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重庆市某混合式热泵工程,采用TRNSYS软件分别就室内温度、湖水温度、地埋管流体温度以及供冷能耗进行了模拟,并与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最后对土壤源热泵承担总负荷15%,25%,35%,45%的4种方案与传统方案一同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源热泵25%的负荷比例在4种配置方案中最...  相似文献   

2.
以管径为1 mm,2 mm,3 mm的3种陶瓷管作微燃烧器,采用Fluent软件对电场作用下甲烷和空气的微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正电场可增加燃烧器内的燃烧火焰长度、最大气流速度以及最高温度;燃烧器内的最高温度与燃空比成反比;燃空比较小时的燃料转化率与管径成反比;燃空比较大时的燃料转化率与管径成正比。2 000 V以内的电压对微燃烧器内的最大流速、最高温度以及甲烷转化率影响不大;超过2 000 V的电压与微燃烧器内的最大流速、最高温度以及甲烷转化率成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3.
工作环境对发动机本体热负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发动机工作环境对发动机本体热负荷的影响,以某型发动机为对象,采用缸内燃烧与冷却系统传热耦合计算方法,建立了温度和大气压力对发动机本体部件热负荷数值仿真模型。通过发动机热平衡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最大误差为9.1%,实车试验验证模型最大误差为6.2%。计算表明:发动机出口冷却水温度随环境温度和海拔升高而升高;环境温度46℃时的缸内活塞最高温度比-43℃时升高了15.4%,汽缸套最高温度升高15.5%;海拔高度每升高1 km,活塞最高温度升高1.04%,汽缸套温度升高0.95%。  相似文献   

4.
从热传导和热弹性理论出发,得出轴对称金属薄板温度应变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分析金属薄板的热变形状态,并与建立的模型进行比对验证;搭建了基于CCD、计算机、激光光源的散斑干涉温度测量实验平台,以钢质薄板作为实验对象,记录不同温度下对应薄板热变形的散斑图像数据;得到了散斑干涉条纹与钢板热应变的对应关系,进而得到了温度与热应变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和散斑干涉实验平台获得的实验数据验证表明,金属热变形温度测试技术方案可行,为兵器、航天领域振动、腐蚀等恶劣条件下的温度测试,提供了一种全新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影响涡轮增压柴油机工作可靠性参数的试验结果来分析其用于潜艇的可靠性。并通过分析,作者认为在限定排气温度条件下,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机械负荷、热负荷都低于标定工况,柴油机和增压器的工作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车辆传动装置部件温度以及流过部件的传动油温度,根据传热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车辆传动装置温度模型,包括传动装置产热模型、部件温度模型和传动油温度模型,将模型进行耦合迭代计算,得到某型车辆传动装置不同工况下传动装置的温度,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最高车速工况下,传动装置三轴的温度最高,流过前传动的传动油温度最高;在最大负荷工况下,液力变矩器温度最高,综合传动箱前箱体的温度比其他箱体温度高,流过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油温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在发动机台架上,通过控制发动机冷却水温度、油门开度、负荷、运转时间等模拟车辆起动、怠速、预热、起步、工作水温等5种工况,对节油驾驶操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车辆怠速超过1 min时,应熄火;车辆预热可采用中低转速,但严禁乱轰油门;车辆起动后,经短时间预热即可起步,低速低负荷运行至冷却水温度达到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正常行驶...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装备软件成本估算问题,以装备软件的可维护性为基础,引入软件熵表示装备软件混乱度,从理论上探讨装备软件的可维护性与装备软件成本、装备软件有效代码变动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装备软件成本与开发源代码可维护性需满足的两个假设条件,推导得出基于可维护性的装备软件成本估算模型,并通过对某装备软件项目的成本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操作简便,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分析了降落伞和装备组成的伞物系统在空气中的受力情况,建立了无风、空气密度均匀条件下装备投放的微分方程模型.研究了装备在降落过程中的速度、迎角、降落时间、落地位置与飞机飞行高度、速度以及降落伞的关系,借助MATLAB软件求常系数微分方程模型的数值解,对装备的降落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利用仿真结果对实际装备的投放操作进行指导,可以达到更好的投放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舰船电力系统的运行负荷估算常见算法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算法.改进算法用随机模型和回归模型描述舰船电力负荷,用回归模型描述的负荷采用回归算法,用随机模型描述的负荷采用逐步聚类法进行计算,并对获得随机负荷的计算参数提出了具体方法.通过对某船的计算和实测,进行了各算法的比较,验证了改进算法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兵种装备核生化防护能力影响未来作战体系对抗能力的整体水平问题,在分析典型兵种装备典型岗位典型操作特点及其与防护手段使用适应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量化研究防护装备与兵种装备"互适性"关系的方法,构建了相应模型,并通过示例进行了求解。研究结论可为促进合成军队核生化威胁条件下整体防护能力提升、装备体系作战能力有效发挥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全尺寸实火试验和计算机模拟,分析和研究了地下工程火灾环境对无线信号传输效果的影响,并基于无线信号传输常规模型,假设地下工程火灾条件下的无线信号传输的数学模型,得出接受信号强度RSSI值的衰减与温度变化、烟气浓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地下工程中火灾环境下的无线信号传输损耗指数的值,最终建立起地下工程火灾环境下的无线信号传输模型.为复杂环境消防通信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作战系统的运用效能受人员操作和装备性能影响,具有线性时变特性,需要一种解析化的分析评估方法。归纳了作战系统中人员操作的改变和装备性能衰减对作战系统的运用效能所产生的影响,构建了线性时变系统解析化分析关系模型。设计了一个示例,运用所提出的方法,分析了人员操作有效性的改变和装备性能的衰减对系统运用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污泥膨胀的诱发机理,提出了丝状菌引起污泥膨胀时,发芽期孢子的异常,指出菌胶团和丝状菌是共生关系。分析溶解氧浓度、水质条件和有机物-污泥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并从预防、常规处理和应急措施三方面综述了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过氧化环己酮及其与溶液混合后的热分解动力学及实际包装条件下的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了过氧化环己酮及其与溶液混合后的热分解特征,得到不同升温速率下热流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使用Friedman等转化率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过氧化环己酮的分解反应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并用绝热加速量热仪试验数据对动力学参数求解进行验证。推算了实际条件下达到最大温升速率时间为24 h的初始温度,基于可靠的动力学参数和有限元分析法计算了三种样品的SADT。结果表明过氧化环己酮热分解活化能随反应进程变化而变化,TMRad为24 h时的初始温度分别为53、71、66℃,实际包装条件下的SADT为37、61、56℃。  相似文献   

