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志昌  韩兵  陈宇 《环球军事》2012,(16):26-27
7月24日,俄罗斯((观点报》称,俄专家鉴定研究所所长尼古拉·帕夫留克表示,建议将北冰洋改名为“俄罗斯冰洋”,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北极海域管辖权争端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俄罗斯始终强调经济利益在俄罗斯北极政策中的重要地位,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战略优先观,在北极部署大量军事和准军事力量,不断加大在北极的军事活动力度,以确保其在北极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2.
2009年3月27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公布了一份北极战略规划——《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根据这一规划,俄罗斯将在北极部署一支专门部队,即组建“北极独立部队集群”,同时加快俄边防部队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建立边防部队对北极的有效监视和反应机制。其卫星。空军.海军也将更为密集地巡逻北极,以维护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利益和保持在该地区的“领先优势”。俄罗斯的这一举动,再次引发各国对北极地区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3.
丁建兵 《环球军事》2008,(22):16-17
近期,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高调进行了代号为“稳定-2008”的军事演习,演习的区域从靠近美国阿拉斯加的北极到深入欧洲腹地的地中海海域,甚至首次将拉丁美洲也作为俄罗斯军事演习的练兵场。这是冷战以来,俄罗斯第一次在如此接近美国“后院”的地区举行军事演习。作为“稳定-2008”军事演习的一部分,10月11日至12日,俄罗斯连续2天试射4枚洲际弹道导弹。  相似文献   

4.
2003年3月21日,刚刚胜利完成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的“雪龙”号,经过短暂修整,又于7月15日从大连出发,开始了第2次北极考察的航程,而且陆续有消息传来,“雪龙”号不断刷新中国北极考察的北上纪录。“雪龙”号以及中国科考队的壮举,引起了大家对“雪龙”号及中国极地考察船的浓厚兴趣,我们特邀上海中国极地研究所的徐建设同志给我们讲述中国极地考察船的发展历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展开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以核武器为重要标志的军备竞赛,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将全世界都笼罩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核冬天”的阴影之下。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作出研发氢弹的决定,成为一项在整个冷战期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6.
张永谦 《环球军事》2011,(17):16-18
最近,俄罗斯在北极问题上又有所动作,欲巨资拓展北极航道,表示开发北极要随之加强军事和边境安全的措施以应对突发事件,把北极地区纳入其21世纪核心战略资源基地。在此之前就动作不断,继宣布将向北极派驻两个特种旅,组建北极作战集群后,又宣布将于2012年向联合国提交关于延伸北极大陆架边界的申请。与此同时,俄罗斯对北极大陆架进行...  相似文献   

7.
李小青 《环球军事》2014,(18):58-59
8月22日俄罗斯媒体公开报道称,俄太平洋舰队于8月20日在北极弗兰格尔岛上开设了第一个舰队驻扎点。目前,大批简易板房、建筑材料和建造基地所需的各种物资已陆续运抵该岛,基地修建工作正热火朝天地进行中。对于此次大张旗鼓地开设北极基地,俄太平洋舰队官方毫不避讳,不无得意地称之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8.
序言“某一天,美国西部的高中生们摆弄的个人计算机偶尔连到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大型计算机上,他们象玩电子游戏那样玩赏着属于军事机密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迎击导弹用的程序。”这是一部正在日本公开放映的电影中的场景,它显然是受了美国一青年通过“Telenet”数据  相似文献   

