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美国制定出台的“新中亚战略”,不仅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巩固冷战成果、“弱俄制中”的重要途径。但美国“新中亚战略”的实现并不会一帆风顺,必然遭到各国的反对和抵制。美国争夺中亚的战略意图为争霸全球寻找新的支撑点冷战后,美国极力构筑独霸世界的  相似文献   

2.
美军的“美洲学校”是美国冷战时代的产物。它建立于1946年,至今已培训了5.4万余名学员(包括军官、军士长和非军籍人员)。学校主要面向南美洲的各国军队,也有部分美军人员参加。培训目标是为了组建联军和多国部队,为美国的冷战服务。课程有政治、法律、军事等多种内容。冷战结束后,出现了培训目标问题和学员的来源问题。学校处在尴尬的境地。本文提出了该校的今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世界各国普遍奉行“质量建军”原则。到20世纪末,军队建设基本上完成了由“大战争型”向“局部战争型”、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机械化军事向信息化军事的转变。进入新世纪,随着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变化,各国普遍思考如何实现军队建设的“跃升”。其中,美军提出的军队建设转型的思路引起各国军队的强烈关注。美国军方一直在探讨转型方案,“9·11”恐怖袭击使其军事转型加快了步伐。美国当权者认为,美军需要减少过多的海外军事  相似文献   

4.
海波  时晓 《当代海军》2002,(8):25-26,37
冷战结束后,大国海军的作战水域由全球转向地区,南远洋转向近海,常规潜艇被推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世纪之交,随着亚太地区海上贸易日益增加,亚太各国和地区海军纷纷引进不易侦搜,艇上武器可以击沉巨型战舰的潜艇,在太平洋深处游荡着的从世界各地引进来的各种先进常规潜艇与日俱增。其中,尤以俄罗斯的“基洛”级(例如,中国大陆引进的)、  相似文献   

5.
“民参军”的潜力和风险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主流从军备竞赛转向包括经济实力和高技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中心任务。除美国以外,主要西方国家军费开支锐减,国防任务驱动的研发经费逐年递减。新军事变革呼唤信息化与机械化的有机结合,模糊了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趋向合一,而且一些领域民用技术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军用技术的发展。为适应形势变化,各国政府纷纷借用民用技术生产军用产品,以满足国防任务的研发需求。在美军信息化建设中,民用技术转为军用(以下简称“民转军”)就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民用技术,特别…  相似文献   

6.
从“冷战”的起源和特征看,“冷战”年代意识形态对立背后,实际存在着明显的利益争夺。  相似文献   

7.
乔林 《当代海军》1999,(2):35-36
乘上“亚太快车”还要充当“火车头”在二战后的将近半个世纪内,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一直在欧洲。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华约的散伙,冷战宣告结束。目前,东欧、中亚地区动荡不安,经济严重滑坡;北美、西欧也矛盾重重,经济停滞;唯独亚洲,尽管出现了金融动荡,但其前景仍然为各国政治家和企业家看好。  相似文献   

8.
“太空之耳”—美国的电子侦察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军用卫星中,电子侦察卫星是最神秘、保密级别最高的一类。无论是在冷战中,还是在冷战后的几次局部冲突中,它都是获取情报的重要手段。美国在阿富汗实施的“持久自由行动”中,电子侦察卫星不但用于确定打击目标、检验打击效果,而且通过截获“基地”组织的电话和电子邮件来搜寻本·拉丹。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展开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以核武器为重要标志的军备竞赛,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将全世界都笼罩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核冬天”的阴影之下。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作出研发氢弹的决定,成为一项在整个冷战期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0.
包宇 《军事史林》2021,(2):37-49
海湾战争是冷战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对抗程度最为激烈的局部战争,从有效慑阻伊军的“沙漠盾牌”行动,到摧枯拉朽的“沙漠风暴”行动,再到100个小时之内席卷大漠的“沙漠军刀”行动,都造成了巨大的惊叹和震撼,并对近30年中世界各国军队的建设规划、作战理论与武器装备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今年是海湾战争爆发30周年,回眸这场曾震惊世界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重新品味回顾那记精彩的空地一体“左勾拳”,对于已经步人21世纪第三个10年,曾经言必称海湾的我们,具有着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冷战型”到“冷战后型”的美国海军在1994年发布了著名的“前沿存在,由海到陆”战略,这是美国海军对冷战结束后1991年提出的“由海到陆”战略的补充。1996年底,美国海军又进一步将海军战略调整为“前沿作战,由海到陆”的新战略设想。美国海军提出的这一新战略将是它跨入21世纪海军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美国海军“前沿作战,由海到陆”这一新战略的形成是和二战后美国的全  相似文献   

