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导鱼雷     
NT37系列诸型鱼雷Mk37鱼雷除美国海军自用外,还售给北约盟国、以色列以及南美洲等16个国家海军,并在Mk48鱼雷已开始研制和研制成以后,由于美国控制不外售(现仅有澳大利亚、加拿大与荷兰购得少量且非新型的 Mk48ADCAP  相似文献   

2.
线导鱼雷     
英国线导鱼雷英国开发大型线导鱼雷按年限而论,仅次于美国,1959年开始研制。1974年 Mk 24—0型反潜鱼雷开始服役;1980年反潜反舰两用鱼雷 Mk 24—1研制成功,1986年英国自用的标准鱼雷 Mk24—2型开始研制。1977~1979年开始执行第二代大型鱼雷“旗  相似文献   

3.
耕海 《当代海军》2007,(12):42-45
台湾海军目前装备的水下武器主要有鱼雷、水雷和深水炸弹三种。这些水下武器大部分是从美国进口的,只有少部分是岛内自产的。由于生产年代久远,战斗力十分有限。一、鱼雷台湾海军现有的鱼雷主要有 SUT重型鱼雷和 Mk46、Mk44轻型反潜鱼雷三种。1、SUT(Surface andUnderwater Target 水面和水下目标)重型鱼雷。SUT 鱼雷是德国 AEG公司于1975年设计推出的反潜、反舰重型线导鱼雷,可以从潜艇和水面舰艇上发射,对潜艇和水面舰艇进行  相似文献   

4.
Mk48 Mod6 AT鱼雷是一种高效费比的隐身武器,采用了先进的声呐/制导控制技术,无论是在深水中还是在近海浅水环境中都能有效地攻击各类目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保证了鱼雷可以方便地进行硬件和软件改进,从而可以有效应对作战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新威胁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鱼雷是海军的重要武器装备,按大小可分为重型鱼雷和轻型鱼雷。它是一种能在水下自行推进的海战兵器。它能自动控制航向、航深,能自动捕捉并跟踪目标,隐蔽性好,命中率高,杀伤威力大。自19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鱼雷便一直在反舰、反潜作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两次世界大战海战中,各方共发射鱼雷4.5万条,共击沉舰艇2598艘;在1950年朝鲜战争中,朝鲜军方发射鱼雷击沉美军1.3万吨的“芝加哥”号巡洋舰;在1982年马岛战争中,英国“征服者”号攻击型核潜艇用3条Mk8鱼雷击沉阿根廷1.36万吨“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在近几十年局部战争的海战中,鱼…  相似文献   

6.
外军的鱼雷及鱼雷防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战环境下,利用鱼雷向敌方舰艇发起攻击是一种常见的、威胁巨大的作战样式。各国海军重视对浅海反潜战的研究,积极发展鱼雷武器及鱼雷防御系统。鱼雷:重点对付安静型柴电潜艇二战后各国相继研制了声自导鱼雷。  相似文献   

7.
黄鑫 《现代舰船》2012,(3):42-45
水面舰艇的鱼雷防御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军事专家和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这么重视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问题?要想说明白这个问题需要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首先是反舰鱼雷的性能在最近的30年里发展很迅速,与早期的鱼雷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早期的直航鱼雷射程近,速度慢,在近海面深度航行,特征明显,比较容易防御。二战末期出现了被动声制导鱼雷,那时鱼雷的目标识别能力非  相似文献   

8.
线导鱼雷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雷是反潜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二战以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和正在研制的鱼雷有几十种型号,包括热动力鱼雷、电动力鱼雷、尾流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等。潜艇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水下环境的日趋复杂,使得各国对鱼雷制导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导鱼雷使用导线或光纤将发射平台和鱼雷连接起来,使发射平台的火控系统与雷上的装置组成回路,用以对鱼雷进行遥控,引导鱼雷接近、  相似文献   

9.
咨询园地     
孙尉等读者要求介绍美国新一代“海狼”级核潜艇的主要性能。“海狼”级潜艇的首艇1989年订购,预计1995年5月下水,1996年5月入役。该艇水面排水量7460吨;水下排水量9137吨。艇长107.6米;艇宽12.9米;吃水10.9米。水下航速35节,编制133名。动力装置主要采用1台通用电气公司的 S6W 压水堆;2台功率38.8兆瓦的的涡轮机。该艇载有多达45枚的“战斧”巡航导弹,装备了8座660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 Mk48鱼雷,该艇还装有计算机控制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美国海军的鱼雷发展原则是以高效费比方式逐步改进鱼雷,而不轻易设计全新一级鱼雷。通过把不同鱼雷的最佳和最可靠的技术部件组合成一种新雷,就能以最低的费用使鱼雷性能得到重大改进。在鱼雷升级改进中,美国海军严格按照制造-试验-制造的方针,并在所有重要海域进行发射试验,以确保鱼雷能有效地作战使用。MK 48-6AT正是遵循上述原则从MK 48-6型派生而成的、具有先进技术的新重型鱼雷。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世界上研制的鱼雷型号(含改进型)总数已超过了300种,其中美国就有87型之多。在这众多的鱼雷型号中,美国的MK46、MK48鱼雷表现突出。MK46为轻型反潜鱼雷,共计生产了5万余条;MK48为重型鱼雷,大约生产了6千条。这两型鱼雷都已成为了美国鱼雷研制,生产的通用标准,并竞相被北约等西方国家购买和仿制,是鱼雷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杰作。  相似文献   

