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arles C. Petersen 《战略研究杂志》2013,36(3):238-254
2.
3.
美国虽然晚于苏联着手军事变革理论研究,但是在海湾战争后,奋起直追,全面展开新军事变革,却成为世界的领头羊。其中,创新军事理论成为最重要、最成功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5.
Avner Golov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2013,20(3):453-472
A recently published collection of captured Iraqi records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better understand Saddam Hussein's perception of US and Israeli deterrence signals, affording innovative insights into the reasons behind Iraq's restraint from using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against Israeli targets during the 1991 Gulf War. This article tests a wide range of suggested hypotheses, and suggests that US and Israeli deterrence played only a minimal role in dissuading Iraqi use of WMD.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some thoughts on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particularl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a “no-first-use” nuclear policy. 相似文献
6.
7.
8.
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是一场大规模、高度现代化的局部战争,也是有史以来电子战装备最集中、手段最完善、斗争最激烈、影响也最深刻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的胜利,主要依靠的是现代高技术的广泛应用,而电子战则是其中一张王牌,是其赢得胜利的电子战、精确制导导弹及C3I指挥系统三大法宝中的第一法宝,是决定陆、海、空战的关键因素。深入剖析这场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运用电子战的闪亮之处,对于我军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现代条件特别是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美军提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并很快将其发展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从1991年《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第一次使用"非战争行动"这一术语,到2006年《联合作战纲要》停止使用"非战争军事行动"这一术语,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经历了一个从酝酿、提出、发展到中止的过程。通过对这一时期美军重要条令文件内容变化的解读,可以清楚地看出该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11.
Barak Mendelsohn 《战略研究杂志》2013,36(4):83-107
Israel's failure in deterring Iraq from launching missiles on its home front in the 1991 Gulf War demonstrates the failure of deterrence theory to capture the dynamic of deterrences in ‘complex systems’. In such conflictual systems the recipe for successful deterrence – rational actors, credible and clear deterrence threats, and a defender that has a reputation for realizing his threats – may fail to acheive the expected outcome. Moreover, the credibility of the deterrer may be the reason for the collapse of deterrence. Evidence from the post-Cold War era suggests high prospects for the recurring of complex deterrence systems and thus reinforces the importance of this case. 相似文献
12.
13.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首次大国之间直接的军事对抗 ,也是战后唯一的大国之间直接军事对抗。战争的实践表明 ,这次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对抗 ,就其对抗的性质、程度和结局 ,对后来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有限战争理论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高控制战争 ,那么朝鲜战争可以认为是高控制战争的始作。本文以大量的历史文献 ,从中美双方对战争目的、战争手段、战争规模、战争范围、战争持续时间和战争代价等方面的控制 ,比较详尽地阐述了有限战争理论在战争中的形成和初步实践过程 ,将对人们关于战后局部战争的有限性和战争控制的认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科学构建信息时代我军舆论战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基础理论、指挥理论、法规理论和战法理论,对我军加强军事斗争准备、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冷战"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遏制共产主义",美国不遗余力地推行"冷战"政策.朝鲜半岛是两大阵营在东方对立的主要阵地,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之间不可避免的大较量,也是"冷战"政策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6.
发生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内战规模空前,影响深远.在战争爆发前和战争进行中,联邦政府的决策者面临较为棘手的决策困境:既要追求联邦主义,又要兼顾州权主义;既要维护统一大局,又要做出战争决择;既要反对奴隶制,又要利用奴隶制.这些困境导致联邦政府的战争决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解放黑人奴隶;二是实行征兵制;三是出台《宅地法》;四是选择适合当时情况的战争规模.联邦政府的决策总体上是成功的,最后实现了美国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国朝野有识之士纷纷就反击日本侵略而建言献策,其中建议最多、酝酿时间最长的御敌谋略,当属直捣日本的以攻为守之计.其具体作战方案,依所用兵力划分主要有四种,即分别以南洋军舰、北洋舰队、民船商船及外购军舰载兵勇远袭日本本土.直捣日本是为了改变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被动挨打的地位,因此颇能引起国人的共鸣,有的方案甚至已为当权者所采纳.惟一旦要付诸实施,辄因困难重重而搁浅,最终都成了纸上谈兵.事实证明,只有将直捣日本之计提到积极防御的战略高度加以筹划才有成功的可能,而仅作为临战时的一种应急之策,清政府既不能于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国力量予以支持,就必然会因兵力、技术条件的限制而"望洋兴叹". 相似文献
18.
对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海上拦截临检涉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海上拦截临检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多方领域,所涉法律法规较为广泛,因此有必要对其法律要素加以分析,总结特点和规律,做到"为我所用";同时也应进一步完善国内及军队相关立法,确保海军在非战争运用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做到"师出有名";最后,应重视多变框架协议下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提升海军建设能力的同时确实履行好新时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9.
易大寨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11,(1):90-92
《孙子兵法》问世两千多年以来,其学术价值受到历代军事家、史学家、哲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一致赞誉。对于战场造势的研究,尤以孙子兵法为最先和最具代表性。其中,先胜后战、因情造势和择人任势等内容,是《孙子兵法》中战场造势理论的核心和精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二战时期瑞典的战时中立行为及其中立政策的实施及中立地位的维持等进行考察.认为其中立遭到交战双方的干涉而未能恪守中立的权利与义务,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完全中立,中立的实质只是非交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