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军事经济效益,是装备财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那末,如何贯彻这一原则,并获取最大的军事经济效益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把握好预算管理这一环节。加大经费预算力度,增强经费透明度。预算管理是部队装备经费管理的“龙头”,是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分配和使用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基本手段,编制年初预算应遵循“保障重点,兼顾一般,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首先,要根据军队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军队编制调整改革的需要,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其次,  相似文献   

2.
在新形势下,立足“皇粮”做好军事经济保障工作,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各级“当家人”当家理财的责任感,切实树牢立足“皇粮”搞保障的意识,在精心编制预算、实行物资计价管理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加强监管与监督,在动态中对“皇粮”实施有效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军队建设离不开军费保障,而军费预算管理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军队建设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这是因为,预算管理是我军财务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财务管理的“龙头”。它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检查、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使用经费,避免超财力使用现象,从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促进军队质量建设。特别是在经费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加强经费预算管理,对于保证军队质量建设目标的实现有更重要的意义。但现行预算管理体系的编制  相似文献   

4.
在全部吃“皇粮”的供应保障格局下,财务管理的重点是对标准经费实施科学管理,达到财尽其值,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标准经费的使用效益。只有对标准经费加大调控力度、改进管理办法、规范管理行为,构建以预算调控管理、标准量化管理、理财责任管理、业务科学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标准经费管理机制,才能把标准经费计划分配好、供应保障好和监督使用好,实现“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相似文献   

5.
计划经济体制下以供应代替管理的生活费保障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军队生活费管理工作的要求,为此,必须加快生活费管理改革的步伐。在旅团部队实行生活费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要求师以上单位实行生活费规范化管理,按统一的工作程序,抓好经费供应保障、管理控制和业务基础建设,变无序管理为有序管理,变粗放、经验式管理为精细、科学管理,克服部队生活费管理中存在的供与管、控、建脱节等问题,坚持依法施供,堵塞各种漏洞,提高管理质量和“皇粮”使用效益,提高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和促进部队全面建设跨世纪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军标准经费供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标准化供应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管理方法不断创新,较好地保障了部队全面建设和各项事业任务的完成。但是随着军队财务工作形势的发展变化,目前部队中仍有少数单位存在超预算办事、超标准花钱和超财力建设等“三超”问题,特别是在标准经费管理上还存在超、散、乱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解决。一、端正理财观念,克服“超”的问题自1998年全军停止搞生产经营,全部依靠“皇粮”搞保障后,部队经费的自补能力相对减弱,经费的来源主要依靠标准经费拨款。这种管理体制的形成,导致部…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分析军队不经商,全部吃“皇粮”条件下财务管理上出现的思想认识不高、宏观调控能力减弱、预算收支平衡难度增大、事业经费保障效益降低、资金供应保障不足以及管理能力低下等问题后认为,要做好吃“皇粮”条件下的军队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搞好宣传教育,打牢立足现有条件过好“紧日子”的思想基础;加大财务集中统管力度,不断增强党委宏观调控能力;突出计划管理的“龙头”作用,实现年度预算综合收支平衡;认真清理经费“家底”占用,增强有限资金的保障能力;不断加强财务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管家理财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皇粮”的保障效益。  相似文献   

8.
零基预算的编制原则要求军队各级决策单位在编制年度预算时,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对下一年度的各项工作计划进行审核,并测定不同保障水平所需的资金,其目的是以可获得的经济资源取得最大的军事经济效益。而效益往往以风险为代价,零基预算也不例外。因此,在大力推进零基预算方法的同时,有必要对零基预算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方式作一探讨。一、零基预算风险及其成因预算经费主要包括维持性经费、建设性经费和代管经费。维持性经费的供应标准比较健全,不是零基预算的重点控制对象。建设性经费是关系到部队建设的重点和方向问题,其经费供应是完…  相似文献   

9.
立足标准经费过好紧日子,是我国军事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指导方针。济南军区的实践表明,要使有限的经费获得较好的保障效益,必须叫响“标准加管理”的口号,并使部队各级达成思想认识上的一致;必须把好经费使用的“方向盘”,做到投向正确,投量合理;必须以计划管理为“龙头”,并紧紧抓住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两只“犄角”。  相似文献   

