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从1894年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直到1925年3月12日逝世,在长达30年革命活动中,始终以武装斗争作为主要斗争手段。但是,孙中山对武装斗争的主要组织形式——军队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建设军队问题的解决,却经历了曲折的艰辛探索。研究这一探索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不仅有助于理解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和伟大贡献,而且对于我们现代化革命军队的建设,也有重要的启示。从1894年创建兴中会,到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在经历了十年革命实践以后,孙中山认识到建设军队的重要性,1906年提出了第一个…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是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先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自创建兴中会以后,领导多次武装起义,结果都失败了。辛亥革命后的十余年间,他依靠军阀打军阀,同样未取得革命的成功。其中,依靠陈炯明的失败,对他打击最大。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革命的武装。1920年以后,他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总结历史经验,最终使革命走上正确的道路。本文着重论述孙中山在创建革命军队中,共产国际对他的影响和帮助。一、共产国际建议孙中山建立革命军队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早就注视着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并给予深切的同…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军事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是孙中山革命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投身革命之日起,先后发表了大量有关军事教育的文章、演讲稿等,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军事教育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对这个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为革命开展外交、通过外交而发展革命,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军事外交思想。孙中山的军事思想与实践包括:研判国际战略格局以确立军事外交策略;注重通过外交手段获得军事援助;反对侵略战争,主张伐战与伐交的结合;注重军事外交中的舆论运用。但孙中山军事外交思想与实践,还存在着倚重外援而丧失主权,仰仗领袖威望而忽略政党力量的明显局限。孙中山的军事外交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的军事外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书影品鉴     
本期推荐好书《写给新一代人看的辉煌军史》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你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当航母出海,歼-15飞天,在感受着当代军队的辉煌与荣光时,你可曾对85年的军史了然于心?《写给新一代人看的辉煌军史》就是这样一本书,将漫长的史实凝成186个小细节,从中你可以看到:为什么孙中山"大元帅府的铁甲车队"是中共最早建立的军队?为什么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中有五名在黄埔军校毕业或任教?抢渡大渡河的22位英雄们得到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活动,得到了孙中山的信任。在孙中山去世之后,他玩弄权术,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排斥汪精卫、胡汉民等人,逐步控制了国民党的党、政、军、财等大权,成为国民党的首领。孙中山在世时对中国海防非常重视,曾领导海军官兵进行了多次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并发表了许多关于加强海防建设的言论,为中国海防事业发展指出了方向。然而,蒋介石却背叛了孙中山的海防思想。面对日本军队在中国沿海省区不断升级的侵犯,蒋介石一味妥协退让。他不去加强海防,却把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镇压人民革命权进攻其他…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作为革命的军事家、战略家,在革命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推翻帝制,“和平方法,无可复施”,只有武装斗争,才是革命之际的“枢机所在”。他审时度势,制定了“定两广,出师湘鄂”,进而夺取革命胜利的宏韬大略。他总结了上百次武装起义的经验教训,深感会党新军并不可靠,金钱也决定不了起义的成败。“要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就要“成立革命军”。“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孙中山的军事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13,(2):55
幽你一默搞怪达达兔芦大卫绘豆角炒肉下班回家,老婆正在做饭,我问炒的什么菜。老婆答道:豆角炒肉。我看了看满锅的豆角问:肉呢?老婆说:在豆角里面,待会儿你拣有虫眼的吃。我:……月收入多少女孩问她的男朋友:"老实交代,你现在的月收入是多少?"男朋友:"我的收入可以养活像你这样的3个女人。"女孩:"那好,等我们结婚后,我把外婆和母亲接过来一起住。"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1866—1925)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一个独立、富强、民主、自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奋斗了一生。“从孙中山组织革命的小团体起,他就进行了几次反清的武装起义。到了同盟会时期,更充满了武装起义的事迹,直至辛亥革命,武装推翻了清朝。中华革命党时期,  相似文献   

10.
其实,我看《士兵突击》缘于一个很不经意的电话,我的一位朋友问我:你对许三多印象如何?我说,没有什么印象。他又问:那你对《士兵突击》的印象如何?我还说,没有什么印象。又问:为什么?我说,我没有看过《士兵突击》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印象。没想到他居然惊诧于我的这一回答:怎么,你一个职业军人居然没有看这部已经火遍大半个天的电视剧?我以极度的平常心说,是的,正因为我是职业军人,才更懂得军人,所以不需要也不愿意看军事体裁的影视,尤其是被一些假军事影片伤了心之后。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认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多年来时断时续地依附其他军阀的军队,缺乏政治工作,没有用革命的主义来武装军队。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在师法苏俄模式建军的实践中开始了创立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尝试。其做法主要有:一、确立以党治军原则,建立党代表制度;二、创立政治工作制度,施行政治训练;三、按照黄埔党军的模式改造旧军队。  相似文献   

