似文献   

14.
问:我是那种爱憎分明,一是一、二是二的人,对自己身边那些爱占小便宜的,高傲看不起人的,大大咧咧的……呆头呆脑的人看不惯,并与他们格格不入,可这样一来,交友圈子很狭窄,感觉也不好,您说我该怎么办?是与他们稀里糊涂呢,还是继续保持自我?  相似文献   

15.
自今年1月17日以来,巴勒斯坦人针对以色列人发动的自杀式袭击至少已有9起之多。这些自杀式袭击者到底是什么人?他们为何甘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换取敌方的伤亡?对于这些问题,西方国家有多种解释,但其中不少是负面的。黎巴嫩资深记者哈拉·加比尔决定亲自走进这些人的世界,探个究竟。以下就是加比尔的自述—— 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6.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为什么,我们大路不走走小路?为什么,我们不恋闹市钻山沟?为什么,我们抛洒青春不吝啬,豪饮孤独当美酒?不要问为什么,你不说出来,我也不开口,太阳疼爱我,月亮抚摸我,还有一枝钢枪沉默在肩头。”也许这是大多数地方大学生干部的心灵独白以及他们成长背后的动力。而他们的成长除了这些动力以及部队各级组织的关怀,更为主要的还有他们自身的思考。本期刊发的这个学生官的“成长启示录”应该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策划人语什么叫做老兵?老兵退伍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权威单释人自然在退伍老兵的行列中。这是些浑厚、坚韧,善以无畏进击苦难的人。他们名为老兵,实际上还非常年轻。然而铁色营盘早已打磨出他们成熟的秉性。汗水、血水、泪水,号声、枪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历代手握重兵的军事高官们,在统辖千军万马带兵打仗的重责之位上,他们每天都干些什么?比如他们如何运筹帷幄,如何管理军队,如何度过每一天?是不是每天飞马快报不断,军事会议频繁,殚精竭虑分析敌情谋划战局?这对于我们今天对历史深怀好奇心的人来说,由于众多军事古人没有给我们留下具体的逐日资料,已经几乎是个永远的谜.  相似文献   

19.
日前,我们对100个民兵家庭进行专题调查发现:许多民兵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依靠科技进行种植、养殖、加工和贩卖率先致富,他们家家有存款,户户盖新房,买上了冰箱、彩电、VCD等高档商品,生活越来越富裕。然而,这些民兵的理想境界如何?有什么追求?他们过得充实吗?调查表明:物质是富有的,但精神并不富有,他们仍存在许多缺陷。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战事连绵不断。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的领土纷争尚来平息,斯里兰卡狼烟再现,与此同时,塞拉利昂又起争端……在这股巨大的战事狂潮中,一支奇特的军队异军突起。它视战争为生命,以杀人为职业。它的名字叫雇佣兵。可以说,近些年,随着联合国维和行动连连受挫,雇佣兵正日益成为局势动荡、战事不断的国家和地区的主角。那么,雇佣兵从哪里来?他们究竟有什么特长?他们的命运又如何?……为了解开这一个个谜,还是让我们一同走进雇佣兵的神秘世界,去看一看他们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