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这张照片的持有者是雷锋生前战友、《雷锋》一书的作者陈广生。不久前,他在清理书信资料时,偶然间发现了这张照片。因时间久远,陈广生也不记得是何时收藏,但据陈广生推测,照片可能拍摄于1962年春天。那年,雷锋曾单独带领一个班驻到辽宁省铁岭市下石碑村执行运输任务。在下石碑村几个月间,雷锋经常参加助民劳动,这  相似文献   

2.
在雷锋照片中,有几幅擦车照片家喻户晓。近年来有人在网上否定雷锋照片的真实性,自然也把矛头指向了这几幅擦车照片,指责这是作秀造假。其实,这几幅雷锋擦车照片都是形象照片,不能按照一般事迹照片来看待,其摄影摆拍属于合理创作,根本不存在什么作秀造假的问题。这几幅照片的拍摄者是原沈阳军区工程兵宣传助理员张峻。他在2000年出版的《永恒的雷锋——雷锋照片纪事》书中,对此专有一节回忆,所用的标题就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创作经  相似文献   

3.
在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40周年之际,黑龙江省哈尔滨某干休所退休干部张峻老人向笔者进述了雷锋几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一些照片是专门为雷锋补拍的 在1998年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的雷锋有关专题节目中,有学生提出雷锋在白天打手电看“毛选”的照片是不是有点太假了。作为当事人,张峻向读者对此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望城县是雷锋的故乡,为了给雷锋家乡的民兵和青年提供更多的实际教育材料。我们走访了雷锋当年离开家乡前的一些亲密同学和朋友。1991年8月7日,我们在省电力技校秦中华老师家中,偶然看到了1958年11月1日雷锋同志给她的两篇临别留言;她同时还拿出了一张同月28日雷锋同志在天安门前骑摩托车的照片,翻过来背面亦有题词,都是未曾传世的珍贵手迹。这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相册里,有一张我年轻时的半身照片,穿一件开襟唐装上衣,头发梳得光亮,表情严肃。我之所以珍惜它,因为这是1941年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我用以向日伪机关申请“良民证”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连同那个“良民证”,伴随我度过了那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6.
张公山位于风景秀丽的淮河之滨——蚌埠的西郊,山下有一支雷锋群体,这就是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学员九队。21年来,学员九队长期坚持“学雷锋事迹,走雷锋道路,创雷锋业绩”的活动,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雷锋精神赞歌。该队被驻地群众称为“雷锋学员队”,享誉军内外,先后30多次受到上级表彰,成为全军院校先进学员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张世界著名的二战照片,这是一张创下采用量之最的战地照片。然而如若没有一系列的“偶然”和意外,战后的人们也许根本看不到这张举世闻名的“名照”——  相似文献   

8.
16岁参军,当兵非当雷锋团的兵将雷锋作偶像,言称“我就是崇拜雷锋”发誓做雷锋传人,好事做到了极致做好事,几遇“痴情女”阴差阳错五进“精神病院”,人送绰号“神经蛋”身背“傻名”,多次恋爱受挫被后来成为其妻子的张玉萍姑娘看中,张却被娘家断绝了关系做过20多种生意,次次赚钱干傻事儿也琢磨赚钱,立志做个“‘傻子’富雷锋”  相似文献   

9.
尊重     
这是架设光缆的施工现场。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更容易见到社会地位比较平凡的官兵,他们才是这种场面的主角。但是这一天,这里来了一个将军。由于将军的姿态,他在某一个瞬间,成了这张照片的主角。作者郭红元说,这张照片是他在“广昆成”光缆建设的一线工地拍摄的。照片上的将军叫张树云,时任成都  相似文献   

10.
也许,这是历史的一次有意安排。 37年前,河南邓州有560名青年,与雷锋同年应征来到了沈阳军区工兵某团。他们与雷锋同在一个团队,有的还与雷锋同分在一个连。也许又是历史的巧合。今天的邓州籍雷锋战友中,有雷锋生前所在团团长、政治处主任,有雷锋团一、二、三营的营长、教导员……恰恰是一个“编外雷锋团”!人生这次偶然的际遇,使他们从此与一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560名青年便拥有了一个共同而光荣的名宇——雷锋的战友。 37年过去了。这些雷锋的战友,陆续转业回到了他们的故乡。十几年来,“编外雷锋团”的同志们把“雷锋的战友”这个光荣的名字,深深镌刻在心间,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实践着雷锋精神,用实际行动深情地祭奠、呼唤着他们亲爱的战友雷锋。  相似文献   