12.
包宇 《军事史林》2021,(2):37-49
海湾战争是冷战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对抗程度最为激烈的局部战争,从有效慑阻伊军的“沙漠盾牌”行动,到摧枯拉朽的“沙漠风暴”行动,再到100个小时之内席卷大漠的“沙漠军刀”行动,都造成了巨大的惊叹和震撼,并对近30年中世界各国军队的建设规划、作战理论与武器装备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今年是海湾战争爆发30周年,回眸这场曾震惊世界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重新品味回顾那记精彩的空地一体“左勾拳”,对于已经步人21世纪第三个10年,曾经言必称海湾的我们,具有着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柏林墙是东西方冷战的见证。一幕幕历史活剧在这里上演,有的惊心动魄,有的变幻莫测。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秘密的间谍战自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虽然作为冷战象征的柏林墙已被推倒了整整11年,但墙下仍有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迄今未被解开。柏林墙虽隔断了东西方的交通和人们的相互交往,却阻挡不住美国人的间谍活动。美国媒体近来披露,柏林墙下就是个神秘的间谍战场,美国中央情报局有一条对付苏联的窃听隧道,为此才打赢了不少间谍战。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世界上,尽管冷战已经结束,国家间军备竞争趋于缓和,但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海军装备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各国都投下巨额资金来加强海军现代化。本文将陆续对1994年各国海军装备发展情况分区域和国家做出综述。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战争中,特别是在海湾战争以后,许多国家都注意到,高新技术装备在未来海战中的作用。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世界总的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适应这种形势,各国都在相应调整自己的军事战略。与此同时,各国也都在压缩国防开支、减少装备订货。由于装备需求量  相似文献   

16.
于洋 《环球军事》2013,(20):56-57
美国特种搜集服务队(SCS)属于美国中央情报局与国家安全局联合执行的高度机密情报搜集计划,其主要任务是在世界范围内各种以常规手段难以接触、进入的地方,如外国使(领)馆、通信中心、外国政府设施等,安装各种精密的窃听设备。这支特工部队为美国对各国政府、恐怖组织网络等重要目标实施窃听、监视,从冷战一直到全球反恐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形容为美国政府“执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部队”。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复杂趋势影响着各国国防预算。国际经济体的发展使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地位得到增强。两大组织为避免卷入各国内政,改变原有的借贷政策,没有提高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资金支持。全球化受到新自由  相似文献   

18.
在冷战的阴云中,原苏联成为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打击与遏制的焦点,而利用情报人员进行渗透便是一种重要方法。但是,一个新的情报网络的建立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其中免不了要经历失败和挫折。在渗透苏联的过程中,意外就没少发生。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美、英等主要西方军事强国海军的作战海域从大洋转到了沿岸,鱼雷等装备的发展也随之朝这个方向发展。虽然近十几年来,在鱼雷研制领域没有出现重大的突破,但各国都在努力改进鱼雷性能。英国也对20世纪80年代装备水面舰和飞机的“(?)鱼”鱼雷进行了一些改进,现已发展到了“(?)鱼”1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冷战的结束,直接的激烈对抗已逐渐向国土防御转变。远程防空系统作为国家安全防御的重要手段正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该文简要介绍了世界远程防空系统的发展概况、各国和各地区远程防空系统的构成以及改进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