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伟峰 《环球军事》2005,(24):40-41
近年来,台湾当局不断研制高新武器, 以实现其“决战境外”的图谋,其中觊觎已 久的目标就是研制无人机。据台湾《全球防 卫》杂志报道,为增强反制大陆能力,台军 制定了9项“秘密计划”,首当其冲的就是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中期,随着李登辉分裂祖国阴险图谋的公然实施,台湾的应用卫星发展计划驶入快车道,被李登辉势力视为逃避军事打击,进行军事抗衡的“救命稻草”,受到了台湾军方的高度重视,其野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侧目。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政府高级官员4月23日称,美国总统布什已经批准向台湾出售包括4艘基德级驱逐舰和8艘柴油动力潜艇在内的一批武器,但推迟就是否向台湾出售装备“宙斯盾”雷达系统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作出决定。 至此,台湾当局妄想在今年购买“宙斯盾”舰的图谋基本遭到挫败。  相似文献   

4.
破译台军信息战密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欣 《当代海军》2004,(7):48-51
近年来,台军明确将发展信息作战能力列为整个军事力量建设的优先项目,大力筹组信息作战部队,加快发展相关武器装备,以建成攻防兼备的信息作战能力为目标,图谋达到“以软抗硬、以小博大”的目的。其信息战力主要由指挥体系、作战力量、武器装备三大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5.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海峡两岸同祖同宗同文化,山水相连血脉相通。可近一段时间以来,“台独”势力猖獗,陈水扁竟然借今年“3·20总统选举”之机搞“全民公投”,其阻挠统一、分裂祖国的图谋暴露无遗。作为台湾主要军种之一的海军,在陈水扁的“台独”闹剧中将可能充当急先锋,成为“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工具。“台独”就是战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为了赢得未来台海战争的胜利,我们必须对台军有所了解。现综合国内外公开报道,编撰成文,为广大读者朋友提供一  相似文献   

6.
阅读清代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史料,令我想起一首古诗:“血战救边速,烽火连南天。当须徇忠义,誓死报国恩。”用这首诗评论刘铭传,并不过誉。 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从1885年~1890年(光绪十年~十六年),他是清代的首任台湾巡抚。在有关台湾的史料和典籍中,诸如台湾建省、中法基隆之战、中法淡水之战、月眉山之战、台湾第一条铁路、淡水至福州海底电缆、港水港建设等重大历史事项,都与刘铭传的名字紧密相连。台湾稍有历史知识的人,没有不知道刘铭传的。敢于和帝国主义侵略者血战到底 光绪十年(1884年),法帝国主义在越南得手之后,又图谋占领中国领土台湾。形势危急,清政府派刘铭传以巡抚衔出任台湾军务督办。为迎战侵略者,他向清廷提出了《讲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之战,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发生在台湾海峡的重大战役,为举世所瞩目。炮击金门,对于台湾国民党当局“反共复国”图谋是一次十分沉重的打击,给了美国政府支持台湾当局对抗新中国的阴谋以迎头痛击,并且调动了美国在地中海的军事力量,有力地支援了中东人民的反帝斗争。三十多年来,世界上抱有不同立场和观点的人们,对于这次  相似文献   

