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6月25日,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60周年回顾暨中日关系展望论坛在辽宁葫芦岛市举行。国务委员唐家璇和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共同出席开幕式。唐家璇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努力推动中日世代友好》的讲话。“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宽厚、博大胸怀和人道主义精神。让我们打开尘封的历史,回到60年前……——编者  相似文献   

2.
“牡丹社事件”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一件大事。事件极大震动了清王朝,清政府一再声明其保卫台湾领土主权的政治立场,同时调兵遣将,加强台湾武备,推行“开山抚番”方略,构筑防御体系,遏制日军进攻。此外,清廷也力图谋求外交途径解决中日争端。1874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专条》,虽保全台湾领土主权,但也造成了严重后果,对中、日两国的发展及其后中日关系走向均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最近,日本名古屋市长发表言论,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存在,从而再一次激起人们对“日本问题”的关注。从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问题”已经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绊脚石:日本国内不时出现否认战争问题的言论;有的政客还时不时地推波助澜,通过参拜靖国神社等手法来推动国内右翼思潮的泛起。这些部阻碍着中日关系的顺利发展,影响着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正>120年前的1894年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于日本,带给中国的苦难不堪回首。而日本则通过侵华战争获得割地和巨额赔款,实现了大和民族的复兴之梦。如今,以安倍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试图重温旧梦。来自日本的挑战让中国社会难以释怀,中日对抗似乎成了当今中国严重的外部挑战,因此国民对"甲午"的特殊关注必然首先针对日本。然而,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的两个主要大国,中日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到地区和平稳定。今天的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5.
日本新政权提出了“日美对等”、“日美中等边三角形”和“东亚共同体构想”等外交政策主张,在安全政策上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自民党政权的主张,防卫政策突破步伐或将有所放缓。但在保守势力的压力下,鸠山政权目前对华政策有转强迹象,去年推迟出台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讨论之中。从发展趋势看,日美同盟关系仍将继续发展、深化,中日关系将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地区合作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1929年12月在南京出版的中国杂志《时事月报》刊登了日本《田中奏折》 (原文题为《田中义一上日皇奏章》)主要内容的梗概。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因这一奏折中侵略中国的阴谋计划被揭露,慌了手脚,田中内阁及其所控制的舆论工具矢口否认《田中奏折》的存在,并说这是一个伪造的文件。但是,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直至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这一时期,这个文件确定的方针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是完全一致的。因此,《田中奏折》在中国和世界成了很多论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顾中日两国政府原本达成的共识,反复挑起事端,尤其是9月上演的“购岛”闹剧,更是将两国关系推到了建交以来的谷底,擦枪走火的风险陡然升高。按照日本官方的说法,之所以“购岛”,一是因为钓鱼岛是其所谓的“固有领土”,二是怕右翼的石原“购岛”后损害中日关系。另有国际媒体分析认为,日本之所以不惜惹恼中国,执意非法购岛,主要是盯上该岛周边丰富的渔业和海底油气资源等。  相似文献   

8.
1997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日本经济新闻》社长鹤田卓彦一行时指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应该牢记历史的教训,促使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1997年1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接受美国《中国新闻》英文月刊记者采访时说,中日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侵华历史问题,排除干扰,使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中国造成的阴影仍然存在,日本国内存在的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经常干扰和破坏中日关系,就是日政界也有一些人不能正确认识这一历史。 1998年4月22日,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访问日本时指出,希望日本正确对待历史,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同台湾的关系问题,不做任何有损于中国统一的事情。 1998年5月3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在会见日本防卫厅长官久间章生时指出,中方关注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重要原因就是涉台问题。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地台湾海峡纳入日美安全合作范围,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干涉,中国政府、人民和军队对此都是不能接受的。我们希望日方慎重行事,不要做令周边邻国担忧的事情。 1998年5月9日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是世界上最早接受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影响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3世纪,就有记载包括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的文献。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据日本最早的历史文献《古事记》(公元712年编成)和《日本书纪》(720年编成)载,285年,百济学者王仁到日本,“献《论语》十卷”。应神天皇令太子菟道稚郎子以王仁为师.学习中国的儒家典籍。《论语》不仅记载有中国大思想家孔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的言论:也记载有孔子论兵的内容,如关于“王道”政治、“安内攘外”、重视武备、慎兵事,以及关于军事训练的论述等。王仁既然  相似文献   

10.
9月5日,日本防卫相林芳正在内阁会议上报告了日本2008年版《防卫白皮书》并获得批准。这是日本将国防部门从“厅”升级办“省(即部)”后,所发表的第二份《防卫白皮书》。作为关于防务问题发表的正式官方文件,今年的日本《国防白皮书》针对日本周边的安保环境指出,中国连续20年以两位数增加国防预算,大幅扩充军备已造成不安,日本对此表示警戒,  相似文献   

