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1年1月20日,在鲜花和掌声中,年仅43岁的肯尼迪坐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这谁都知道。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肯尼迪还有一个“椰子总统”的称号,这得从他入伍当海军后的一段传奇经历说起。  相似文献   

2.
惊人的巧合     
惊人的巧合美国历史上,总统遇刺身亡的不止一个,其中最有名的是1865年的林肯遇刺和1963年的肯尼迪遇刺事件了。将这两起相隔近一百年的惨剧作了一番对比后,结果竟发现了一连串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林肯于1860年当选总统,而肯尼迪当选总统的年份是1960...  相似文献   

3.
《宁夏科技》2002,(12):66-66
“肯尼迪完全听信了赫鲁晓夫的话,他被误导了。”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博弈和比拼。今天我花了10个小时的时间去尽可能的了解这个故事里的一切。从卡斯特罗几十年后的法庭自辩:《历史将判我无罪》,到肯尼迪的花边新闻。于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变成了一个花心的人,爱上了故事里每一个主角。在这场被称为"谁是懦夫"的较量中,肯尼迪总被说成是最懦弱的  相似文献   

5.
肯尼迪政府执政后,修改美国核战略,将战略打击的优先目标由城市转向军事力量,重视第二次打击力量的威慑作用,注意以"可控和灵活反应"的方式来应对可能的核战争。同时,结合当时的冷战背景,肯尼迪政府设想了美苏间三种形式的核战争,并制定了相应的战争计划。这些核战争设想,一方面反映了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固有的冷战思维——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集团"侵略扩张的本性"威胁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肯尼迪政府将根据"灵活、谨慎、可控"等战略原则来应对已经开始出现的美苏核均势的冷战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一支与暗杀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事件有关的手枪,前不久在纽约公开拍卖.这是一支口径为3.8毫米的左轮手枪。1963年11月24日,肯尼迪总统被暗杀后的第二天,一位名叫杰克·鲁比的警官,用这支枪在达拉斯一所监狱的地下室  相似文献   

7.
10.《国防经济学》(美国)盖文·肯尼迪著,圣·马丁出版社1983年版,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周希敏等译,萨本望校,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国防经济学》是美国斯特拉斯克拉德大学高级讲师盖文·肯尼迪的一本论述国防经济理论的专著。作者在本书中回顾了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以来国防经济理论的发展,介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工业体系,并以主要部分论述了国防开支和武器采购的情况,探讨了军费对国民经济发展、制定战略计划和军队武器装备等方面的影  相似文献   

8.
忻华 《军事历史研究》2007,1(1):139-148
美台同盟是典型的非对称同盟,具有一般非对称同盟常见的内在的不稳定性;而这种不稳定性的源头,是美台双方决策者判断形势和作出决策时心理认知状态的差异。运用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相符效应”和“认知失调过程”这两种模式,审视肯尼迪和约翰逊时期的美台关系,我们可以看出美台同盟独特的认知结构。对认知结构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肯尼迪和约翰逊时期美台关系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
26年前的这个月,约翰F.肯尼迪总统在向空军专科学校毕业生发表演说时宣布了使全国震惊的消息:“……在这个十年内”要将人送上月球。  相似文献   

10.
1961年1月,约翰·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开始推行灵活反应的军事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的推行在当代美国军事战略发展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为60年代以来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研究肯尼迪政府的灵活反应战略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当代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试就灵活反应战略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及其影响略作探讨和分析。灵活反应战略是50年代中后期国际形势和美苏争夺态势的变化及美国国内对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问题激烈辩论的产物。首先是到50年代中后期苏联核力量迅速发展,形成了美苏相互核威慑的…  相似文献   