9.
自去年8月2日,俄罗斯在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俄罗斯国旗后,历来对北极资源垂涎不已的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纷纷迅速做出反应。作为对俄罗斯举动的回应,美国仅在4天之后,就派出了海岸警卫队“希利”号重型破冰船驶往北极海域展开“科学考察”,而其他国家也不甘落后,为了能在资源丰富的南北极分一杯羹,纷纷开始着手建造新型破冰船或对原有破冰船进行升级改造。今年1月,韩国史上第一艘破冰船“ARAON”号就开始在韩国进重工业影岛造船厂铺设龙骨。一时间,随着极地资源争夺的升温,各式各样的破冰船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毫无疑问的是,将来寒极水域一旦爆发战事,这些破冰船自然会成为先行一步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0.
高东广 《环球军事》2013,(23):30-31
据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9月16日在国防部组织的视频会议上高调宣布,俄罗斯将重建在新西伯利亚群岛七的军事基地。可以看出,俄罗斯在经济持续复苏前提下,借美国战略东移顾不上北极的利好时机乘虚而入,准备在能源价值极高的北极地区开始组建新的军事基地。美国则因受其政治、经济等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军事基地大为萎缩,但仍然实施其所谓的“战略再平衡”即所谓“战略重心东移”,在亚太和印度洋地区强化了军事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1.
去年12月3日,美国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公开了一份题为《伊朗:核意图和能力》的“国家情报评估”报告摘要(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伊朗2003年就已经停止了核武器研发工作。报告不仅与美国政府两年多来有关伊朗正在坚持研发核武器的判断形成巨大反差,也与布什总统去年10月17日关于伊朗核武器计划将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言论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2.
任秋凌 《环球军事》2005,(17):50-51
近日,加拿大将数艘军舰派往北极地区,这是加政府为宣示对北极地区寒冷的荒芜之地拥有主权所采取的最新行动,也标志着北极周边国家围绕北极领土的争端进一步升级。北极问题如何发展,将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加拿大希望占有“西北通道”加拿大政府为宣示北极主权实施了一系列巡逻任务。这些举动已激怒了丹麦、挪威、俄罗斯和美国等同样宣称拥有北极主  相似文献   

13.
“伊尔-112V”轻型军用运输机虽然在竞标中拔得头筹,但进展不大顺利, 最近更是由于财政拨款中断,有可能影晌到按期装备俄罗斯空军部队。  相似文献   

14.
自1930年诞生之日起,俄罗斯空降兵就不断谱写着胜利与辉煌的篇章,被誉为“军队的精英、民族的骄傲”,成为俄罗斯武装力量最受欢迎的兵种之一。近些年来,俄军伞兵部队根据形势不断调整自身结构、加强装备建设,尤其是BMD-4步兵战车的投入使用,更是对伞兵部队战斗力的一次巨大提升。今年3月初,空降兵部队乌里扬诺夫斯克第31独立空降实验旅在梁赞地区的训练场进行了一次演习。透过梁赞演习的炮火硝烟,俄罗斯未来空降兵部队的雏形已隐约闪现。  相似文献   

15.
潜艇作为一种海战兵器,自问世以来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军事家们曾根据潜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初露锋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显神威的规律而大胆预言: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形形色色的各类潜艇将在战争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及至最终决定战争的胜负。这就是所谓的“一次战舰,二次航  相似文献   

16.
蔡一清  深蓝  朱明 《当代海军》2007,(10):64-65
今年是国际极地年,世界各主要海洋大国围绕北冰洋的开发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回应俄罗斯在北极点下的海床安插国旗,美国海岸警卫队所属的“希利”号重型破冰船,将于当地时间6日启程,开赴北极进行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7.
潜艇投入海战以来,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二战中,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曾给盟国以沉痛打击。有人预言:如果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那么,形形色色的各类潜艇将在战爭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甚至将最终决定战争的胜负。而潜艇家族中的新成员、20世纪中叶创造的  相似文献   

18.
自1893年10月英国皇家海军建成世界上第一艘驱逐舰“哈沃克”号迄今,驱逐舰已是水面舰艇家族中超过百岁的“老寿星”了。随着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的不断应用,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驱逐舰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1899年世界上第一艘由  相似文献   

19.
不久后的某个夏季,各国军舰云集北极海域,试图在这场边缘政策的游戏中占据有利位置。俄罗斯北方舰队在导弹巡洋舰“彼得大帝”号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赶赴北极,而美国第二舰队则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港出发。两支舰队都装备了新型核导弹,大战一触即发。上述一幕纯粹是虚构,但或许离我们并不遥远。日前,英国著名智囊机构简氏评论警告称,北极能源争夺战可能会在12年内成为现实。俄罗斯人对争夺北极石油资源历来极为看重。  相似文献   

20.
举动     
《环球军事》2008,(8):4-5
塔利班武装宣布发动“春季攻势”;俄罗斯战机在北极和太平洋进行远程巡逻;日本自卫队成立首支常设联合部队;美国武器开发项目严重超支;北约未同意吸纳乌格两国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