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庆之战是决太平天国生死存亡的一场大会战。会战双方全力以赴,恶战接连。终因战略战役方针的失误,陈玉成太平军败北,天国败亡命运大定。本文拟对此战经过作一扼要叙述,并分析陈玉成的失误。1856年秋至1857年夏太平天国内江接连,政务兵势迅速颓坏。清军乘机反攻,连连得手。到1858年夏秋,东线,清军的江南大营进逼天京外郊,江北大营阻断了天京通皖北的粮运江上水道;西线,曾国藩、胡林翼的湘、楚军攻陷九江解围南邑,进迫安庆;北线,袁甲三、翁同书部步步向淮河以南推进;清军逐渐成战略包围态势。太平天国只保有天京至安庆一段的…  相似文献   

2.
以前《军事历史》多注意研究陆军,但现代战争更强调各军兵种的协同作战,因此,应加强对空、海军等各军兵种和协同作战的全面研究。对战例的研究,既要有取胜的,也应有失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失败的原因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更有借鉴作用。——武汉海军工程学院王忠军《军事历史》应突出自己的特点,坚持学术性与知识性并重,  相似文献   

3.
武汉保卫战史称武汉会战,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为抗击侵华日军进攻,聚集大量部队,在武汉及其外围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西四省数千里内,组织实施的一次防御战役。此役于1938年6月上旬开始,至10月下旬结束,是中日开战以来时间最长,兵力最多,战斗地幅最广,伤亡最大的一次作战。  相似文献   

4.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武汉外围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会战从1938年6月11日日军进攻安庆起,至10月25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止,历时4个半月。会战在武汉外围的长江两岸、大别山麓、鄱阳湖畔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纵横数千里。会战由中国第9战区和第5战区联合实施,它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战,也是抗日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  相似文献   

5.
厚积薄发 游刃有余──评《太平天国军事史》舒翼张一文同志的新著《太平天国军事史》,作为太平天国史丛书的一种,最近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刊行。这是他深钻太平天国军事历史二十春秋的结晶。可以预计,此书对于深入开展太平天国史研究,以至探索近代中国军事历史的嬗递变...  相似文献   

6.
从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太原、淞沪、徐州和武汉四次大规模的防御性战役,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作战兵力和战争资财,最后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保守,曾起了重要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的:“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38页)这里,仅从军事上对其努力的方面和招致失利的原因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德国进攻苏联失败,真正原因是德军将领们后来无数次地承认那样,是低估了苏联军民坚强的意志力和巨大的经济军事潜力.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是用对待沙皇俄国的老眼光看待苏联,对苏联战前建设的巨大成就极其无知.  相似文献   

8.
湖州保卫战是太平天国在苏、浙、皖根据地进行的最后一场保卫战。战役自1864年3月底杭州失守后开始,至8月28日太平军撤出湖州城结束,历时5个月之久,历经天京沦陷前后两个阶段。太平军在湖州战场上英勇地抗击着左宗棠所部湘军和李鸿章所部淮军从南北两个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军事经济思想检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以摧枯拉朽、排山倒海之势席卷中华大地。1853年,择虎踞龙盘之地建都立业,规模初具。可是仅仅十一个春秋,在清军攻城的重炮声中,太平天国哗啦啦似大厦倾,土崩瓦解,君死臣亡,立国转战十四载,一朝付与东流水,至今令人扼腕叹息。纵观太平天国全史,可以说,太平天国败亡是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缺乏军事经济思想、忽略军事经济建设导致的必然结果。 孙武曰:“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我国古代军事家早就意识到军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即今南京)以后,从1853年5月开始出师北伐和西征。北伐由于孤军深入,于两年后失败。西征一开始曾取得重大战果,一直打到湖南,占领了长江中游广大地区。但由于战略指挥的失误,兵力分散,缺少协同,从1854年7月开始,在曾国藩湘军的凶恶反扑之下,节节败退,岳州、武昌、田家镇等地相继重陷敌手。到12月初,曾国藩气势汹汹地扑到九江,狂妄叫嚣要“肃清江面,直捣金陵”。这时的军事形势对太平军十分不利。如果九江、湖口再失,曾国藩将直扑安庆,打开天京的西大门,太平天国的农民政权就有夭折的危险。太平军只有在鄱阳湖地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挫败敌人的攻势,并进行反攻,夺取西征的胜利,才能确保天京的安全,发展革命形势。但要打胜这一仗颇不容易。在士气上,太平军由于节节败退,战斗情绪受到很大影响;而曾国藩的湘军连续打了几次胜仗,“将士皆骄”,急欲以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干起义之初就着手创建一支强大的军队,并与清军、外国侵略军进行了长达18年的战争。这些军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军事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所谓太平天国的军事思想,就是指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关于战争观、建军治军和作战指导思想等问题的理性认识,它具体体现在太平天国的文献、领袖人物的言论以及军事实践活动中。下面,拟对这些问题分别进行扼要的评述。一、关于战争观在洪秀全早期著作中,就有关于战争问题的一些言论。如在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的一首诗中就说:“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①,反映出他主张运用暴力手段来解…  相似文献   

