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若弼(公元544~607年),事辅伯,河南洛阳人。他生活在南北朝至隋朝,即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变革时期,先仕北周,后任隋朝。在为隋王朝统一事业的斗争中,贺若弼以其卓著的战绩,展现了他那“椒傥英略”(《隋书·贺若弼传》史臣评语)的军事才华。  相似文献   

2.
李密(公元582~618年),是隋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他以丰富的军事才学。积极出谋划策,为瓦岗农民起义军不断取得军事胜利,进一步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密虽然没能把瓦岗军的反隋斗争引向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但他无论是在制定战略、策略,还是指导治军、作战等方面,都有一些符合当时军事斗  相似文献   

3.
北周后期,军政大权掌握在外戚杨坚手中,公元581年,杨坚迫使周静帝禅位于己,是为文帝,国号隋。之后几年,杨坚使分裂了280多年的中国重新归于统一。隋文帝针对长期分裂和战乱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政治上。创立五省、六部,制定和颁布"开皇律":经济上.按丁  相似文献   

4.
四、隋、唐时期的府兵制 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军事制度。西魏大统16年(公元485年),宇文泰为相时创立了这个制度。这是汉武帝之后,兵制紊乱700多年的一次重大改革,是隋唐时期所盛行的府兵制的起源。开皇10年,隋王朝下诏规定:“凡属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账,一与民同。”从此,府兵才编为民籍,改“兵民异籍”为“兵民合一”,改“兵民分治”为“兵民合治”。全国为十二卫,各卫设大将军,分别统领所属各府之兵。规定18岁为  相似文献   

5.
魏丞相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建立西晋王朝,至316年灭亡。次年,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朝,建都建康,史称东晋。东晋偏安104年,至公元420年为刘裕所灭。两晋除了太康年间的短暂稳定之外,长期处在战乱状态,军事制度混乱,国家四分五裂。下面结合两晋军制的某些特点,择要对其军事机构和军事职官的设置作一概述。一、两晋的最高军事统帅机构与职官。最高统帅机构为大司马府、大将军府或太尉府,最高长官就是大司马、大  相似文献   

6.
对军事行政主体的理解应从广义上把握,在这个概念之下包括军内和军外两部分的行政主体。军事行政主体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军队行政主体与国防行政主体;根据权力来源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职权性军事行政主体和授权性军事行政主体。对军事行政主体资格的认定可以从组织要件和法律要件两个方面来把握。  相似文献   

7.
霍炬 《中国军转民》2014,(11):67-69
<正>洋务思想家郭嵩焘、郑观应等认识到,片面发展军事工业的现代化路线不符合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要求,不利于中国新式经济的发展,所以纷纷要求改变优先发展军事工业的路线。清朝后期,从道光二十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840年至公元1911年),历时71年时间。其间清朝政府逐渐走上了崩溃灭亡之路。尤其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此同时,西方的先进技术也开始传入中国,给沉睡多年的中国以强  相似文献   

8.
隋王朝因其政治统治的严酷腐败,“劳役不息”①,“天下死于役”②,使经济崩溃,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等原因,引起农民起义的大爆发,最终埋葬了隋王朝,这已是尽人皆知,毋须再论。但关于隋代兵制与隋亡之关系问题则鲜有论及。军队是封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政权的重要支柱,军队的强弱、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封建国家的强弱、盛衰,乃至王朝的兴亡。隋作为我国历史上一度十分富强的封建王朝,其存在仅三十七年便告覆亡。除上述原因外,隋代军事制度弊病丛生和日趋涣散,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本文仅想就此问题作一粗…  相似文献   

9.
大凡军事人才,一般可分为军帅、士兵和专门军事人才三类,而其中前两类是主要成份,它构成了军事人才的主体。然而,在将帅和士兵两类人才中,中国古代的兵家究竟是主张以将帅为主抑或以士兵为主,或者二者并重?笔者认为,这里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大体上说,在唐代以前,军事人才思想的重心在于有关将才思想的论述;而唐宋以后,有关士才思想的论述内容才逐渐加重,至明代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将才与士才二者并重的思想得以产生,形成了中国古代军事人才思想发展的前后两阶段。本文拟以兵书为主要线索,就此两个阶段各自的内容主体及其演变,以及促成其演变的社会背景作一初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0.
隋文帝杨坚(公元541—604年),是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颇有建树的政治家,而且也是隋代富有谋略、战绩卓著的军事家。在其执政的25年中,先后组织指挥平定了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等人相继发动的“三方之乱”,组织指挥并取得了北击突厥、南灭陈朝等重大战役作战的胜利。据宋代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载录,杨坚曾著有《新撰兵书》三十卷(五代后晋刘昫的《旧唐书·经籍志》则称为“《新授兵书》三十卷”)。可惜的是,该书早已散佚失传。我们虽然无法从杨坚自撰兵书研究其军事思想,但从其长期的军事实践活动中,仍可窥见其军事思想的某些精  相似文献   

