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威 《环球军事》2007,(15):53-55
在许多人眼里,冬天永远是站在俄国人一边的,1812年莫斯科的冬天击败了拿破仑,1941年同样是莫斯科的冬天击败了希特勒,俄罗斯的"冬天战争神话"几乎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可1939年发生的欧洲最冷的冬天却让俄国人在世界面前显得异常尴尬。  相似文献   

2.
1812年6月6日,拿破仑率50万大军渡过维斯拉河开始了对俄国的入侵。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行军和奋战,部队大量减员,于9月15日进占莫斯科。但迎接法军的是一座空城、饥饿和即将到来的严寒,从而使其无法在俄国久留。10月19日,拿破仑率余部11万  相似文献   

3.
1812年法俄战争是影响整个19世纪欧洲政治军事格局的一次重要战争.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军队入侵了亚历山大一世统治之下的俄罗斯帝国,本欲通过快速赢得战争迫使俄国签订媾和条约的拿破仑,不但没有实现其设想的战争计划,反而遭到了惨痛的失败.战争开始时入侵俄国的60多万大军,最终只有3万余人逃出俄国,其中骑兵和炮兵损失殆尽.这场远征俄国战争的失败也成了拿破仑和法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战争之后的第二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就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在1812年战争中损失惨重的拿破仑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加之又遭遇了莱比锡战役的失败,最终导致了法国的战败和拿破仑个人军事生涯的终结.  相似文献   

4.
1812年拿破仑侵俄战争时,萨贝安上尉在莫斯科撤退中被沙俄军队捕获,收容在萨拉托夫俘虏收容所。继拿破仑之后,法国当政的波旁王朝对于沙俄收容的法国俘虏漠不关心,未作任何努力促使他们回  相似文献   

5.
1812年拿破仑侵俄战争时,萨贝安上尉在莫斯科撤退中被沙俄军队捕获,收容在萨拉托夫俘虏收容所。继拿破仑之后,法国当政的波旁王朝对于沙俄收容的法国俘虏漠不关心,未作任何努力促使他们回国。在度过了60年的严酷拘留生活后,萨贝安上尉得到收容所长的特别安置,被允  相似文献   

6.
称雄一时的拿破仑,以战争手段几乎踏平了整个欧洲,但在1812年征讨俄国的战争中,60万大军生还的不足3万人,拿破仑的这个克星就是俄国著名军事家库图佐夫。 年少有为,平步青云 1745年9月5日,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生于俄国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拉里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11月5日是俄罗斯军事情报人员节。这个节日起源于1918年11月5日,时任俄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托洛茨基下令在红军野战指挥部成立注册部,以协调军队所有情报机关的工作。然而,近年不断有人提出俄罗斯军事情报诞生之日应当是拿破仑法国入侵俄国前夕的1812年1月27日,俄罗斯的军事情报之父则是巴克莱·德·托利。  相似文献   

8.
史放 《环球军事》2009,(17):61-63
拿破仑一世远征俄国失败,一方面,他对俄国冬天的严酷程度估计不足,另一方面,他对俄国人坚决实施坚壁清野战略的决心也判断错误。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初,欧洲正处在大变革、大动荡的年代。拿破仑统率的法国资产阶级军队所向披靡,极大地震撼了欧洲的封建王朝;同时拿破仑的侵略扩张政策也激起了受害国家人民的反抗。就在这种形势下,普鲁士王国加入第4次反法同盟,向法国宣战,发誓要给拿破仑“这个来自科西嘉岛的穷小子”以严厉的惩罚。1806年10月14日,普鲁士、萨克森联军在耶拿和奥厄  相似文献   

10.
拿破仑·波拿巴用刺刀加速了欧洲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同时拿破仑也通过一系列军事立法,巩固和发展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军事成果,最终完成了新型资产阶级军队的奠基任务。一、规范军官晋级体制,培养竞争机制,提高军官素质在军官晋级制度上,拿破仑的...  相似文献   

11.
参谋溯源     
十八世纪末期,法国拿破仑统帅60万军队纵横欧洲大陆时,由于军队的庞大,武器的改进,战术的演变,加之地形地物的复杂,给指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于是,便出现了第一个参谋——贝尔蒂埃。贝尔蒂埃奔驰于部队,传达拿破仑  相似文献   

