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雷简介水雷是海战中效费比最高的武器。其体积小。维护要求不高,可由各种平台布放,敷设在水中或水底,能构成长期威胁。水雷分为锚雷、沉底雷和漂雷三种。锚雷一般采用触发和非触发联合引信。非触发引信有声、磁、水压等引信。现代锚雷的布  相似文献   

2.
根据定向攻击锚雷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其对水面目标打击概率的仿真数学模型,可用于定向区域攻击锚雷打击概率的蒙特卡洛法仿真.  相似文献   

3.
1942年瑞典人秘密试验让海豹清扫水雷,还让它们带水雷去炸德军的潜艇。海豚在海洋中发现水雷后,也会将一个雷标挂在它发现的训练锚雷的雷索上,而后由锚雷潜水员来处理。深海中,海豚发现沉雷后,会立即返回驯手处,向驯手索取炸弹  相似文献   

4.
猎雷具的前视声纳在发现锚雷时,无法解算其位置坐标,从而使猎雷具无法准确、安全地消灭锚雷,影响了猎雷具的作战效能,因此利用目标在声纳波束中的临界状态,结合单位波束的方向性特点,提出了对水中悬浮目标进行定位的方法,并根据实际作战环境,对计算结果进行了修正,完善了解算模型。  相似文献   

5.
是使用扫雷具模拟舰艇声、磁等物理场或用机械切割锚雷雷索等手段搜索和排除水雷的反水雷舰艇。  相似文献   

6.
误差分析是计算武器射击(攻击)效果的基础,在简述了大深度锚雷工作过程和命中原理模型后,着重对其攻击过程中存在的误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举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7.
反水雷装备的冤家对头——水雷反水雷与水雷是一对相互共存的矛盾体,谈到反水雷,就不能不先谈谈水雷。粗略地说,水雷就是水中“地雷”。由于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及打击对象的多样性,水雷的品种、样式尤其是所依赖的技术又比地雷复杂得多。按水中状态可分为锚系于水下的锚雷、漂浮于水中的漂雷、沉没在海底的沉底雷;按水雷布放方式分为舰布、潜  相似文献   

8.
水雷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水中兵器,这在军界早已得到认同,水雷在战争中以及在战后的局部冲突中的突出作用,成功地进行抗登陆、封锁作战以及切断海上交通线,证实其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水雷问世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制式触发锚雷、非触发水雷等被动等待性武器,已发展成为被动加一定主动攻击性的高技术装备,并且正处在进一步的发展之中。预测未来水雷的发展,应从两  相似文献   

9.
蒋凯 《国防科技》2002,(6):26-28
水雷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水中兵器,是海军兵器库中唯一能独立完成战略、战役及战术不同使命的常规武器,也是现代海战中唯一“五世同堂”的武器,从本世纪初的触发锚雷到现代带微处理器的最先进水雷都在使用中,两且不论最新式的特种水雷,还是早期的触发水雷,都可以给敌方造成严重威胁,不会因为各种尖端武器的出现而丧失其在海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水雷上的广泛应用,水雷正在向“智能”、“全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个人小传石志坤,河北人氏,1965年出生,17岁入伍,成为“海上开路先锋”队伍中的一员“虎将”。在担任副舰长、舰长的5年间,他率舰5次参加战役性演习,成功地开辟一条条海上通道,次次带回表扬电;他所在的809舰,先后进行了训练大纲上都是空白的“编队扫锚雷”、“编队扫沉雷”、“编队夜间扫雷”、“编队通过混合雷场”等高难科目训练。当舰长两年多,两挂三等功证章。  相似文献   

11.
对反水雷装备感兴趣的读者知道,猎雷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反水雷方式,它无需舰艇进入雷区,可利用猎雷声呐搜索数百米以外的水雷目标。发现目标后,可在不小于150米的距离上对目标进行识别,基本确认为水雷目标后,再放出灭雷具,驶近目标进行鉴别。若确认为锚雷,可用割刀割断或炸断雷索,使雷体上浮至水面,由舰炮摧毁。如果是沉底雷,则可通过在水雷附近投放灭  相似文献   

12.
前言1991年4月26日,日本应邀派遣1支由4艘“初岛”级扫/猎两用型扫雷艇(其中两艘是“初岛”改进型)、1艘“早濑”级扫雷母舰(2000吨)和1艘“十和田”级补给舰(8150吨)组成的反水雷舰队,远涉重洋,航程7000余海里,航渡35天,到波斯湾参加反水雷作战。不久,消息传来,日本扫雷艇后来居上,共取得消灭锚雷13枚和沉底雷21枚的丰硕战果,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历来重视海军建设,19世纪末意大利海军已跻身世界海军强国之列。在意大利海军的各种兵力兵器中,其水雷以产量多、质量好而著称。意大利的水雷是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80年代后开始大量出口,现已是国际水雷市场的佼佼者。意大利的水雷生产商主要有米萨、白头和瓦尔泰克等公司,它们共生产10余个品种的水雷,包括沉底雷、锚雷、特种水雷等多种类型,出口的水雷主要有“曼塔”水雷、MR-80水雷和MRP水雷等型号。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布放的“曼塔”沉底雷曾击伤美军的现代化舰艇,由此意大利水雷名声大噪。  相似文献   

