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戚继光生于嘉靖七年闰十月(1528年11月),卒于万历十五年十二月(1588年1月),抗倭名将,字无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涂州走远(今安徽定远》,后定居山东东牟,将门世家。戚继光十七岁承袭父职任登州(今山东蓬莱》卫指挥企事,后戎马一生,驰骋在抗倭斗争的浙江。福建东南前线,创建“戚家军”,数败倭寇,屡建战功,耀为总兵官。后又召为神机营副将,继而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晚年遭排挤调任广东,后谢病归故里。《明史》有传,留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戎要略》等著作,是研究戚继光武德人…  相似文献   

2.
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1587)编著的《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是我国明代中期以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杰出兵书。前者是作者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前后,在抗倭战争中写成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后者是作者于隆庆二年(1568年)到蓟镇,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宜后开始编写的,大约成书于隆庆五年(一说万历初年),是练兵守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南沿海乡村,农民在新宅落成后,习惯在宅旁或庭院栽种一丛翠绿挺拔的剌竹。这一习俗,据说是当年戚继光抗倭后遗留下来的古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以参将率部入闽,在闽北,闽东奋起抗倭。倭寇纠集兵力,凭藉当时先进的鸟嘴铳等轻型火器进行报复,对戚家军威胁甚大。戚继光深知,如果墨守明朝军队“方阵在前,且打且进”的呆板战术,势  相似文献   

4.
兵器,是战争的物质基础。这一点,早已为战争史的发展进程所证实。然而,人们还注意到,同样水平的兵器,采取不同的配备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战斗力;在研究兵器时,不仅要研究它的技术性能,还要研究它的配置。著名军事家戚继光组建的戚家军,处于冷兵器与火兵器并用时期,它的兵器配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针对当时的实际,采取了长、短结合的方式,大大增强了战斗力。戚家军长、短结合的兵器配备戚家军是戚继光为适应扫平倭患之需要,于嘉靖三十八年亲自到浙江义乌招募组建的一支军队,包括步军和水军。根据东南沿海的地形和倭寇贯用双刀并配有鸟铳等较先进的火器、常常小股多队活动等特点,戚继光采取了新编制。步军共3000余人。采取四四制。戚继光直接统领中军,下辖4个总,每总下辖4个官(大哨),每官下辖4个哨,每哨下辖4个队,每队12人。队设队长1名,牌手2名,狼筅手2名,长枪手4名,短兵手2名,伙兵1名。狼筅长1.5丈,为长兵器,用长而  相似文献   

5.
一部稀见的明代军事志《苍梧总督军门志》何林夏《苍梧总督军门志》三十四卷,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应初修,万历七年(1579年)刘尧诲重修。该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边疆军事志书,专记明代两广总督辖区内军事事宜。古代泛称百粤之地为“苍梧”,故名。因其...  相似文献   

6.
素有“江苏大门”之称的太仓县浏河镇,是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民族英雄、爱国将领戚继光,曾在浏河带兵抗击倭寇。明永乐年间,著名的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统官兵2.7万余人,驾海船208艘,七下西洋,其中有五次在浏河启航。他们根据这些资料,编写了教材“今  相似文献   

7.
戚继光创建的快速后勤保障部队彭和平明隆庆二年(1568年),明代军事家戚继光奉命以都督同知衔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兵事。戚继光在军事训练中吸取蒙古骑兵作战的优点,编练了协同作战的步兵营、骑兵营、车营和与之相适应的快速后勤保障部队──辎重营。根据戚继...  相似文献   

8.
明朝末年涌现了许多抗倭民族英雄,尤以戚继光最负英名。可人们也许不知,戚继光的顶头上司、兵部尚书谭纶也是抗倭名将。1502年,谭纶出生在江西宜黄  相似文献   

9.
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人,爱新觉罗氏。先世受明册封,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万历11年(1583年),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开始统一建州女真各部。万历17年(1589年)受明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此后,他顺应女真各部出现的统一趋势,又合并了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各部和长臼山东北的东海诸部。万历44年(16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即汗位,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天命3年(1618年),  相似文献   

10.
论戚继光的军事思想——纪念戚继光逝世四百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不仅是一位英勇善战的著名将领,而且是一位具有独到见解的军事理论家。他戎马生涯40余年,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在建设国防、练兵和作战过程中,继承和吸取历代军事思想之精髓,总结了自己练兵、育将、作战的实践经验,写下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正确地处理了继承和发展,冷兵器与火器,技术与战法,士卒与将帅,军人与军队,军事与政治诸方面的关系,丰富了我国古代军事学的宝库。他的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文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军事思想进行探讨。一、戚继光的治军之道——训练“节制”之师  相似文献   