12.
和平时期的国防建设思想,既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面貌、物质实力,又直接关系到其在可能发生的战争中的命运和前途。因而,它一向被那些富有远见的国家政府及战略思想家、理论家所关注。同《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并称为19世纪资产阶级军事科学杰出代表人物的若米尼,就是一位高度重视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军事理论家。1815年的拿破仑战争结束以后,欧洲各国的军队和国防普遍陷入了一种停顿状态。若米尼当时为之服务的俄国,在1828至1829年俄土战争以后所出现的相对和平的环境里,军队和国防建设也落入了一个低点。而身为国家和军队最高统帅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却又对改变这种  相似文献   

13.
拿破仑战争,是指1799年一1815年拿破仑指挥的法国军队同欧洲反法同盟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的总称。在这期间,拿破仑亲自指挥的战役有60多次,几乎是所向披靡,创造了战争史上许多奇迹。恩格斯称赞他为一代“军事巨人”。对这一战争的历史与时代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拿破仑战争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源,具有一定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拿破仑三世的军队在克里木战争(1853—1856年)和意大利战争(1859年)以后,又成了欧洲军队的榜样。“人们在研究法军的各种组织,法军的兵营成了各国军官的学校。几乎全欧洲都坚信法军是不可战胜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十多年之后,在普法战争中却一败涂地。1870年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9月1日,色当会战失败,法皇拿破仑三世当了俘虏。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  相似文献   

15.
在已穿上变色军装的时代,我们仍见兵士钢盔上套上树叶草条编成的绿帽,战车、炮衣上也仍用青技绿叶伪装起来。这有用吗?请看几个战例。1812年,拿破仑挥军直入俄国。俄国人在平原上抵档不住法军锐气,有识之士劝议引其人林击之。于是俄军撤退下去,一直把法军引到图拉丘陵地广阔森林带予以回击。结果,草木助兵,使拿破仑  相似文献   

16.
1799年11月10日,拿破仑依靠自己手中的兵权和威望,发动政变,成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他戎马一生,在亲自指挥过的50多次战役中大多数是以弱胜强。1805年他与俄国、奥地利联军决战时创造的战略奇迹,便是一例。当时拿破仑率领7万法军在乌尔姆取胜之后,便沿多瑙河顺流直下,追击俄奥联军。但当他追到奥尔莫乌茨时,俄国的近卫军和增援部队赶到了。援兵一到,俄奥联军便抢占了奥里谬兹地区阵地。这时联军兵力达到8.7人人。拿破仑见此情景,便思忖:现在普鲁士援俄大军也在往这里赶,如不在10万普军到来之前动手,那么打败俄奥联军的希望就会化为泡影。于是他决定立刻展开进攻。 面对拿破仑的进攻,随军出征的沙皇亚历山大十分自负,虽然他在军事上一窍不通,但虚荣心很强。他主张立即与法军作  相似文献   

17.
马伦哥会战,足拿破仑在1800年第二次意大利作战时指挥的一次著名战役,法军于此战大败奥地利军队,同时也粉碎了第二次反法同盟。这次战役的胜利,对于巩固法国脆弱的资产阶级政权,加强拿破仑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取得战役的胜利,拿破仑可谓煞费苦心,在其一手策划下,法国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真假预备军团的好戏,从而一举扭转了战争局势。  相似文献   

18.
作为法国大革命时期异军突起的一位年轻统帅,拿破仑在建军、带兵、用兵上不落俗套,大胆革新,成就非凡,一度使法国军队在欧洲战场所向无敌。拿破仑的用兵谋略、指挥艺术、带兵方法及对世界军事科学发展所做的贡献,为恩格斯无产阶级军事理论体系作了学术上的必要准备。恩格斯在自己长期的军事理论探研中,对拿破仑一生的功过得失也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9.
各国三军兵力结构的分析,包括军兵种、舰种、机种结构的比较与分析,可以为我军的外军研究工作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切入点。陆军兵力结构各国陆军兵力结构分析的一个传统方法,是统计陆军每千人拥有的坦克、火炮,直升机等大型武器装备的数量。如18世纪时,拿破仑认为,炮兵以每千人配置3门火炮为宜。当时英国、法国、俄国和普鲁士军队装备的火炮都在每千人3门左右。  相似文献   

20.
炮兵是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火力突击力量。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拿破仑的率领下,法国军队在欧洲战场上首次集中使用炮兵,把它当作杀伤敌人的主要兵种之一,从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因而,拿破仑也被誉为“炮兵皇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