12.
现代鱼雷是一种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命中率高、破坏力大,能按预设方案及接收到的目标信息自动追击目标的水中兵器。各国广泛应用信息处理、能源、材料、隐身、水声、遥控、光纤通信等多种高新技术发展鱼雷武器,使之具有快、远、准、灵、猛、深、静、新等特点,成为勇猛的“水中蛟龙”。现代鱼雷武器的主要发展方向追求高速度、远航程、大深度,重视浅水性能高速度,是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跟踪并打击目标;远航程,可使舰艇在较远的阵位上使用鱼雷来攻击目  相似文献   

13.
鱼雷投入海战,对军舰构成了巨大威胁。特别是随着现代电子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自导鱼雷、线导鱼雷,使得水面舰艇,以及神出鬼没的潜艇再也不敢妄自尊大,掉以轻心了。因为,一条大型鱼雷就可以击沉一艘中型舰艇。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就是被英核潜艇用二战中留下的两条鱼雷击沉的。鱼雷的威胁迫使各国海军纷纷研究对付鱼雷的办法,从而有了五花八门的鱼雷诱饵,人们称之为“水下骗子”。  相似文献   

14.
在经过多次试验论证后,由法国与意大利共同研制生产的MU90/IMPACT轻型鱼雷将首先进入法国服役,替代法国海军的F70乔治·莱格级护卫舰和"大西洋"ATL2海上巡逻机上的L-4、L-5以及引进美国的Mk 46轻型鱼雷。若不出现其它问题,MU90还将成为新型"欧洲多用途护卫舰"(FREMM)、"地平线"防空驱逐舰和NH90 NFH直升机的标准配置鱼雷。而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智利等国家也纷纷发来订单,要求获准采购这种号称是水下最为安静的新型鱼雷。看来,MU90还真是非同一般,尚未展露身手,就已经赢得了众多国家的青睐。强强联手,精心打造世界顶级轻型鱼雷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许多国家就已经开始寻求性能更好、能够满足未来反潜需要的新型鱼雷。当时,法国正在研  相似文献   

15.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4,(2):70-70
鱼雷改变了主意 1942年3月的欧洲北海,天气冷得出奇,二战的战火却烧得正旺。这天,英国“特林涅达”号战舰与一艘从战场上撤下来的德国驱逐舰狭路相逢。德国驱逐舰很快弹药耗尽,只好掉头逃窜。满腔仇恨的“特林涅达”号则全速追击,并将一枚大威力的鱼雷送进了鱼雷发射管。当“特林涅达”号距离毫无还手之力的德舰不足500米时,鱼雷“嗖”的一声飞出了发射管。  相似文献   

16.
鱼雷被动声自导搜索舰船时,设定深度的选择决定了搜索效能的发挥。被动自导方程各项中,鱼雷自噪声与传播损失随深度变化,二者在深度上的分布通过信号余量影响自导作用距离与检测概率。提出了基于被动自导平均检测概率的搜索效能值计算模型,将其作为鱼雷搜索深度选择依据。根据自噪声级、传播损失和声纳方程其他各项的仿真和计算,定量分析了3种典型声速梯度下搜索效能随深度变化情况,提出了被动声自导系统搜索深度设定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今天,鱼雷对我们海上舰队的威胁丝毫不亚于二战期间其给穿越大西洋船队造成的威胁。由于先进的鱼雷武器在公开的市场上可以购买,越来越多的高性能武器平台被潜在的敌对势力所掌握,加上战术运用的多样化,致使我们难以估测敌人采取的攻击方式。以上不利因素决定了我们必须拥有一种防御系统,此系统能够自动向操作者发出鱼雷攻击的紧急警报。鱼雷防御被认为是反潜战中的重要环节。美国海军鱼雷防御计划小组相信海军水下武器中心新港分部能满足在快速反应多威胁环境下这些能力的需求并为美国及其盟国海军提供鱼雷防御系统的研制帮助。  相似文献   

18.
现代鱼雷是一种能在水下自行推进、自动控制深度和方向,并自动探测和跟踪目标,以水中爆炸毁伤水域目标的海战兵器。它不仅是最有效的反潜武器,也是打击大、中型水面舰艇的重要手段。冷战结束后,海上战争由美、苏两大阵营的远洋作战变为以地区为主的近海作战,重型鱼雷的主要作战目标是滨海水域的潜艇和浅水区的水面舰艇,而轻型鱼雷的作战目标则主要是潜艇。作为一种进攻性武器,鱼雷作战性能的发展走向大体上可归纳为:快、远、准、狠、深、隐和适应浅水作战。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鱼雷水下空间弹道数学模型,并针对鱼雷不同的衡重特性,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和全选主元高斯消去法进行了仿真计算,分别研究了不同自由角、管制舵角和初始速度时初始弹道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质量相对较小、质浮心距离较大时,鱼雷初始弹道更易出现拱水现象,因而不适于在浅深度发射;在质量相对较大、质浮心距离很小时,鱼雷初始弹道出现较大袋深,发射时要求大深度海区.这些现象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整管制舵角、自由角和发射初始速度来克服.  相似文献   

20.
MK 48:美国鱼雷型号ADCAP:Advanced Ca—pabilities(先进能力)的缩写MK 48 ADCAP鱼雷是美国海军目前正在使用的532毫米直径重型鱼雷,是继MK 48Mod 4型之后推出的,库存1046枚左右,包括MK 48 ADC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