11.
38年前,河南省邓州市有560名青年应征入伍,非常凑巧的是,这560名青年同时与雷锋一起分到了沈阳军区工兵某团。他们与雷锋同在一个团队,有的甚至与雷锋同在一个排,他们和雷锋一起工作、学习、生活,耳闻目睹了雷锋的先进事迹。人生这次偶然的际遇,使他们从此与一位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560名青年便拥有了一个共同而光荣的名字——“雷锋的战友”。 雷锋的这些邓州籍战友们陆续转业或退伍回到了家乡,他  相似文献   

12.
雷锋,一个伟大的名字;雷锋精神,一种强大的动力。40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此,一个在平凡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的普普通通的人走进了亿万人的心灵,一种崇高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今天,我们学习雷锋,要与时俱进,像雷锋那样爱国奉献,确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我做起,多小事做起,从本职做起。为纪念“向雷锋同志习”40周年,本刊采编了一组来自各地的特别报道,分为“雷锋故里学雷锋 与时俱进写辉煌”、“雷锋战友忆雷锋 鲜为人知故事多”、“雷锋精神耀神州 雷锋在听队伍中”、“雷锋精神走出门 外国友人道心声”4个部分,获请大家一读。  相似文献   

13.
简观  王炜 《环球军事》2010,(18):10-11
近日,以色列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发布了两张前女兵与巴勒斯坦囚犯的照片,引起了舆论大哗。这些视频让人们回想起了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囚丑闻。对此,上传照片的前女兵伊德恩·阿伯吉尔不屑一顾地声称:自己“不理解这些照片有什么过错”,以国防军则称这些照片是“丑陋和无情的。”  相似文献   

14.
从1964年做基层武装工作至今,近30年来,张英才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四次荣立三等功。1992年12月,被保定地委、行署、军分区授予“专武干部标兵”荣誉称号,并破格由副乡级晋升为副县级。52岁的张英才,和雷锋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家庭贫苦,兄弟姐妹多,家里没  相似文献   

15.
20业纪80~90年代,曾有过一场争论,就是美国西点军校是否学过雷锋,这起源于有报道称西点军校曾悬挂过雷锋的照片等,可不久又有人说这是谣传。但抚顺雷锋纪念馆改扩建工程指挥部的一份权威资料使美国西点军校是否开展学雷锋活动的争论终  相似文献   

16.
当看到桌子上摆放的斑驳发黄的雷锋照片时,赵老语出惊人:"雷锋就是我接的兵!"赵鸿刚刚从部队转业后,除了上班就是到各中小学校、单位、工厂作报告,讲雷锋故事。听说他是从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转业的,雷锋还是他接的兵,大家都争着请他讲雷锋当年的故事。连日来,河北省广平县党政机关、  相似文献   

17.
“雷锋——我的战友!”中国11亿人中,谁最有资格说这句话?从广义来说,每一位与雷锋同志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人都有资格宣称自己是雷锋的战友。但从狭义讲——真正与雷锋朝夕相处,在一个班共同生活、工作,目睹和经历了雷锋由普通一兵成为伟  相似文献   

18.
今日“雷锋团长”──访某基地后勤部副部长刘德全梁运增提起“雷锋团长”刘德全,在军内外没有不知晓的,人们送给他“雷锋团长”这个美称转眼已经七、八年过去了。如今的“雷锋团长”怎么样了?日前,笔者专门走访了现任某基地后勤部副部长的刘德全。在一间陈设简单的办...  相似文献   

19.
流金岁月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6年,是八一农学院畜牧系畜牧专修科全体成员的合影。照片上的年轻人朝气蓬勃,而今都已步入古稀之年。这张照片见证了老人们辉煌而又艰辛的过去,同时也见证了兵团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20.
张峻 《军事历史》2003,(2):31-34
初识雷锋1960年,我在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处当宣传助理员,主要搞摄影报道工作。当时国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正是经济困难时期。一天,我们接到工兵第10团转来的两封地方来信,一封是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寄来的,说一个叫雷锋的新战士向公社捐助了100元钱;另一封信是中共辽阳市委寄来的,说一位叫雷锋的战士向辽阳受洪灾的群众捐助了100元钱。这两封信引起了我们对雷锋的关注。不久,雷锋这位入伍不到10个月的新兵被工兵第10团评为了“节约标兵”。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决定对雷锋的事迹进行调查核实,如果情况属实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