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库存引信测试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无线电近炸引信和电容近炸引信仿真测试的方法,分析了库存近炸引信的适用测试方法。最后,对近炸引信测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库存近炸引信通用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舰炮使用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进行反导,是舰炮反导的一种重要方式,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弹丸威力是影响舰炮使用该弹种反导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分析舰炮使用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的反导过程和毁伤机理,用弹丸毁伤破片数描述弹丸威力,对弹丸威力及毁伤破片进行了定义,建立了一套计算弹丸毁伤破片数的方法,得出了反导过程中弹丸威力随拦截距离的增加而变化,是一动态威力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3.
某步兵近战武器系统小型榴弹在研制过程中提出了“引信实现自毁功能,自毁时间15~20s”的要求。引信研制单位在研制过程中为实现该指标,在认真研究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设计了离心贮能式自毁机构,使引信在触发发火机构失效后,利用弹丸转速降低的特性引爆侧雷管,由侧雷管引爆主传火序列,实现引信自毁。这种离心贮能式自毁机构能满足引信实现自毁功能的要求,在弹丸触目标停止运动触发机构失效后,离心贮能式自毁机构立即作用引爆弹丸;在弹丸擦地产生跳弹时,根据弹丸旋转能量的衰减程度,引信可能在空中作用,也可能在弹丸第二次着地…  相似文献   

4.
法国汤姆逊-CSF公司电子公司研制导弹用的雷达近炸引信已有20年了。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生产了1600多个雷达近炸引信,其中1000多个已被人订购。这种近炸引信已装在反雷达的“战槌”空—地导弹上(这种导弹从1970年开始批量生产),“马絮卡”地—空导弹上(从1971年开始批量生产)和,“马特拉超级530"空中拦截导弹上(从1978年开始批量生产)。在不久的将来,就开始为“海响尾蛇”舰—空导弹研制一种新型引信。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制导炮弹引信试验成本高、研制进度慢、试验条件复杂等问题,以制式榴弹为原型设计了模拟试验弹,用于模拟引信的发射环境。由于试验弹转速较低,在不采用尾翼的条件下,出炮口距离200~300 m内,弹丸是否飞行稳定,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飞行中的弹丸,由于阻力方向与质心运动方向不一致,导致合力不一定通过质心,迫使弹体在空中翻转,所以弹体的旋转速度和气动外形设计是弹体飞行稳定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弹丸在一定距离内的飞行稳定性数值计算,用数值计算结果进行稳定性仿真分析,进而说明数值仿真计算对弹丸气动外形设计可以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舰炮采用近炸引信炮弹对导弹射击时的毁伤概率计算公式是非常繁杂的,例如发射一发近炸引信炮弹,对导弹的毁伤概率W_1的一般式为:式中:V——积分域,在此域内G(x、y、z)>0;φ(x,y)——目标的分布律;K(x,y)——目标在(x,y)条件下引信工作的概率;ψ(z/x,y)——目标在(x,y)条件下炸点在z轴上的条件概率;G(x,y,z)——对目标的毁伤律。如果需要计算发射n发近炸引信炮弹对导弹的毁伤概率,则会比公式(1)更加复杂,而且同样不能解。这就需要进一步简化解析式,并最好使用数字计算机求算。但是,往往由于参数的确定不准,即使采用数字计算机求算,其结果也是不可靠的。所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弹丸膛内纵向过载直接测试系统,加工特制弹丸及假引信体,保证其质量、外形、长度与原弹丸及相应的引信体保持一致,保证其与原弹丸及相应引信膛内运动过程相同.采用弹载存储测试技术,将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弹丸内部,然后采用软回收技术回收弹体,取出弹载测试存储模块,将弹载测试存储模块通讯串口与微机串口相连,并将弹载存储器存储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并分析处理,获取弹丸膛内纵向过载动态分布规律.并数值仿真了引信膛内纵向过载,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引信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也说明了理论仿真的正确性和试验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在小口径火炮反导防御中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主张采用直接命中体制机理,弹丸直接与目标相撞,引爆战斗部以毁坏导弹,这种体制的发展,主要是提高火炮发射率。例如,瑞士和意大利共同研制的“万发”系统及俄罗斯的 AK6-30系统,发射率均已达到10000发/分;另一种主张采用70年代才发展应用的间接命中体制机理,弹丸靠近炸引信的多普勒效应在目标的周围爆炸,造成目标的  相似文献   

