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反导能力到底有多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台湾当局及军方领导人不止一次说过,在大陆所有的武器中,除了导弹,“我们什么都不害怕”。于是为了“消除”这一不时令他们梦醒的恐惧,台湾当局在加强自身导弹攻击能力的同时,开始全力进行反导系统的研制和引进。2001年6月,台湾宣布“天弓”一3研制成功,接着又试射“爱国者”导弹,最近又宣称将于2005年前研发并部署完毕低空反战术导弹防御系统(ATBM)。面对这一切,人们不禁要问:台湾反导能力到底如何呢? 台湾反导系统现状 1996年,美国一批“爱国者”PAC-2导弹运到了台湾,使台湾一跃成为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拥有有限反导能力的地区之  相似文献   

2.
田聿 《环球军事》2012,(2):48-49
现代作战可谓“无战不电”、“每战必电”,在台海两岸长达数十年的军事对峙中,台湾军方对大陆实施的电子战从未停歇,然而关于这场“看不见的战争”,迄今只有极少量档案得到公开。  相似文献   

3.
移编海军不情愿冷战时期的1953年6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台湾空军新竹基地成立“西方公司”,提供飞机及电子侦察装备,并开始指导台湾的飞行员执行深入中国大陆的电子侦察任务。当时的台湾军方也趁机“顺便”空投传单,偶尔空降情报人员。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亲台分子又想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制造麻烦。这助长了台湾当局图谋实现台湾“分裂自治”的梦想。台湾军方为适应这一政治图谋的需要,于1992年1月首次公布了“国防报告书”,公开放弃了以军事手段“反攻大陆”的口号,转而强调台湾要“厚植军事遏制力量,保持相对军事优势”,以强大的海空力量“吓阻”大陆,借此维护台湾安全。提出:“未来防御作战绝对不可将战火  相似文献   

5.
目前,台湾“国防部长”汤曜明表尔、军方将配合金门县将两个小岛开放观光之事,但“绝非”撤军。汤曜明声称,台军“绝对有能力确保”前沿阵地任何一个小岛屿的“安全”。台军老前沿——金门和马祖距离大陆最近,在台湾的预警网和防御网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金门、马祖等所谓外岛,台湾重新认识到,它们不仅是反攻大陆的基地,而且也是台湾本岛防卫的前沿阵地。对此,台湾正在强化其防卫力量。  相似文献   

6.
信息战在台湾被称为“资讯战”。台军高层认为,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于信息,谁掌握了信息控制权,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而台海地区一旦发生战端,信息战必将首先打响。同时,台湾当局认为,从目前两岸信息战能力对比看,台军无优势可言,在未来的信息战较量中,大陆更将对台构成“实质威胁”。台湾“国防部”“通资局局长”林勤经称,在2000年台军的一次电子模拟战中,代表大陆的红色一方首次战胜了代表台湾军方的蓝色阵营。鉴此,台当局对信息战十分重视,对提升台军的信息战能力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为反制所谓“点穴战”、“电子战”,台军近来已把夺取制信息权视为整军备战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宁夏科技》2001,(1):71-71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据台湾军方高层透露,美国国防部9月在太平洋第七舰队司令部进行一次针对台湾地区冲突的兵棋推演,在电脑兵棋的运算下,大陆解放军在实施“首战即决战”的强势战略下,台湾军队只能抵抗解放军22小时,而且绝大部分的战斗都是由空军承担。  相似文献   

8.
据台湾媒体报道,2005年以来,陈水扁为保证自己的安全, 防止大陆对其实施“斩首”行动,不仅指使军方组建反“斩首”部队,还将自己平日使用的寓所、办公室改造成为一个个“固若金汤的堡垒”,并从陆海空3个方面为自己准备了三大逃生工具。  相似文献   

9.
武海 《当代海军》2002,(1):9-10
美国“9·11事件”后,台湾军方加强了战备和训练,然而,也许由于过于紧张,近期事故频发。 “海虎”号潜艇训练出意外 2001年10月2日下午,台海军794号(“海虎”)潜艇随256陆战队到台湾南端进行战术实兵对抗操演时,在水深150公尺海底不慎擦碰“沙坝”,造成艇艏右下方的声纳护罩受损。该海域是台潜艇训练海域,水底状况相当  相似文献   