11.
《兵团建设》2007,(5):43-44
4月11日至13日,温家宝总理对日本的正式访问,被中外媒体普遍赞誉“融冰成功”,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政治互信、互利合作和友好交流,谱写了中日关系新篇章。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可消融,中日双方还有许多问题和分歧需要耐心对话和沟通来化解。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文摘报》有关报道文章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曾痛斥“刽子手们已经被历史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不论他们的教士们怎样祷告也不能把他们解脱”。的确,自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至1945年投降,先后有上百名侵华日军将帅死于非命。这些毙命的侵华日军将领都是日本侵略中国、奴役和屠杀中国人民的元凶和罪魁祸首,是罪大恶极的战争狂人。他们的罪恶历史是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侵略扩张成性以及凶残、灭绝人寰的缩影和典型代表。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本刊将以连载的方式,将这些令人不齿的主要战犯曝光在世人面前,让他们永远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的谴责。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无论日本那些不愿意反省和正视侵略历史的人怎样地“参拜”、“招魂”,永远也不能使他们得到解脱,更不能抹煞他们犯下的罪恶行径。  相似文献   

13.
刘庆 《环球军事》2013,(15):10-12
自1970年10月以来,日本总共发布过39份《防卫白皮书》。这些白皮书无一例外提到中国,始终保持一种明面意义上的“中国情结”。这种情结在初期尚若隐若现,到后来愈发引人注目,至今则只能用喷涌形容。当然,在中国看来,这种情结的产生本来就颇为病态,如果说早前还能勉强接受的话,那么随着岁月荏苒,现在已变得面目全非乃至面目可憎了。从边缘到中心在《防卫白皮书》初次发布的1970年,尽管日本还将中国贬称为“中共”,但受当时美苏冷战大格局的影响,中国虽然因战略地位重要得以在白皮书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日本想淡忘历史责任却又不断挑起历史问题,在利益方面对中国步步紧逼,以求对内对外博取最大的利益。中国必须以历史为支点,利用利益杠杆来调节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媒体报道,日本内阁会议于7月28日通过2000年度防卫白皮书──《日本的防卫》,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增加了“警惕中国军事动向”的内容。它详细谈及了中国导弹的数量和部署情况,介绍了中国海军舰艇和海洋调查船“非常活跃”的活动情况,特别是强调中国的中程导弹“将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地区纳入射程”。 日本此举显然是别有用心的。究意谁更值得警惕,要靠事实说话。 军事观察家指出,战后50年,日本已经建成军事技术大国,表面上看其军备体制规模较小,但实际军事实力则仅次于美国,某些特定的领域与美国持平甚至超出美国。另…  相似文献   

16.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美国在钓鱼岛争端上所谓“不持立场”但实际则是“偏袒、纵容日本”的立场则让日本更加为所欲为。最近,美国好莱坞知名德籍导演克里斯蒂·里比以纪录片的形式告诉世人“钓鱼岛真相”。 据媒体报道,由克里斯蒂·里比执导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今年3月11日在洛杉矶举行了首映式,包括影视界人士、学者、媒体以及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等数十人参加了此次首映式。  相似文献   

17.
力行 《中国民兵》2010,(5):13-13
早在今年两会开始前,某些西方媒体就想当然地预测,2010年中国在国防方面的投入将会继续增加。日本《读卖新闻》称.“今年的中国人代会可望实现连续22年的军费两位数增长”;德国《莱茵邮报》,也以《太平洋的军事竞赛》为题报道说,“在3月5日开始的人大会议上.中国将会给军事发展更多的钱。”  相似文献   

18.
王云 《政工学刊》2002,(8):37-37
我军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程 ,《军人道德规范》是这项工程的宏伟蓝图。为使官兵不断深化对《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以塑造良好的军人道德人格 ,特在“道德建设”栏目中开设“军人道德规范”讲坛专栏 ,力求对《规范》的阐释有新意、更深刻 ,把《规范》的学习、把握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栗硕 《环球军事》2014,(16):14-15
2014年8月5日,日本内阁正式通过并公布了2014年度《防卫白皮书》(后文简称R白皮书》),这是13本自1970年发布首部《白皮书》以来的第40部。此外,2014年版《白皮书》还是安倍内阁在2013年制订最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之后的首部《白皮书》,因此具有浓重的安倍色彩,在对华表述方面措辞比以往更加强硬。而且,新版《白皮书》还综合介绍了日本一年来在安全保障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可以说,新版《白皮书》是对安倍执政一年多以来日本安保政策与实践的梳理与展示。那么,在安倍内阁军国主义之路越走越远,中日关系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新版《白皮书》中表达了怎样的对华战略认知呢?与往年《白皮书》相比,日本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力量部署等方面的表述又有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20.
《华北民兵》2005,(9):34-39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军队与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与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特别是敌后军民广泛开展的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巧妙战术和作战方法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猖獗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战争锻炼了伟大的人民,人民赢得了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