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有效克服原有评估方法主观性较强、装备维修保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问题,在分析现有评估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构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阐述了二元语义的基本原理,将二元语义与能力评估进行紧密结合,给出了基于二元语义的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最后,将二元语义与层次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战损装备维修保障仿真及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利用仿真方法进行维修能力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战场装备维修保障活动的主要内容,建立了基于计算机的装备维修保障过程仿真模型,提出了评估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几个指标,同时还给出了某次战斗装备损坏与维修保障能力评估的示例。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多Agent仿真的方法,对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系统结构、功能和流程进行了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以Swarm为平台,建立了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原型系统,初步实现了装备维修保障仿真评估。实践证明,采用基于多Agent的方法进行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研究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装备维修保障效能的定义、与维修保障能力的区别以及度量方法;在此基础上,依据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构建原则,建立了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是基于任务的动态指标,能够反映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可操作性强,可以为战时装备维修保障系统的仿真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维修保障能力评估工作是航空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精确的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方法是实现航空装备精确化保障的基础。首先建立了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了关键要素指标,然后建立了基于加权LS-SVM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合成旅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中的不确定问题,构建了基于云模型的合成旅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方法。基于指挥控制、维修准备、野战抢修机构开设、装备抢救和装备抢修五个方面,构建了合成旅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的方式,确定评估指标权重,避免了权重计算的片面性。通过建立评估标准云、评估指标云,计算综合评估云,从而确定评估等级,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实现了对合成旅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回归分析法,BP神经网络和加速遗传算法原理,针对BP神经网络的变异特性,运用遗传算法对其进一步修正,最终建立了适用于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费用的BP网络组合预测时间序列输出模型,结合某型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费用数据进行预测系统仿真,得出结果实际数据相比误差较小.结论说明,此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主观性强、适应性弱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以装备维修记录为样本数据的基于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前馈神经网络的维修能力评估方法.为消除维修记录属性冗余,选用粗糙集主分量约简算法,对样本属性进行约简,为避免BP神经网络因局部极值导致局部收敛和收敛速度过慢的影响,利用遗传...  相似文献   

9.
开展装甲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研究,是实现装甲装备精确化保障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装甲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的现实需求和相关基本问题,构建了面向任务的装甲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参数体系,建立了装甲装备维修保障模型框架,并给出了装甲装备维修保障仿真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装甲装备维修保障效能仿真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天波雷达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问题。首先,根据天波雷达本身的特点建立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体系,并给出了各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实际数据对目前天波雷达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说明了模型能够反映天波雷达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计算结果可以为改进装备维修保障系统提供依据,亦可以为装备维修保障指挥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FCA-DEA方法的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端  张东升  张同振 《国防科技》2009,30(2):1-4,49
文章基于模糊综合评价与数据包络分析综合分析方法(FCA—DEA),针对装备维修保障的特点,提出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对维修保障能力进行初步评估,并构建适合能力评价的DEA模型,研究了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及改进方法,为部队进行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任务区分问题,通过构建军民融合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利用证据合成理论对维修保障能力指标进行评估,设计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MATLAB运算得到军民双方维修能力评估值,结果分析表明,BP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解决非线性问题的能力,能够作为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任务区分问题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评估过程中主观性的影响,将PSR理论引入军地联合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中,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逻辑关联的框架约束;根据网络分析理论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关联网络模型,提出了基于互信息模型的指标赋权方法,并采用层次聚类法检验了评估指标体系的逻辑关联性;根据评估指标的量纲特点建立了η-PSR评估模型;最后以某型装备维修保障试验评分表为数据基础,对基于改进PSR理论的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方法进行了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装备维修保障运行逻辑所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具有明确的逻辑关联性;采用互信息模型的指标赋权方法降低了主观赋权的影响;基于改进PSR理论的装备维修保障能力η-PSR评估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问题,在把握航空装备维修特点和系统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信息化优势为主导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AHP的改进熵值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有效融合了主客观信息;引入云模型原理,将不确定性因素转化为定量化数字特征,开展基于云模型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实例表明,该评估方法能够科学、准确地评估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无法直接支撑装备维修保障决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维修工时效率的优化评估方法,形成评估、决策、行动和改进的完整数据链,可为维修保障能力评估真正融入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流程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军民融合陆军装备维修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目前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尚缺深入研究.应用德尔菲法,建立了军民融合陆军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针对赋权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运用改进群组层次分析法,改进熵权法以及博弈论方法进行主客观结合,确定指标权重;针对能力评估中决策信息的随机性、模糊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的军民融合陆军装备维修保障体系能力评估方法;最后,结合示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配置装备维修保障单元,满足战损装备维修需求,在分析装备维修保障力量需求确定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并扩展了初等元胞自动机,建立了基于广义元胞自动机的装备维修保障力量需求确定模型.依据装备作战想定设定了仿真样本,应用M atlab对装备维修保障单元的保障过程进行了仿真优化分析,得出了应从单元数量、能力和器材配置等方面共同进行优化的结论,可为元胞自动机在装备保障中的运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首先构建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指标体系;然后,应用层次分析和群组决策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部队改进维修保障方案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评估指标数量过多可能给评估过程及结果带来的弊端,在构建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给出了基于Delphi法的指标体系筛选的方法步骤,通过计算累计贡献率,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降低了评估模型的输入维度。建立了评估部队装备保障能力的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对网络进行了训练和仿真,结果显示误差小于10-3。最后,通过对比评估,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合成旅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需要明确的基本概念、合成旅特性、评估指标体系等基本理论问题,建立了合成旅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的理论框架。系统分析和阐述了效能的概念和属性,建立了系统效能的概念模型,详细分析了合成旅特性和合成旅装备维修保障系统,建立了面向合成旅的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框架,为开展合成旅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方法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