14.
新的反水雷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雷确定为现代兵器的地位长达一百多年。在这期间,虽然因技术的进步,新型水雷不断出现,但旧式水雷也并未失去其威力。不管新旧水雷,对军舰都具有很大的威胁。1991 年的海湾战争,美军宙斯盾巡洋舰普林斯顿 CG-59 和强攻登陆舰特利波利 LPH-10被伊拉克布放的水雷炸坏。一颗价值 1500 美元的SADAF-02 触发水雷给同样的舰造成的损坏,修复时就要用 9600 万美元。使普林斯顿几乎沉没的是意大利制造的价值一万美元的沉底感应水雷,而使特利波利受伤的是 LUGM-14S 触发锚雷,价值 1500 美元。两艘受伤舰的修复,分别花费2400万美元和35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水雷是海军武器库中最经济而又最难对付的兵器,它体积小、价格低廉、布设容易、隐蔽性好、破坏力大、难于消除。水雷威胁所产生的恐惧心理效果大大超过其本身的价值和破坏作用。因此.打破水雷封锁是所有沿海国家非常重视的任务。扫雷舰艇和猎雷舰艇是对付水雷威胁的主力军,它们总称为反水雷舰艇。扫雷舰艇拖带有截割扫雷具以割断锚雷雷索,使雷体浮起而用火炮击毁水雷;扫雷舰艇也可装载或拖带电磁、声频或次声频扫雷具,扫爆相应引信的水雷。猎雷舰艇是用分辨率高的探雷声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台湾与其他海岛一样,既是可受到布雷封锁的目标,又可通过布雷进行抗登陆作战防御,所以台湾军界十分重视水雷战兵力的建设和水雷战装备的发展。在反水雷领域,台湾完全依赖进口和技术引进,拥有一定的扫猎雷能力,而在水雷的库存和发展方面与日本相似,但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台湾拥有的雷种包括锚雷、漂雷、沉底雷和虫戚雷(或称附着水雷),可供舰布、潜布和空投使用。台湾水雷的发展历程与日本相似,它们都是依赖美援,水雷皆为美国的舶来品,但是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国产化。然后转入自行设计和发展,而台湾则长期原封不动地保留美制老式水雷,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迫于政治需要才开始自行设计新型水雷。  相似文献   

17.
水雷是一种往往被军事首脑们忽视的兵器,但它在海湾战争这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伊拉克拥有的90多艘舰艇,不仅未毁伤多国部队任何兵力,反而在20多天的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而其布放的一千多枚老式水雷不仅重创美国3艘作战舰艇,而且对多国部队造成严重的心理威胁,限制了其海上兵力行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近十多年来水雷技术获得了新发展,其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微处理机控制的智能化水雷均采用了模块式结构,能预置各种功能参数,并提高了信号处理精度,增强了水雷识别目标的能力。但在现役水雷中新式水雷为数不多,库存仍以老式锚雷和沉底雷为主,只有少数国家拥有特种水雷,如自导鱼水雷、自航式水雷、火箭助推上浮水雷、遥控主动攻击水雷等。  相似文献   

18.
水雷属于攻防兼备的武器,具有价格低、布设容易的特点。其“不对称”的杀伤力能够阻挡两栖编队,有效防止编队同海岸“搭桥”。因此若能适当而有效地运用水雷,可以获得其他兵力在战场上达不到的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海军先后有18艘舰艇受损,其中有14艘是由水雷造成的。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技术落后的廉价水雷使美军两艘先进战舰受到重创:美国海军1.8万吨的两栖攻击舰“特里波里”号碰上一枚老式的LUGM 145型触发锚雷,被炸开4.8×7.5米的裂口,该水雷造价仅1900美元,但“特里波里”号所造成的损失却高达5007万美元。一艘“宙斯盾”巡洋舰“普林斯顿”号也触雷,2枚普通的意大利制“曼塔”感应式沉底雷在其龙骨下引爆,舰体被强大的爆炸  相似文献   

19.
反水雷舰艇是反水雷作战的主要武器装备,它有扫雷舰艇和猎雷舰艇之分。扫雷舰艇一般装载或拖带有电磁、声频和接触扫雷具等,以扫爆相应引信的水雷。除此还拖带了截割扫雷具以割断锚雷雷索,使水雷浮起再用火炮将其击毁。猎雷舰艇则是先用探测距离远、分辨能力强的猎雷声纳发现并识别水雷,然后派蛙人或遥控深潜灭雷具投放炸药包炸毁水雷。猎雷与扫雷的最大区别是,猎雷与被扫水雷装什么引信无关,且不受水雷引信定次、定时的影响。但猎雷的速度因要逐个销毁水雷而比扫雷速度慢。因此一些国家还研制了兼顾猎、扫雷任务的反水雷舰艇,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反水雷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雷达信号分选方法在复杂环境下分选雷达信号时对于信号形式的适应能力不强的缺点,提出一种对于雷达脉冲信号具有普适性的信号分选方法。该方法通过2个侦察站来侦察接收雷达信号,根据同一雷达辐射源的脉冲信号到达2个侦察接收站的时间差相同的原理进行信号分选。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能较好地解决复杂信号环境下雷达信号的分选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