11.
↑7月13日,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CVN-73)穿过苏伊士运河,它是前往印度洋接替3月份就在那里执行任务的“约翰·肯尼迪”号常规动力航母(CV-67),它是6月20日从母港出发的。甲板上的飞机在座舱,进气口,机翼折叠处等关键部位都包上了银白色的防砂层,以防止风砂对飞机的伤害。 ↓7月19日,“华盛顿”号和“肯尼迪”号在阿拉伯海上会合。这是从“肯尼迪”号上远望“华盛顿”号航母。甲板上堆放的是即将转运到“华盛顿”号上的高爆炸弹。  相似文献   

12.
1959年古巴独立后,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从1962年7月开始,把进攻性导弹秘密运进古巴,以加强对美国的威慑力量。10月中旬,美国根据U-2型飞机侦察,得知古巴正在修建针对美国的中、远程导弹发射场。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并威胁不惜使用武力,形成战争一触即发之势。25日,美国在联合国展示了在古巴的苏联导弹和发射场的照片。26日,赫鲁晓夫给肯尼迪一封秘密信件,提出愿在联合国监督下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并表示  相似文献   

13.
咨询园地     
Q甘肃读者沙杰问美国“肯尼迪”号航母在“企业”号核动力航母之后服役,为什么还采用常规动力的? “企业”号航母采用的核动力装置有些试验性质,装有8座压水反应堆(而随后开工建造的“尼米兹”级就采用2座压水堆),技术还没有完成定型,综合考虑,“肯尼迪”号继续采用了常规动力,当然是美国建成的最后一艘常规动力航母,此后美国就开始建造“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了。Q天津读者杨一欣问二战时日本重巡洋舰“古鹰”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1963年2月14日,美国政府在白宫举行盛大的授奖大典,授予航空专家冯·卡门一枚“国家科学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研究中的卓越贡献.其时,这位老科学家虽头脑依然敏捷,但双腿却因关节炎而举步维艰,所以,在他走下领奖台时,肯尼迪总统便走过去搀扶他,不想老人却推开肯尼迪的手,意味深长地说:“尊敬的总统阁下,您应懂得物理学的一个常识,物体只有在上升时才最需要帮助和扶持.”卡门拒扶,意在提醒总统,但也可以提醒我  相似文献   

15.
海上长镜头     
海情 《当代海军》2002,(9):F002-F003
5月20日.在印度洋上反恐作战的美海军“肯尼迪“号航母从“迪埃尔”号补给舰上接受补给。海上长镜头@海情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2001,(5):94-96
美国总统约翰&#183;肯尼迪从当海军低级军官,到就任总统,数次遇险,可谓多灾多难,九死一生。  相似文献   

17.
走进军营,就走进了“直线加方块”,走进了边防哨所、大山海岛,走进了祖国最前沿的岗位。我们把对祖国的忠诚扛在肩上,把光荣的使命和责任戴在头上。 走进军营,我们告别了娇弱和鲜花般的容貌,拥有了庄严和伟岸,拥有了“黑不溜秋”的美称和铁塔般的身躯,更懂得了肩负的是山一样沉重。  相似文献   

18.
〔美联社肯尼迪角六月六日电〕国防部决定研制截击、监视和摧毁敌方实间飞船的破坏卫星的可能性。苏联已经显示了这种能力。 洛杉矾的空军空间和导弹系统组织在五月二十六日要求工业界提出关于这种系统的建议。预计至少将挑选出三家公司进行竞争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发现者,美国康涅狄格州米斯蒂克探测协会罗伯特·巴拉德领导的一个探险小组,2002年7月10日宣布,他们用声呐在水下发现了二战期间约翰·F·肯尼迪指挥过的著名的PT—109鱼雷艇残骸。 考察组水下拍摄到了该鱼雷艇的许多照片,包括MARK18鱼雷发射管和瞄准装置。  相似文献   

20.
迎南 《当代海军》2002,(1):11-12
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大楼和华盛顿五角大楼之后,最初弄得华府当局有点不知所措,但五角大楼还是迅速作出反应。事发当天,美国海军就立即派出“肯尼迪”号和“华盛顿”号两支航母战斗群分别赶赴纽约地区及美国东部海域,以防恐怖分子从海上方向流窜或继续在该地区作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