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学良将军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有功于民族解放事业的“千古功臣”。在中华民族命运危机的关头,他和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挽救了中国危局,促成了第二次国共两党的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张学良将军的政治、军事生涯中,有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优秀的思想品格。对张学良军事思想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利于振兴中华和国防建设。  相似文献   

2.
杨虎城,生于1893年,陕西蒲城人,系我国抗日爱国将领,因与张学良将军一道发动“西安事变”而闻名中外。杨虎城将军自小嫉恶如仇,敢作敢为,而且富有谋略。他在迈向军旅道路之前,就曾参与过两次威震当地省县的“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西安事变的主角是张学良.然而,1990年张学良却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说:"西安事变……那是杨虎城不平啊……可以说他是主角哇,不过名义是我,我是主角了,当然由我负责."看来西安事变还有不少没有解开的谜.  相似文献   

4.
报刊文摘     
蒋介石为何不杀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将军被蒋介石杀害了,而同被蒋恨之入骨的张学良却幸存下来,这是何原因呢?徐铸成在《旧阅杂忆续篇》一书中写道:张少帅当年送蒋介石回南京后,想不到来了个“军事会审”,被投入陆军监狱。在无可奈何中,想起口袋里藏有蒋介石在西安时写给他的接受六项条件的笔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的当天,张学良就想到了中共。在此重大时刻,他需要中共的帮助和支持。 张学良请中共驻西安代表刘鼎给中共中央发电,通报事变经过,邀请中共中央派代表前来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后来,他又与杨虎城联名致电向中共中央提出上述要求。 次日,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会议,讨论西安事变的对策及派代表前住西安事宜。会后,毛泽东、周恩来复电张学良:“恩来拟来西安与兄协商尔后大计。拟请派飞机赴延安来接。”  相似文献   

6.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17路军,受中国红军和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同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断然拒绝,并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加紧“剿共”,下令镇压西安学生的抗日爱国运动。12月12日,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国共产党支持张、畅的爱国行动,派遣周恩来到西安,同时主张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  相似文献   

7.
1928年的东北易帜,是张学良主政东北后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现代政治史、军事史和中日关系史上的大事。这件事,充分体现了张学良以民族为重、以国家为重的爱国思想,是张学良为国家统一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本文是本刊上期《张学良对日本记者谈“九一八”事变)的续篇。“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张学良将军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但是,张将军多年来对“西安事变”保持沉默,至今仍有所保留。本文是自1990年6月他结束软禁生涯后,多次就一些历史问题谨慎回答记者们采访的一个综述。本刊选载有关内容,是根据媒体公布材料进行的综合和整理,编辑中有合并和删简,成文后未经本人审阅,仅供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作资料参考。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上下文连贯,段落间加入一些背景性说明文字,放在括号中。##D(少帅张学良亲历日本关…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清代“中兴名臣”的左宗棠,他的一生,从幕僚升至清朝的封疆大吏,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是紧紧与军事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在他的一生中,虽曾积极镇压过国内农民起义,但又能坚决抵抗外侮,在战争中胸怀韬略,运筹帷幄,在建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左宗棠认识到“军事尚实质,忌虚浮”。因此,他的军事思想尚能反映战争的一般规律,对指导战争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其建军思想作概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阮家新 《军事史林》2016,(12):62-64
今年12月12日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安事变八十周年纪念日,人们自然会想起事变的核心人物张学良,探索至今仍若明若暗的有关事变的奥秘. 张学良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为什么又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他被扣之后对生死命运有何反应?对后事有何考虑?他有遗嘱吗?一直以来也是人们想要解开的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