12.
续上期)“文革”刚开始时,彭老总还带个大口罩上街去看大字报。到后来,他的住所就被外界知道了,红卫兵在开初也很有礼貌,两三个学生,是采访性质的谈话。彭老总谈了和毛主席的关系,谈了百团大战等。不久,运动越搞越厉害。彭老总已经意识到了他处境的危险。有天晚饭后,他把老景喊了过去,坐在门前的石桌旁聊天。他说:“你到我这里工作很长时间,我对你的工作很满意。特别是从庐山会议后到吴家花园,再到西南,你都在跟着我,我表示感谢。你在我这里工作,影响了你的进步,级别和经济上都有损失。你有3个孩子,爱人的身体又不好,生…  相似文献   

13.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推行三民主义,一生呕心呖血,矢志不移,创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的一生与澳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孕育缘于澳门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以后为纪念孙中山改名为中山县)翠亨村。翠亨村与澳门同属香山县,距澳门仅35公里,船行半天就可以到达。孙中山先生的父亲孙达成,青年时期就在澳门学习裁缝,以后又在板樟堂街一间外国人开办的鞋店当工人。孙中山从小就跟随父亲和哥哥,来往于翠亨村和澳门之间。因此,他与澳门早就结下了不解之…  相似文献   

14.
新兵最盼望的就是来信,班长却规定了一个"小游戏":每收一封信必须做40个俯卧撑。一天,我来了2封信,要做80个——班长名叫谷三山,中等个儿,黑脸膛,浑身都是疙疙瘩瘩的肌肉,一个标准的男子汉!可惜,班长却是个"碎嘴子"。第一次整内务,我撅着屁股忙活好一阵,被子还是像块面包。班长说:"你看你,我不是说过了吗?先要用手指在被子上卡出线条来,被子才能听你的话,像你这样哪行?"班长边唠叨,边像变魔术似的,不一会儿就把我的被子整成了"豆腐块"。我站在旁边,心里直乐:"班长真  相似文献   

15.
新婚仪式上,他对她说:“如果我只有十元钱,我会拿它来当做车费,在你最需要我的时候,去看你……”她对他的表白是:“嫁给军人,我一生无悔!有个军官丈夫,我一生无憾!”  相似文献   

16.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孙中山在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州岛,故又通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首创了崭新的革命制度,培育了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建立了新型的革命军队,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兴(1874——1916),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革命家。孙中山,以革命运动的理论创立者、宣传家和革命经费的募集者著称,而黄兴则主要是作为军事领袖和前者紧密合作的。本文拟对黄兴的军事活动和军事思想作一简要介绍,以收抛砖引玉之效。黄兴是在严重民族危机刺激下,并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之后,走上从爱国到革  相似文献   

18.
在孙中山创立的军事思想体系中,他的军事教育思想焰烟生辉,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认真地剖析这一思想,无论对于近代军事教育思想的研究,抑或对于现代军事教育思想的实践,都无疑是有帮助的。一、“立学校以育人材”创办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材,是孙中山军事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派从事“战争事业”的始作源者。1894年冬,当他摒弃上书、请愿方式,从改良之路转入革命轨道时,就把“物色”、培育军事人材的问题作为革命团体的宗旨加以倡导。在《兴中会章程》宗旨一项里,孙中山提…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孙中山在领导同盟会早期武装斗争中所提出的“建立起点 ,张威四方”、“一地发难 ,全国响应”的军事战略思想 ,分析了北伐战争中建立革命根据地与采取城市进攻战略的军事实践意义 ,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孙中山的军事实践与战略思想 ,对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武装斗争战略指导上的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24年国民党改组前后,孙中山所依靠的旧军队是广州革命政府的支柱。这些旧军队经过不断的改造和分化,构成了1925年7月成立的中国新型军队──国民革命军的主干之一,奠定了北伐胜利进军的军事力量基础。本文试从旧军队的改造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入手,考察苏联帮助下的国共双方对旧军队转变为新型军队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探索旧军队转变的客观必然性。一、孙中山领导的旧军队有着军阀军队的烙印,同时又有一定的革命倾向性1923年初,孙中山依靠南方军队,重回广州建立了广州革命政府,这些军队成为广州政府的军事支柱。主要包括:杨希闵所率的滇军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