12.
太平军是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军事组织,自1850年11月“金田团营”就诞生了。洪秀全、杨秀清、洪仁牙等太平天国农民领袖,凭籍这支武装发动了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从1850年到1864年坚持了14年之久,从而把旧式农民战争推到了高峰。洪秀全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太平天国农民军又是拜上帝会指导下的革命武装,在上述的历史背景下,太平天国农民领袖的军事伦理思想,不能没有自己的特色。本文试图将太平天国农民领袖的军事伦理思想及其特色,作一乌瞰式描述,不当之处,祈读者指正。一、…  相似文献   

13.
在二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再解京围后,太平天国当即连续发动了东征(含一攻上海)、第二次西征以及二攻上海几次重大战役。太平天国后期在长江中下游相继发动这几次重大战役,不仅是为了与清方争夺南中国,而且更主要的还是为了与外国侵略势力争夺长江流域,也就是把“防鬼”逐步提到了“为先”的地位。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也就是要对太平天国后期所发动的这几次重大战役的战略意图进行剖析,进而弄清太平天国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面对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清军与外国侵略者,太平天国通过仿制与使用西式武器等途径积极谋求提高军事技术水平。在此过程中,它展现出了肯定学习近代军事技术合理性的伦理价值取向、"各做忠臣劳马汗"的军事技术道德要求、"你有那长,我便用你那长"的军事技术人才伦理观、不以武器装备论成败的军事技术作用观。太平天国军事技术伦理思想具有强烈的近代起义农民特色、浓厚的宗教色彩及起义农民军事技术伦理思想由古代向近代转型的特色。太平天国军事技术伦理思想对于提升太平军战力、促进中国近代军事技术伦理理论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对于当前我国的强军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极为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和军事家 ,其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恰成为古代军事思想的双璧 ,墨子与兵圣孙子相比亦毫不逊色。孙墨二家的思想形成了进攻与防守的辩证统一 ,这使得中国的军事思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陈雪良先生说 :“《墨子》中守御各篇 ,是中国古代讨论积极防御的经典之作。它与《孙子兵法》 ,恰成古代军事学说中的双璧 ,二者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应该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① 本文从“救守”总方针 ,“救守”义举 ,“救守”统一战线 ,军事工程等方面作探讨 ,研究墨子的“救守”思想 ,这对于维护世界和…  相似文献   

16.
在太平天国军事史上,天京上游是十分重要的战略基地。湘军组建后,一直与太平军力争上游。1861年,安庆失守,上游尽失,湘军围攻天京,太平天国军民展开最后的搏战,终于粮尽援绝,首都失陷,天国覆亡。而在之前,清江南大营两次包围天京,却被上游太平军所击溃。可见,上游得失对天国战略全局成败关系甚大。对此,史学界有所论述。但是,天京事变(包括石达开出走)究竟对上游战局逆转产生何种具体影响,迄无专文阐明。笔者不惴浅陋,拟对天京事变期间上游各战场战局展开动态考察,再作若干横向比较,试图探索敌对双方军事活动规律和特点,以促进军事史的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7.
苏联的军事目标是根据1953~60年间形成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思想制定的。六十年代以来,苏联人主要是以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敌。大约在1967年,战略火箭军采纳了预警发射的战略思想,主要是针对美国的。 苏联的军事政策有三个方面:(一)一旦美国和北约组织发起进攻,苏联人将采取的行动。(二)一旦和平共处的政策失败了,苏联应该有足以发动并打赢一场核战争的军事和经济的态势。这就是说,靠进攻和防御的双全能力去打败敌人;也就是,要打人家,就要准备应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的80年,经历了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以及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内外战争。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军队建设、武器装备、军事人物及学术思想等,是军事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把中国历史粗略地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段,近代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近代军事不但是古代军事的延续,而且是现代军事的根基。近代中国既有丰富的军事历史素材,从军事学和历史学的结合上进行科学的综合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中国近  相似文献   

19.
反卫星武器的任务是,摧毁敌方武装力量的指挥控制系统和情报搜集网。这就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反卫星武器的军事应用是否会加剧危机和冲突?当世界从和平时期通过危机而走向战争时,反卫星武器的任务将发生明显变化。在谈判解决危机和建立信任的过程中,卫星能为军事当局“突时”传递信息。如果外交遭到失败,同样的信息就可用之于最佳的进攻。卫星还可提供早期预警:在平时有利于消除疑虑,战时则有助于对敌方目标进行报复性打击。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农民打着宗教旗帜的反封建反侵略的人民革命。拜上帝教作为太平天国主导意识形态,对于动员和组织人民起来革命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它不是从新经济基础上生长出来的科学世界观,其指导下的这场革命难逃旧式农民战争的历史命运。太平天国的失败首先是拜上帝教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失败,同时也是拜上帝教在意识形态策略上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