11.
一、为什么要改革兵役制度? 修改后的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为啥要改掉“一个主体”的规定,这是广大官兵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 兵役制度,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接受军事训练和承担军事任务的制度,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是兵役法的核心。兵役法中的一系列规定,都是以实行什么样的兵役制度为前提做出的。我国1984年兵役法规定,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根据目前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一个主体,两个结合”的兵役制度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因此,修改后的兵役法删去了“一个主体”,改为实行“两个结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的兵家军事激励思想以赏罚为核心,以宗法家族为支撑,以情感为纽带,以道德为原则,以礼、仪为形式。这些构成了先秦时期兵家军事激励思想的主体部分,同时以其派生物为补充,构成了整个先秦时期的兵家军事激励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各种军事实践活动造就了千千万万著名的军事人物.其中,在历次军事革命中,军事改革家以他们丰富的军事思想、军事艺术、军事实践,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军事理论创新起到了带头作用.历史上著名的外国军事改革家的生平及主要军事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启迪. 一、法兰克国王,罗马人皇帝——查理大帝 查理大帝生于公元742年4月2日,是加洛林王朝第一代国王丕平三世(矮子丕平)之子.768年他与弟弟卡洛曼共即王位,771年卡洛曼去世后独掌王权,在平定阿基坦叛乱并统一法兰克王国后开始向外扩张,772年起多次东渡莱茵河进攻萨克森部落,最终于804年完成对萨克森地区的兼并.  相似文献   

14.
论军事采购法律体系的逻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采购法律体系由调整军事采购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所构成,是以"军事采购法"为主要法律、以军事采购法规和规章为主干内容的有机整体。从纵向结构看,军事采购法律体系可以分为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效力层次;从横向结构看,可以分为规范军、地双方主体行为的军事采购法律制度和规范军队系统主体行为的军事采购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军事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对象出发,运用“军事经济人”假设,对军事经济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运用效用最大化理论,从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来分析军事经济微观主体的行为,指出“军事经济人”与一般“经济人”的异同点,界定了“军事经济人”的特性,并概要地论述了“军事经济人”与军事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6.
阶级的产生,私有制的确立,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战争至此已成为持续而又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军事历史开始了自身的文字记载。有关军事的概念、范畴的相继出现,使得军事的哲学认识论的透视成为可能。军事认识的首要前提是军事认识主体的诞生。军事主体与军事认识的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就军事的本体论而言,指战争敌对双方的“我方”;后者就军事的认识论而言,特指能自觉运用观念形态直观与反思军事实践活动,并提出理论模型或学说的人。古代中国最早的军事认识主体主要是阴阳家、兵家和一批先哲。如,春秋末期吴国将领孙武、战国…  相似文献   

17.
在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军事制度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军事机构和军事职官的设置也很纷繁复杂。现将这一时期的军事机构和职官设置概述如下:(一)曹魏的军事机构及主官公元220年曹氏代汉以前,曹操在其丞相府设有军师、长史、司马、参军等官,并置武卫营,独掌军  相似文献   

18.
报刊文摘     
我国第一所军事院校我国古代的第一所军事学校,创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五年(公元380年)二月。由五胡十六国时的前秦国君苻坚创办。苻坚(公元338—385年),字永固,略阳临谓人。因寿光帝昏虐狂暴,他发动兵变,杀寿光自立。在位时(公元357—385  相似文献   

19.
军事爱国主义是一种特殊的人类道德现象,它产生的基础是民族或国家在军事活动中所具有的共同情感。从军事伦理学意义界定,它是一种调整军事主体(包括军事理论和实践活动)与国家民族之间价值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以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为最高利益,以军事个体和军事集体的无私奉献为行为准则。 中国古代军事爱国主义是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重要形态,其独特之处在于运用军事武装力量维护社稷、安定天下,践履道德义务,集中体现了古代军人爱国特有的精神和主体伦理特征。古代那些金戈铁马、狼烟奔突的战争活剧所孕育的卷帙浩繁的军事典籍莫不立足于军事爱国为基点,那些历史长河中流芳千古最为豪放悲壮的英魂无不是试身手以“补天裂”的爱国军人。  相似文献   

20.
《军事历史》编辑部: 去年《军事历史》第2期中,有一篇文章题为《论辽金军事改革的成败》(作者:刘庆)。该文说:“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奴隶制国家后,即进行军事变革。”我认为阿保机称帝时间的提法不正确。据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1987年版)第二册第9页载:“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国”,又据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1980年版)第1035页载:“公元916年契丹族领袖耶律阿保机创辽,国号契丹。”这都说明阿保机是916年称帝建立契丹国的。该文说“建立辽朝奴隶制国家”而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