9.
柴国君 《国防科技》2001,22(10):61-62
小口径榴弹是装备的必然趋势。美国经过一系列的专题研究,诸如“齐射”专题研究、“ACR先进战斗步枪”研究等等,得出结论:发射动能弹的武器,要大幅度地提高武器作战效能,是很难达到的,枪弹应走爆炸(破片)杀伤之路。据此全力推进“理想战斗武器”和“理想班组武器”研究计划,其中20毫米榴弹和25毫米高爆榴弹是其中的设计重点之一。法国也进行了相应的研制。在小口径高爆榴弹研制过程中,微型电子引信技术是小口径榴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由德克萨斯仪器有限公司为AGM-88C HARM反雷达导弹研制的新一代导引头,在五次发射试验中,最近获得第五次命中。试验的第一发导弹——没有带致死的近炸引信弹头——在距模拟雷达天线中心的几英寸范围内命中。  相似文献   

11.
功能奇特的现代引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信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传统的概念,引信主要用于控制弹药的最佳起爆位置和时机,是利用目标信息和环境信息,在预定条件下引爆或引燃弹药战斗部装药的控制装置或系统。引信通常由发火控制系统、安全系统、能源装置、爆炸序列等组成。按作用方式和原理,引信可分为触发引信、近炸引信、周炸引信、时间引信、指令引信、多选择引信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引信的功能与技术内涵随之扩大。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高射炮弹开始安装无线电高频近炸引信。这种无线电引信不仅具备触发式引信的引爆模式,而且能在距离目标10米以上距离引爆炮弹,从而大大提高防空火炮对空中目标的杀伤率。随后,这种引信也开始用于榴弹炮、迫击炮等多种野战火炮系统, 提高了火炮对地面目标特别是人员的杀伤效能。二战以后,无线电近炸引信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各国共研制了上百种  相似文献   

13.
近炸引信探测的目标信号存在固定噪声不易于目标的提取。为此,采用了几种常用的谱估计方法进行降噪处理,消除系统的固定噪声,提高近炸引信的信噪比和信杂比,增强近炸引信可靠探测目标的能力。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分析,比较算法性能差异,最后得出结论:功率减谱法抑制固定噪声效果好,运算量小,系统简单,是消除固定噪声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毫米波近炸引信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回波信号的特征,结合数字高程模型提出一种适应地形起伏的杂波仿真方法。该方法通过高程地图的高程值和提取的地形因子对分析区域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地形的起伏程度选取不同的杂波散射面积的计算方法。在与噪声模型相干叠加后对引信的回波信号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回波信号能够反映地形起伏的影响,对复杂地形条件下杂波抑制和目标信息的提取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连续波多卜勒无线电引信炸高散布大、抗干扰性差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单片机引信系统。采用相关比较法提取目标信息,采用相除对消原理消除影响炸高散布因素,采用数字滤波、设置虚警门限及近目标接电技术进行抗干扰。仿真试验证明该电路效果良好,并具有抗早炸、抗缓变信号和大脉冲突增信号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利用动态精度试验数据,预测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射击效能的思路,建立了动态精度预测射击效能的数学模型,在较接近实战条件下模拟计算了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的射击效能.计算结果与实弹射击结果接近,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预测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的射击效能,能为射击试验提供高可信度的验前信息,有助于优化射击试验方案的制定,减少试验样本量,降低试验消耗.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非标准条件下高速旋转弹丸的刚体外弹道性能,基于坐标变换理论建立了地球曲率影响下的外弹道数学模型,分析了自然风对弹丸气动力及气动力矩的作用,并在考虑气温气压及重力加速度变化的基础上得到了非标准条件下旋转弹丸的刚体外弹道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某105mm榴弹外弹道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地球曲率引起旋转弹丸外弹道性能参数值少量增加,且增加量随弹丸射程的增大而增加,验证了自然风对弹丸动态稳定性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弹丸的各弹道参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由西班牙研制的一种120毫米子母迫击炮弹,同155毫米火炮和多管火箭炮一样,既有面积压制作用,又有反装甲作用。这种迫击炮弹有两种,分别装有15个和21个子弹。子弹都是采用钢制弹体,直径为37毫米。当时间引信作用炸开弹丸并使弹丸的卵形部脱落时,子弹被抛出。抛出后,稳定带展开使子弹定向以便向下垂直降落,当子弹  相似文献   

19.
小口径高炮重归江湖近年来,公认的最有成效的防空体系是由地对空导弹和小口径高炮混编组成的。在地对空导弹出现之前,为了增加防空距离,只能加大高炮口径。二战末期,防空巡洋舰上主炮口径已经达到了127毫米。然而高炮口径加大后,炮弹重量、后坐力也随之加大,高炮的射速很难提高,虽然采用无线电近炸引信,提高了炮弹的威力,但作  相似文献   

20.
舰炮对空射击时,对无线电近炸引信作用范围的研究,是评估装有无线电引信炮弹射击效能的基础.为探索舰炮对空射击时,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作用规律,在深入分析无线电近炸引信动作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作用机理.为定量分析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作用范围和评估装有无线电引信炮弹的射击效能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