8.
台湾岛四面环海,为保证其海上运输线的畅通,台湾当局一方面按照“防空、制海优先”的建军方针,加强海、空军力量的建设,以力求提高控制台湾  相似文献   

9.
一、美国对朝鲜和台湾的政策有一个变化过程。从1948年到朝鲜战争爆发前这一段时间,由于“欧洲第一”的一贯对外政策和兵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美国决策者们不主张出兵保护台湾和在朝鲜布防过多军队。关于台湾问题。有代表性的政策文件之一是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的对台政策宣传指示。指示中说,国民党的失败是由于自身的腐败无能。美国因战略利益和力量所限,不能出兵保护台湾。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的“陷落”是不可避免的(当时美国决策机构估计1950年底以前台湾即将“陷落”)。该指示要有关方面对此作好精神上的准备,不要对台湾承担过多的义务。这一指示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赞同。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退踞台湾的蒋介石当局坚持其“反共复国”的基本政策,“反攻大陆”成为其念兹的行动口号和目标。维持一个反共的台湾政权,是美国敌视和遏制新中国政策之重点,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蒋介石当局在美国的军经援助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力图在各方面准备条件,图谋在对其有利时机发动对大陆的军事反攻;同时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不断进行骚扰性进攻和突袭性进攻。这就是在“反共复国”政策下的“待机反攻”和“有限反攻”,而受到美国的支持。到了60年代之初,中国大陆内部、中苏关系和远东国际关系、美国肯尼迪政府对华政策等等都出现了新的情况,蒋介石以为反攻时机来临,遂谋划在1962年夏秋之际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反攻,为此在军事、政治、财经等各方面进行动员和准备,并强烈要求美国给予支持和援助。美国政府盱衡战略全局,“保护台湾不受中共攻击”,但也不支持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美蒋双方为此在近两年时间里进行了反复的谈判与交涉,反攻大陆的计划始终遭到美国的拒绝。中国政府适时公开揭露蒋军窜犯大陆的阴谋,动员军民,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同时在外交战线实行“以美制台”策略。在内外诸方面因素的制约下,蒋介石策划的一场“军事反攻”终于在中途归于流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为了达到两岸长期分离和台湾独立的政治目的,一方面积极发展与美国的传统关系,谋求美国的政治、军事庇护;另一方面,主动调整其军事战略,即由“守势防卫”战略调整为“防卫固守,有效吓阻”战略。台湾军方根据这一军事战略,加速武器装备发展步伐。加强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全面提高空军以空制空、以空制地、以空制海的能力台军认为,空军是达成高技术战争目的的主导性力量,是完成多种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2.
豫夫 《当代海军》2006,(3):47-51
2006年新年伊始,台湾“国防部”在南沙太平岛修建机场的“太平专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此举不但引发附近越南等国家的抗议,在岛内也是颇有争议。台《中国时报》披露,台军方之所以不顾岛内外的反对,决意要在太平岛修建机场跑道,主要是基于战略考虑,图谋拓展战略空间。“太平专案”浮出水面2005年8月,台军秘密征招未婚、没有家庭负担,具有建筑、土木工作经验的士官  相似文献   

13.
目前,台湾“国防部长”汤曜明表尔、军方将配合金门县将两个小岛开放观光之事,但“绝非”撤军。汤曜明声称,台军“绝对有能力确保”前沿阵地任何一个小岛屿的“安全”。台军老前沿——金门和马祖距离大陆最近,在台湾的预警网和防御网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金门、马祖等所谓外岛,台湾重新认识到,它们不仅是反攻大陆的基地,而且也是台湾本岛防卫的前沿阵地。对此,台湾正在强化其防卫力量。  相似文献   

14.
台湾当局认为,现代战争是总体战争,必须“动员全民力量,以换舣战争的胜利”。为适应总体战争的需要,台湾采取常备部队和后备役部队相结合的军事体制,实行“精简常备、广储后备”的精兵政策,做到半时养兵少、战时用兵多,以达“总体作战,以武拒统”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上个世纪之交,美国将领马汉通过总结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欧洲几次重大战争中海上力量对历史的影响,创建“海权论”,即提倡要拥有并运用优势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去控制海洋,以实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美国国会中的一些亲台势力,一直利用各种机会插手台湾问题,一会儿是“台湾问题修正案”,一会儿是“加强台湾关系法”;刚闹完了“台湾导弹防御法案”,又上演一出接纳台湾加入TMD的“国防授权法案”,直搞得美国国会上围绕台湾问题的波澜不断。诚然,这离不开美国国会亲台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大事     
4.20——5.20赵紫阳赴朝鲜访问从4月24日起赵紫阳到朝鲜作为期7天的正式访问,这是他担任总书记以来第一次出访。台湾“立法委员”到京访问 4月24日,以台湾“立法委员”费希平为团长的台湾“中国民主和平统一访问团”一行16人到  相似文献   

18.
羊年伊始,台军为效忠其“政府”,给陈水扁连任和“以武拒统”的图谋站台助阵,可谓疲于奔波,忙得“不亦乐乎”。 忙联合——进一步完善三军联合作战指挥机制 2003年,台军按照所谓的“国防部组织法”与“国防部参谋本部条例”,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豫夫 《环球军事》2009,(14):44-46
6月16日,岛内领导人马英九在接受“中央社”专访时称,台湾不可能跟大陆进行无休止的军事竞争,但台湾绝对有必要建立一支小而精、小而强的防卫力量,目的不是要反攻大陆、主动攻击,而是防卫台湾。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0月中旬,台湾海军最后一艘“成功”级导弹护卫舰“田单”号下水,从而为台湾海军历时十余年的二代主战舰只的发展画下一个句点。而前不久,台湾“国防部长”汤曜明有关未来十年台湾将集中整建海军力量说法,又不由得使人们关注起台湾海军下一个十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