11.
夜壶阵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犯我东南沿海。地处闽浙交通要津的福建省福鼎县秦屿堡(今秦屿镇),倭寇的活动尤为猖獗。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当  相似文献   

12.
(二)高级层次的武德教育戚继光的高级层次的武德教育是以军官为教育对象的,是对军官进行修身正心、勤职敬业的品德修养教育,实际上就是将德教育。从教育内容的系统性、规范性及教育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来看,戚继光的将德教育理论确是继往开来的,有不少创新、发展和独到之处。它是戚继光军事著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在军事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42年,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为了提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治军能力,军政杂志社曾以这部分内容为主,编辑出版了《戚继光治兵语录》,在延安出版发行,供八路军的干部学习参考。这些内容集…  相似文献   

13.
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练兵思想,对于封建时代的军队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戚继光认为,“数十万之众,非一人可当,必赖士卒誓同生死,奋勇当锋。”因此,认真训练士卒,使他们“人人有勇知方,人自为战”,才能有效地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戚继光提出了关于练兵的一系列思想和方法。主要是: 1.注重实用。戚继光反对练兵搞“花架子”。他认为,战争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单之蔷先生提出的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没有杀过一个日本人的说法提出质疑,通过对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的三次重大战役的史料分析,论证了其歼灭入侵"真倭"(日本人)的历史真相,并提出戚继光为平息浙江、福建倭患立下了不朽功勋,称其为民族英雄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5.
戚继光的名字,在我国明代史上是与抗倭斗争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明以后的历代学者,对于戚继光的研究,也多是客观地记叙他在抗倭战争中的英雄业绩,而很少研究他的军事改革实践和经验。然而,当我们认真考察了戚继光军事活动的全过程之后,就不难发现,戚继光不仅是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民族英雄,而且是一位勇于改革、锐以创新的军事改革家。他无论是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中,还是在镇守蓟门边防期间,都是通过切合实际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戚继光的武德教育有明显的层次性差异。根据(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的思想及戚继光的武德治军实践,可以把戚继光的武德教育划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层次和高级层次。(一)基本层次的武德教育戚继光的基本层次的武德教育是以全军将土为教育对象的,也可以说是对全体军人进行的以建军宗旨为核心的普遍道德教育,意在提高全军将士的思想道德觉悟,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纪律、统一军风、统一行动。从教育内容上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1.以“卫国保民”为宗旨的“忠义”教育何为“忠”和“义”?传统的军事伦理观认为,报效皇上、报…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以农为业”的普通地主家庭。1838年中进士,次年升礼部侍郎,后又改任过兵、工、刑、吏诸部侍郎。1853年1月8日太平军从岳州分水陆两路沿长江上逼武昌时,清帝咸丰谕令湖南巡抚传旨,命因母丧在籍的礼部侍郎曾国藩“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曾国藩怀着地主阶级的“愤憾”,由家抵省城长沙,“仿前明戚继光,近人傅斓成法”,操练出一支新军,称为“湘勇”或“楚勇”,后来通称为“湘军”。曾国藩凭着这支军队,与太平军、捻军作战前后凡14年(1866年…  相似文献   

18.
<正>万历朝鲜战争是发生于十六世纪末的一场东亚国际战争。这场战争以万历二十年(1592)四月日军登陆釜山为开始,以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日军在明鲜两国的联合打击下全线撤军回国为结束,历时长达近七年之久,但实际的战争状态总共仅有两年多,更长的则是持续四年之久的和平交涉期(1593—1597)。在此期间,参战各方曾一度谋求以外交手段来协调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重构东亚和平,因此当时所留下的外交文书也极其丰富,其中明朝与朝鲜之间的外交文书集有《吏文謄录》[1]《唐将书帖》[2]《事大文轨》[3]等。  相似文献   

19.
"忠武公李舜臣"级(KDX-2级)驱逐舰是韩国21世纪初期自行设计建造的新一代防空导弹驱逐舰,是韩国海军首级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舰艇,以舰队防空为主要任务,同时兼具反潜与反舰作战能力。首舰"李舜臣"号(DDG 975)于2002年5月22日在大宇公司玉浦造船厂下水,经过为期一年的海试后于2003年底正式服役。2号舰"文武大王"号(DDG 976)于2003年4月11日下水,2004年9月30日服役;3号舰"大祚荣"号(DDG 977)于2003年11月12日下水,2005年6月30日  相似文献   

20.
距今442年,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明建州左卫东苏克素浒河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西南赫图阿拉老城),一个女真男婴呱呱坠地了。他就是清王朝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清太祖努尔哈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