16.
材料性能对固体发动机结构完整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描述粘弹性材料特性的Burgers模型的本构关系以及基于该本构关系下的有限元方法 ,根据温度载荷和内压载荷的特点 ,分别建立了分析某固体发动机材料性能参数对结构完整性影响的有限元模型。应用MSC/NAS TRAN结构分析软件 ,详细分析了在温度和内压载荷作用下固体发动机材料性能参数对结构完整性的影响。在温度载荷的作用下 ,主要影响结构完整性的是推进剂的泊松比与热膨胀系数 ;在内压载荷作用下 ,主要影响结构完整性的是包覆层和推进剂的泊松比以及推进剂的初始模量。所得的结论可为固体发动机的生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某型导弹电连接器属于高可靠性、长寿命产品,为了对其进行可靠性评估,设计了步进应力加速退化试验获取性能退化数据,提出了加速应力下基于Gamma过程的可靠性建模方法。以电连接器的接触电阻作为性能参量,并根据实际使用环境选择了温度、湿度作为综合加速应力;利用Gamma过程对样品退化规律进行建模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使用广义艾林模型描述了样品退化率与温度、湿度之间的关系。在以上基础上建立可靠性模型,并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出模型参数,成功对该型电连接器在工作条件下可靠度值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带加强筋的超压气球,分析上升过程热环境及受力状态,建立热力学与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其耦合关系。基于MATLAB开发仿真程序,对超压气球进行仿真分析。分析了气球上升过程中高度、速度、温度变化特性,数据表明上升过程中的热力学环境和动力学特性都对球内气体温度有重要影响,气球上升速度和球内气体温度相互耦合并与自由浮力系数存在相关性。飞行试验实测数据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理论分析结果和仿真模型可为后续超压气球设计和飞行试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基于弹载毫米波辐射计对地面装甲目标的探测过程,分别建立了辐射计坐标系、装甲目标坐标系、地面背景坐标系,推导了3个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依据交会条件推导了交会点坐标的计算方法,并且基于MATALB建立了弹目交会仿真模型,为天线温度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传统指挥引导容量评估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对空战指挥引导容量与引导员负荷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基于引导员负荷的指挥引导容量评估方法。基于引导员负荷重新定义了指挥引导容量,给出了引导员负荷的确定方法,并建立了指挥引导容量评估模型。最后对某指挥机构进行实例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指挥引导容量评估方法将评估误差控制在1批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