10.
沙沙 《环球军事》2013,(16):50-51
据香港《亚太防务》杂志最新披露,热炒多时的美国售台“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已在新竹乐山阵地进入战斗值班,台湾也成为美国在亚太方向上的第五个“铺路爪之家”。为宣扬其采购“合理性”,台湾军方屡屡对外宣称可有效探测到中国大陆发射的弹道导弹,但在航空电子专家眼中,却没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为在军事上与大陆相抗衡,维持所谓的“独立政治实体”地位,台湾当局加快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1995年岁末和1996年初,台湾军方似乎更是加大了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关注和投入,军费预算的大幅度提高,新武器装备的服役,进攻性导弹武器的研制,以及新的租借、采购方案的提出,都显示出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美国把中国的崛起视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的威胁,而台湾则被作为遏制中国的重要砝码。美国打着“保持两岸军力平衡”的幌子,把一批批先进武器装备卖给台湾当局,以达到既控制台湾又牵制大陆“一箭双雕”的目的。2003年9月24日,美国防安全合作局向国会提出申请,要向台湾出售102套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20套舰载终端以及支援与测试设备等,总金额约7.75亿美元。按美国国防部的计划,将先出售给台湾50套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和多功能信息分布系统(参阅本刊今年4月号)及其物理基础16号数据链(Link-16),是台湾军方“博胜”项目所需要的关键设备。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台湾军方“2003年度施政计划”,台军准备“在必要时对大陆实施‘先发制人’和‘先制攻击’”的“双先战略”。“双先战略”的“近期战略攻击目标是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和军事基地”,“远期战略攻击目标是内陆深处的大城市和重要的经济设施与军事设施”。联系近些年来台军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台湾当局此次公然提出“双先战略”决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政治、军事背景,尤其与美国近年来对台政策的变化以及台湾岛内的政治、军事形势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近来,台湾当局为了"入联",可谓动作频频,而台湾军方为配合民进党当局的"入联",更是煞费苦心地与之唱起了"双簧",忽而贬低大陆战力,展现其所谓的"自主国防",忽而刻意夸大大陆战力,力推军购。说大陆导弹威胁不可怕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国民党籍"立委"林郁方9月13日表示,台湾军方内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解放军平均需要210枚以上的M系列导弹,才能摧毁一条类似清泉岗基地的主跑道,作战效益偏低。出台该报告的单位是"台湾国防管理学院资源管理及决策研究所",研究方向是"模拟进行机场跑道遭弹道导弹攻击之损害评估"。  相似文献   

15.
江山 《当代海军》2004,(5):58-59
台湾“海军副总司令”林镇夷,“海军中将”,是2004年度台湾“总统大选”前进行的最后一波军方人事高速中等到阿扁提拔,于2003年12月新升任“台湾海军副总司令”的。俗话说,好事多磨。由于“大选”和“乌龙鱼雷事件”,台湾“海军副总司令”一职一再难产,林镇夷也险些与台湾“海军副总司令”无缘。据台湾媒体称,林爱好看大片,喜听流行音乐,上升伊始便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6.
杨修水 《当代海军》2006,(12):60-67
扫雷舰艇篇今年10月中旬,美国参议院通过议案,允许布什政府于明年向台湾出售2艘“鹗”级猎雷艇“金莺”号和“猎鹰”号。美国军事分析家预测,中国大陆如攻击台湾,很可能在台湾海峡布放水雷。水雷将把美国军队挡在外海,阻止其靠近台湾,对美军协防台湾不利。基于这种考虑,美国政府同意了向台湾出售猎雷艇的计划。与此同时,台湾军方近年来对水雷作战日益重视,多次邀请由日本退役军官组成的技术顾问小组,参加岛内代号为“康平”的水雷作战演习,并引用美国对日本实施水雷封锁的战例进行实兵演练。  相似文献   

17.
豫夫 《环球军事》2012,(4):64-65
台湾“中央社”2月1日报道称,在当天的台军新春媒体联谊餐会上,适逢当局“内阁”改组,军方高层人事遂成为席间媒体关切焦点。因留任而神采奕奕的“国防部长”高华柱针对外传他是“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热门人选一事宣称,绝无此事。而对其他军方人事调动传闻,高华柱则称,军方人事按照制度,目前没有任何人事异动征兆。  相似文献   

18.
李剑  李为 《当代海军》2006,(1):28-34
2005年12月17日,“基德”级导弹驱逐舰的前两艘“基隆”号(1801)和“苏澳”号(1802),在台湾苏澳军港举行了成军典礼。随后两舰开始进行为期三周的基地训练。在将舰上的指管通情系统与海军的“大成”系统进行链接,并和其它类型舰艇进行综合操演后,“基隆”号和“苏澳”号导弹驱逐舰将开始正式服役。“基德”级导弹驱逐舰是2005年10月下旬,美国军方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查尔斯顿市举行向台湾交接仪式后,其中的“基隆”号和“苏澳”号两舰离开美国,经由巴拿马运河,横越太平洋,返回台湾。返台时,除台湾海军的700多名官兵外,随舰的还有部分美国军方人士,他们在舰上协助台军操作。在回台前最后一站关岛启航时,两舰降  相似文献   

19.
1955年6月15日,是黄埔军校建校30年校庆日.兵败大陆的痛楚,使国民党军的士气低落、军心不振.戎马一生、视军权为命根子的蒋介石没有忘记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重整军心,一显军威.是日,台湾军方根据蒋介石谕命在台北军政学校操场上,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相似文献   

20.
《当代海军》2002,(7):10-12
2002年2月,一支由美国国防部专业幕僚、军事技术顾问、计划研究人员组成的小型考察团对台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秘密访问,该团此行的目的是对台湾承受军事打击“第一击”的能力进行评估。依照台湾军方安排及考察团的要求,此次考察重点调研了台湾军队的军事软件设施、指管通情系统(C^4ISR)、重要军事设施的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