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兵器装备动员生产潜力资源的内容范围进行了界定与分类。在此基础上,对面向异地企业的兵器装备动员生产潜力资源的管理模型及建设方法进行了探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保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必须从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从建立健全装备动员组织机构、拓展装备动员产业基础、搞好装备动员潜力调查、制定装备动员预案与实施装备动员训练、完善装备动员法规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装备动员体系能力建设,提高装备保障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3.
武器装备动员横向体系是从武器装备全系统角度考虑的。按照动员对象和内容的不同,主要包括主战装备动员体系、保障装备动员体系和电子信息装备动员体系。一、主战装备动员及内容主战装备动员是指为满足战争对主战装备的需求,以获取主战装备为目标,以动员现存装备和紧急生产为主要途径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在整个武器装备动员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战装备是指在战争中直接用于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及破坏其战斗设施的武器装备。根据战场上参战军兵种的不同,将主战装备分为陆战装备、海战装备、空战装备和天战装备。主战装备动员的内容分为…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大潮汹涌澎湃,百业腾飞世界瞩目的大好形势下,我们的祖国迎来了自己的五十华诞。如同全国其他战线一样,新中国的兵器工业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50年来,兵器工业的标准化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50年来,兵器工业已建立起基本完整的标准体系.为新中国的兵器装备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不断开创兵器工业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一、兵器工业标准化体系基本建成,为兵器装备与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50年来,兵器工业不断完善兵器标准化法规,强化技术监督职能,紧紧围绕兵器科研工作重点,充分发挥标准化的作用,基本建成了一个构成合理、协调配套与重点型号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体系。从体系的标准结构上看,已覆盖了装甲车辆、发动机、火炮、轻武器、光电火控、弹箭、引信、火工品、火炸药、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计量测试、劳动定额、兵工民品等兵器工业所有的专业或领域,基本满足兵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需要。从体系的标准数量上看,已初具规模。到1999年7月止,由兵器行业组织制、修订并已发布的标准共3318个,其中现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推荐性标准126个;国家军用标准和指导性文件共526个,部门军用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共2623个;归口民品行业标准和原总公司内部标准43个。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装备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研究需求,提出了装备管理标准体系的研究目标及应把握的基本原则,重点从多个视角研究探讨了装备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希望能对加快我军装备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部队装备管理军用标准体系研究3方面的需求,提出了部队装备管理军用标准体系研究的任务和5个基本原则,对部队装备管理军用标准体系总体结构和基础标准、程序标准、技术标准、评价标准等进行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
积极构建基于能力的装备应急动员体系是提高装备动员能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现实需要。装备应急动员体系的建设,需要优化装备应急动员组织体制,加强装备动员信息化建设,提高专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完善装备应急动员预案。  相似文献   

8.
科学设计装备信息标准体系,是我军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从体系、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出发,介绍了设计体系结构时应具有的结构化思想,描述了装备信息的特点,着重分析了装备信息标准体系结构设计的5大原则,进而分别采用金字塔型结构、网络型结构和循环型结构3种形式进行装备信息标准体系结构设计,并提出了三维装备信息标准体系结构的设想,为构建装备信息标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武器装备动员纵向体系是指按照装备全寿命阶段不同进行区分而形成的体系,主要包括武器装备科研动员、武器装备生产动员和武器装备保障动员。一、武器装备科研动员装备科研动员是指在装备科研动员指挥机构的组织指挥下,根据战争的特定需求,以确保和提高现役装备作战效能、提供战争急需的新型作战装备为主要目的,平时进行装备科研动员准备,战时统筹运用国家相关科研资源,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相关技术成果进行的一系列应急性科学研究及相关管理活动。战时武器装备科研动员实施,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1.实现武器装备科研机构的平战转换…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动员将呈现以下特点:科技动员成为重要内容,精确动员是主要目标,网络化动员将成为主导方式,快速动员是装备动员发挥效能的重要保证,军民融合式发展是装备动员建设的主要依托。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动员建设应完善应急与应战相结合的装备动员体制,充实各动员职能机构,强化对动员活动的组织领导;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好应急动员准备,使装备力量建设随时随地处于良好状态;建立军民融合式装备科技动员体系,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究,提高装备动员的军民兼容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