10.
军队全部吃“皇粮”,标志着过去由“标准加补助”的保障模式向“标准加管理”模式的转变。虽然经费标准会有所提高,但随着军队建设的不断发展,供需矛盾在一个时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抓好对标准经费的管理,围绕“标准”做文章,加大管理力度,向管理要效益,实现“保障有力”。为此,笔者就如何转变观念,加强标准经费的管理,提高“皇粮”保障效益,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军队不经商、全部吃“皇粮”以及编制调整后后勤工作出现的新情况,结合部队的实际,提出了经费统管标准化、生产生活集约化、基础设施配套化、科技应用普及化、社会保障规范化、节约挖潜经常化的“六化”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费管理工作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和要求,做好新时期经费管理工作,必须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紧密围绕“保障有力”总要求;坚决贯彻“一保战备、二保生活”的原则,突出抓好军事斗争准备经费供应保障和标准经费管理两方面的和谐运行;克服预算管理软、难点经费超与使用效益低的倾向;强化统管意识、标准意识、法规意识、人才意识,全力保障各项事业建设和部队全面发展,实现事业建设和经费管理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事业经费是军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经费具有涉及面广、专用性强、数额度大、用途广泛等特点。认真研究解决当前事业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提高事业经费保障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军队财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事业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随意性大。从当前部队事业经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看,预算没有真正发挥总闸门的作用,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一是预算的编制不够科学。一些事业部门在编制预  相似文献   

14.
军队不经商、全部吃“皇粮”以后,军需经费供应管理遇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有四个方面:一是“皇粮”标准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部队实际需要仍有一定的差距,经费缺口较大;二是标准经费的投向投量明确,必须及时足额到位,不能重新组合,难以集中财力办大事;三是由于不经商,机动财力逐渐减少,解决部队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弱;四是部队从“标准加补助”观念到“标准加管理”观念转变的思想准备以及物力、财力的准备还不充分,急需指导和支持。针对这些问题,南京军区军需部不断探索和完善不经商条件下的军需业务经费供应保障路子,为搞好军需保障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由于预备役部队经费来源、管理、使用有其特殊性,因此,加强预备役部队经费管理必须着重抓住以下几点。一、严格落实预算管理首先,要明确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一要牢固树立勤俭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从紧编制预算。二要坚持量人为出的原则,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  相似文献   

16.
生活费管理要以“预算管理”为前提,以“按编制供应发放经费”为方向,要根据生活费项目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在具体操作中,“固定性经费”应采取按编制供应,按实报销的办法,而“伸缩性经费”则采取预算供应、指标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政府专项经费是边防部队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部队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部队对此类经费的管理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应当从科学编制预算、规范收支管理、改进核算方法、加强监督检查、实行绩效评价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其管理正规有序,使用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8.
加强空军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应紧贴全面建设现代后勤需求,抓住体制编制改革机遇,努力实现地面部队后勤和装备财务“机构合并、账户保留、分账核算、一体保障”及航空兵部队后勤和装备财务“党委统管、账户分设、两级核算、责任落实”的经费供管模式,进一步规范部队各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要健全财经法规制度体系,完善具有空军特色的财务法规制度,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和考评力度,大力推进部队财务保障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在军队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新形势下,基层单位要把握理财规律,紧紧围绕“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狠抓以提高效益为目的的经费管理,坚持“一保生活、二保装备”,严格预算,统筹安排经费,做到量人为出、留有余地,有力保障各项事业任务的完成、部队建设的全面发展,实现财务保障有力。  相似文献   

20.
军队全部吃“皇粮”,为财务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其深刻影响主要表现为党委宏观调控能力弱化,解决急难问题的能力弱化,经费收支综合平衡的难度增大,“家底”经费管理难度增大。吃好“皇粮”的现实选择是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转“补助”为“管理”,更新工作思路;转“被动”为“主动”,改进管理方式;转“无为”为“有为”,突出保障重点;转“单一”为“全部”,优化管理措施。要实现四个转变,必须坚持集中统管,强化管的力度;坚持依法理财,严格管的措施;探索改革新路,优化管的手段;推进人才建设,打牢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